基本內容
韓筆海(1886~1975),原名韓蘇,丹陽縣城人。幼年受私塾教育,并得其父授經(jīng)史典籍,文學造詣頗深。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取秀才。在當時民主主義革命思潮的影響下,開始追求新的科學。光緒三十二年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日本東京實科學校。翌年在日本接受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主張,與丹陽留日學生林立山、胡小滄等人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畢業(yè)回國。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冬參加柳亞子等發(fā)起組織的南社。
從日本回國后,一度在河南開封等地學校任教。民國元年(1912年)協(xié)助呂鳳子先生創(chuàng)辦丹陽私立正則女校,被選為校董,任教務主任。民國3年負責籌辦丹陽縣第二高等小學,并任校長。民國9年左右任丹陽縣勸學所視學。民國14年在江蘇省立第六中學(鎮(zhèn)江中學)任教,并與陳湘圃、呂鳳子等籌辦丹陽縣立初級中學。民國21年回正則學校,主持教務并兼教數(shù)學。民國26年秋隨正則學校西遷至四川璧山,繼續(xù)任教于“正則蜀!。民國34年秋抗戰(zhàn)勝利,他先行回丹陽籌備正則學校復校事宜。復校后主持教務工作,兼任數(shù)學課!
建國后,受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1953年后因聽覺失聰離開學校。1958年任丹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59年任政協(xié)丹陽縣委員會副主席、政協(xié)江蘇省委員會委員。他生活儉樸,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參政后雖年逾古稀,對所分管的文教工作,仍勤勤懇懇,逢會必談。1975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