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簡介
Death
組建時間:1983
解散時間:2001
風格: Death Metal/Black Metal(死亡/黑色金屬) Grindcore(碾核) Heavy Metal(重金屬) Heavy Metal(重金屬) Progressive Metal(前衛(wèi)金屬) Thrash(鞭撻金屬)
成員介紹
解散前成員
Chuck Schuldiner - vocals, lead and rhythm guitars, songwriter (1983u20132001)
Shannon Hamm - guitars (1996u20132001)
Scott Clendenin - bass (1996u20132001)
Richard Christy - drums (1996u20132001)
過去成員
吉他
Chuck Schuldiner-(1983-2001)
Rick Rozz - (1983u20131985, 1987u20131989)
Matt Olivo - (1985)
John Hand - (1987)
Paul Masvidal - (1989, 1991u20131992)
Albert Gonzalez - (1990)
James Murphy - (1989)
Andy LaRocque - (1993)
Ralph Santolla - (1993)
Craig Locicero - (1993)
Bobby Koelble - (1995)
貝司
Scott Carlson - (1985)
Erik Meade - (1985)
Terry Butler - (1987u20131990)
Steve DiGiorgio - (1986, 1991, 1993)
Skott Carino - (1991u20131992)
Kelly Conlon - (1995)
Brian Benson - (Symbolic Tour)
鼓手
Kam Lee - (1983u20131985; also vocals)
Eric Brecht - (1985)
Chris Reifert - (1986u20131987)
Bill Andrews - (1987u20131990)
Sean Reinert - (1991u20131992)
Gene Hoglan - (1993u20131995)
音樂作品
熱門歌曲
01. | jealousy | |
02. | altering the future | |
03. | baptized in blood | |
04. | left to die |
05. | mutilation | |
06. | open casket | |
07. | pull the plug | |
08. | spiritual healing |
09. | suicide machine | |
10. | together as one | |
11. | zombie ritual | |
12. | born dead |
專輯
專輯名稱 | 發(fā)行時間 | 語言 | 試聽專輯 | 詳情 |
---|---|---|---|---|
individual thought patterns | 1993-06-23 | |||
scream bloody gore | 1987-04-23 |
樂隊歷史
death被很多金屬媒體推崇為第一支死亡金屬樂隊,樂隊唯一的固定成員chuck schuldiner在八十年代初期還是一個少年時就走上了追求極端金屬的道路,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建立世界上最快最重的樂隊,不過從chuck和他的death樂隊的發(fā)展來看,這一目標一直沒有實現(xiàn),但death對死亡金屬的發(fā)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卻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設(shè)想。death對死亡金屬的貢獻有點象van helan對重金屬所做的貢獻,他們的演奏技巧,編曲和音樂的整體表現(xiàn)手法極大地豐富了死亡金屬的素材,對后來的樂隊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這種努力始終沒有停止過,因此你會發(fā)現(xiàn)death的幾乎每張專輯都在進步。death的靈魂和基礎(chǔ)是建立在天才的chuck身上的,而與象james murphy,gene hoglan這樣的著名樂手的合作使樂隊的風格更加趨向技術(shù)性,更加變化多端,帶些前衛(wèi)的色彩。誠然,death從來都不是世界上最重最快的樂隊,但他們始終走在死亡金屬潮流的最前線,更可貴的是他們從來沒有在追求潮流的過程中迷失自我。
1987年
樂隊在1987年發(fā)行的首張專輯《scream bloody gore》,雖然一些著名的樂隊更早推出了唱片,但聽過這張專輯后,你就會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認為death才是第一支死亡金屬樂隊,超失真的吉他,狂暴的鼓擊,瘋狂的速度,深喉式獸吼,以前從來沒哪支樂隊把這一切完全綜合在一起?梢哉f是death和他們的這張專輯完整的定義了死亡金屬的概念,從真正意義上創(chuàng)立了死亡金屬這一音樂流派。
1988年
在樂隊1988年發(fā)行的專輯《leprosy》中,chuck的老友rozz加入進來,配合自然是天衣無縫,整體感強于前作。chuck顯示了他作為一個主音吉他手的良好素質(zhì),奉獻了不少精彩的solo,錄音比上一張專輯進步不少,只是chuck的嗓音有點尖尖怪怪的,總體上講這張專輯比前作成熟了很多,進一步確立了講究技術(shù)的風格。
1990年
在樂隊1990年發(fā)行的專輯《spiritual healing》中,死亡金屬界的大牌吉他手james muephy換掉了rozz,因此專輯中最大的亮點自然是他與chuck的吉他比拼,復雜流暢的riffs,超強的solo,令人如醉如癡,歌詞的內(nèi)涵也提高了許多,整張專輯具有不俗可聽性,值得收藏。
1991年
樂隊在1991又發(fā)行了專輯《human》,這次與chuck搭班的一支前衛(wèi)死亡金屬樂隊cynic的樂手,音樂風格更加技術(shù)化,也非常重型,雖然專輯中的歌曲彼此類似,沒有特別搶眼的作品,但每首曲子都很有分量,狂暴的氣氛貫穿始終。這張專輯顯示了,如果不是十分注重技術(shù),death也許真的會成為世界上最快最重的樂隊。
1993年
樂隊1993年發(fā)行的專輯《indivdual thought patterns》是一張十分技術(shù)化的專輯,歌曲的編排超復雜,不遜色與melodic death樂隊,每首歌曲都很有特色,旋律性有所加強。強悍的雙主音吉他自然十分精彩,那是death的招牌,值得一提的是超級鼓手gene hoglan的加盟使樂隊又增添了一件強有力的武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可能是由于結(jié)構(gòu)過于復雜的緣故,這張專輯顯得不夠重型,難道完美的技術(shù)和狂暴的氣氛沒有辦法達到平衡嗎?
1995年
也許death意識到了上一張專輯的缺憾,在樂隊1995年發(fā)行的專輯《symbolic》中,他們的音樂變的非常重型,編排比前作簡單了一些,但依然保持了不錯的旋律性,每首曲子都很精巧,運用大量的變速變調(diào),快慢有致,大段的solo也穿插的很巧妙,錄音相當出色,整張專輯顯得重型而清晰。極端金屬迷一定不要錯過這張專輯。
經(jīng)過三年的沉寂,death樂隊終于推出了他們迄今為止最好的一張唱片《the sound of perseverance》,音樂風格在技術(shù)化的基礎(chǔ)上更增添了不少前衛(wèi)的色彩,chuck的嗓音變的尖利,有點類似black metal的感覺,吉他riffs相當富有旋律,鼓擊超強,貝司的表現(xiàn)更是前所未有的精彩,歌曲中好多急停變化,編排復雜細膩,在這張專輯中death終于作到了殘忍狂暴與復雜技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他們又一次推動了死亡金屬潮流的發(fā)展,而且在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death對他們所鐘情的音樂沒有做絲毫的妥協(xié)和背叛。
Demos
Death by Metal (demo as Mantas, 1983)
Live in Tampa (demo, 1984)
Reign of Terror (demo, 1984)
Live at Ruby’s Pub (live-demo, 1984)
Infernal Death (demo, 1985)
Rigor Mortis (demo, 1985)
Back from the Dead (demo, 1985)
Infernal Live (live-demo, 1985)
Mutilation (demo, 1986)
Studio albums
Scream Bloody Gore (1987)
Leprosy (1988)
Spiritual Healing (1990)
Human (1991)
Individual Thought Patterns (1993)
Symbolic (1995)
The Sound of Perseverance (1998)
Live albums
Live in L.A. (Death & Raw) (2001)
Live in Eindhoven (2001)
Compilation albums
Fate: The Best of Death (1992)
Death-Vivus (2012)
游戲主角
Death,天啟四騎士之一,劇情時間點發(fā)生在前作故事發(fā)生的兩年后,繼前作以天啟四騎士:死亡、戰(zhàn)爭、憤怒、紛爭,當中的“戰(zhàn)爭”為主角后,本作玩家將改以擔任最令人懼怕的角色“死亡”,游走在光明與黑暗的境界中,試圖救贖前一代主角。
和他的同伴一樣,“死亡”的種族是拿非利人――宇宙中數(shù)一數(shù)二強大的種族。當人類被賜予珍貴的伊甸時,拿非利人的領(lǐng)袖Absalom便率領(lǐng)他的大軍對“天堂”與“地獄”收復失地,這罪行使得“焦灼議會”決定毀滅拿非利人一族以做為懲罰。
在此同時,天啟四騎士則因為他們協(xié)助議會獲勝的決定而被赦免滅族的命運。騎士們接受了提議,但“死亡”卻一直背負著瀕臨滅族的龐大罪責。自從他以行刑者身分屠殺他的同胞之后,他便戴著象征其身份的面具,且不再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