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之華(1901年2月11日-1973年10月20日),中國婦女活動家,中共早期領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
楊之華出生在浙江蕭山坎山鎮(zhèn)三岔路一個紳士門第。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就讀于浙江女子師范學校。
1920年初,去上!缎瞧谠u論》社工作。6月,《星期評論》?,曾到一所教會學校任教。
1921年1月26日,楊之華與衙前鎮(zhèn)沈劍龍舉行文明結婚。
楊之華在衙前農(nóng)村小學任教,并參與衙前農(nóng)民運動。1921年11月5日,生下女兒曉光,后來楊之華將女兒的名字改為瞿獨伊。
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結識后來的丈夫、該校社會系主任瞿秋白。
1924年,她和沈劍龍解除婚約,同年11月7日,與瞿秋白結婚,沈劍龍也親臨祝賀。并由瞿秋白、向警予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楊之華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暴動,上海開始清共后,去武漢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并擔任中央婦女部長。1925年1月,楊之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婦女部委員,參與上海紗廠工人罷工、五卅運動。同年10月接替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婦女部代部長,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婦女部長,當選為上海各界婦女聯(lián)合會主任。同年12月創(chuàng)辦《中國婦女》旬刊。
1928年,瞿秋白和楊之華先后去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和共產(chǎn)國際第六次會議。此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莫斯科代表,楊之華也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1930年,夫婦回國,楊之華仍任中共中央婦委委員。1934年初,楊之華調(diào)任上海中央局組織部秘書。1935年瞿秋白就義后,楊之華被安排去了蘇聯(lián)。
1936年,楊之華在莫斯科被王明隔離審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進入東方大學中國部邊工作邊學習。
1941年,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楊之華母女回國,又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拘捕關押了四年。被釋放后曾赴晉西北參加土地改革。
1949年以后,楊之華擔任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部長,文革中楊之華受到批斗,被長期關押。
197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
任職履歷
黨的四大婦女部委員(1925)
1925年1月,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中央婦女部委員。1926年3月,在任中共上海區(qū)委婦女部主任時,曾參加上海紗廠工人罷工、五卅運動,1927年參加上海工人3次武裝起義。
黨的五大中央委員(1927)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撤離上海去武漢參加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擔任中央婦女部長。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婦女部長,當選為上海各界婦女聯(lián)合會主任。同年12月創(chuàng)辦《中國婦女》旬刊。1928年6月,瞿秋白和楊之華先后去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和共產(chǎn)國際第六次會議。此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莫斯科代表。會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擔任黨小組長。1930年回到上海,仍任中共中央婦委委員,并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工作。
滯留蘇聯(lián)(1935~1941)
1934年初,調(diào)任上海中央局組織部秘書。1935年秋,瞿秋白就義后,楊之華被安排去蘇聯(lián)參加第七次共產(chǎn)國際代表大會,曾任國際紅色救濟會常委。1936年,楊之華在莫斯科被王明隔離審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進入東方大學中國部邊工作邊學習。
晉冀魯豫中央局婦委書記(1945~1949)
1941年,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楊之華母女回國途中,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逮捕關押了四年?箲(zhàn)勝利后,經(jīng)中共中央營救獲釋到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不久,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婦委書記,并赴晉西北參加土地改革。
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1949~1967)
1949年全國解放后,歷任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黨組成員、國際部部長,全國總工會黨組成員、女工部部長。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候補常委。
迫害-去世-平反
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蒙受不白之冤,被“隔離審查”達 6年之久,直至1973年10月因病危才被批準出獄就醫(yī),3天后含冤在北京去世。1977年7月,中共中央為楊之華平反昭雪,并舉行骨灰安放儀式和追悼會。
主要作品
著有《婦女運動概論》等,還曾搜集整理瞿秋白的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