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34年年10月4日,張勇手生于山西省汾陽縣大南關(guān)一個貧農(nóng)家里。由于三歲喪父,他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擔(dān)。
1984年家鄉(xiāng)解放后,他考入徐向前任校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隨軍學(xué)校(即“晉中公學(xué)”)。在校期間,曾參加解放華北的最后一戰(zhàn)——太原戰(zhàn)役。在晉中公學(xué)學(xué)習(xí)了半年左右,他被調(diào)至西北野戰(zhàn)軍川西軍區(qū)文工團。1950年底,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他受命北上,來到河北滄縣。經(jīng)過暫短休整,隨部隊開到安東。
1953年3月,年僅十六歲的張勇手來到朝鮮前線。在五次戰(zhàn)役和停戰(zhàn)前的反擊戰(zhàn)中,他幾乎跑遍中線、東線所有前沿陣地,為志愿軍戰(zhàn)士送糧食、彈藥,運傷員,進行慰問演出。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和帶著重病,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wù),為此,立過兩次功。五次戰(zhàn)役后部隊休整期間,為了準備向祖國親人匯報,張勇手還曾受上級委派,帶領(lǐng)六名志愿軍文工團員,到平壤朝鮮國立藝術(shù)劇場,向人民軍協(xié)奏團學(xué)跳朝鮮舞。
在朝鮮前線,他還結(jié)識了一位和他同樣十四歲參軍并在一個文工團工作的四川女娃子。在共同的戰(zhàn)斗生活中,他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1956年,兩人正式結(jié)為終生伴侶。
1953年歸國后,張勇手在華東軍區(qū)工作。曾任文工團團員、分隊長。五六年部隊整編后,在演出隊任隊長。
1957年初,八一電影制片廠到部隊選演員,經(jīng)過試戲,張勇手被選中借到八一廠拍攝《黑山阻擊戰(zhàn)》,在影片中扮演連長王海龍。影片拍完后,又在嚴寄洲導(dǎo)演的《英雄虎膽》中扮演我軍偵察參謀耿浩。1958年,張勇手正式調(diào)到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入廠后二十多年來,張勇手共參加了十三部影片的拍攝,1958年,在《縣委書記》中扮演民兵隊長小虎子;1959年,在《海鷹》中扮演水手長李雄;在《赤峰號》中扮演艦長田海雄;1960年,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參謀長少劍波:在《奇襲》中扮演連長方勇,1962年,在《哥倆好》中扮演班長,在《打擊侵略者》中扮演游擊隊長金哲奎;1965年,在《分水嶺》中扮演復(fù)員軍人李云虎,在《地道戰(zhàn)》中扮演區(qū)長趙平原;1974年,在重拍的《南征北戰(zhàn)》中扮演高營長;1976年,在《南海風(fēng)云》中扮演政委梁充海,并兼任導(dǎo)演,1979年,在《二泉映月》中扮演趙先生;1980年,在《啊,搖籃》中扮演旅長肖漢庭,在《飛行交響樂》中扮演師長趙輝。
除此以外,他還為《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zhàn)》、《凱旋柱》、《吳哥的陰影》、《中途島之戰(zhàn)》等十
幾部外國影片配過音。并參加了《哥倆好》、《霓虹燈下的哨兵》、《淮海大戰(zhàn)》等話劇的演出。
2018年1月7日,出席“薪火相傳迎新春——2018年老藝術(shù)家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新聞發(fā)布會。
個人生活
張勇手,原名張宗瑞,后改名為張永壽,從事電影工作后正式定名為張勇手。
自稱是“半個成都人,而且經(jīng)常到成都玩”(其妻子張家懋是成都人)的張勇手已從八一廠離休,忙碌的生活突然散淡起來。
張勇手離休后,在北京懷柔縣神堂峪買了一套普通農(nóng)舍,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dǎo)演 | 合作演員 |
---|---|---|---|---|
2009 | 尋找成龍 | 姥爺 | ---- | ---- |
2007 | 大愛無垠 | 華益慰 | ---- | ---- |
2003 | 江濤海浪 | 解放軍上將 | ---- | ---- |
2001 | 十月流星雨 | 梁老頭 | ---- | ---- |
1999 | 橫空出世 | 解放軍上將 | ---- | ---- |
1997 | 海之魂 | 海軍司令員 | ---- | ---- |
1986 | 沉默的冰山 | ---- | ---- | ---- |
1984 | 祁連山的回聲 | ---- | ---- | ---- |
1982 | 彩色的夜 | ---- | ---- | ---- |
1981 | 飛行交響樂 | ---- | ---- | ---- |
1979 | 啊!搖籃 | 肖旅長 | ---- | ---- |
1979 | 二泉映月 | 老趙 | ---- | ---- |
1976 | 南海風(fēng)云 | 海軍政委 | 景慕逵 | ---- |
1965 | 打擊侵略者 | 金哲奎 | ---- | ---- |
1965 | 地道戰(zhàn) | ---- | ---- | ---- |
1964 | 分水嶺 | ---- | ---- | ---- |
1962 | 哥倆好 | 二班長 | ---- | ---- |
1960 | 林海雪原 | 少劍波 | ---- | ---- |
1957 | 黑山阻擊戰(zhàn) | ---- | ---- | ---- |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dǎo)演 | 合作演員 |
---|---|---|---|---|
2007 | 清官能斷家務(wù)事 | 艾教授 | ---- | ---- |
2006 | 老人的故事 | 莊老頭 | ---- | ---- |
2006 | 迷網(wǎng) | 夏老爺 | ---- | ---- |
2004 | 中國的 故事 | ---- | ---- | ---- |
2004 | 后海前街 | 父親 | ---- | ---- |
2003 | 英雄時代 | 陸震天 | ---- | ---- |
2002 | 葛定國同志的夕陽紅 | 葛定國 | ---- | ---- |
2002 | 啼笑因緣 | 馮司令 | ---- | ---- |
2002 | 夢斷紫禁城 | 乾隆帝 | ---- | ---- |
2001 | 省政委 | ---- | ---- | ---- |
1996 | 水滸傳 | 安道全 | ---- | ---- |
1994 | 長天烽火 | ---- | ---- | ---- |
榮譽記錄
1984年,張勇手導(dǎo)演的電影《祁連山的回聲》獲得文化部當(dāng)年度優(yōu)秀影片二等獎。
人物評價
盡管他沒有受過電影表演的專門訓(xùn)練,但因從小參加部隊,對那些與他朝夕相處的部隊各級干部極為熟悉,因而在塑造上述人物的時候,不僅能做到外在動作的酷似,而且能把他們特殊的性格、氣質(zhì)和心理,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出來。例如,《海鷹》中的李雄這個人物,是一個性格十分活躍幽默、說話時嘴巴上常帶著“乖乖”的年輕水手長。在氣質(zhì)上與張勇手本人距離較大。但由于張勇手在長期的部隊生活中,接觸過很多類似李雄這樣的性格開朗、樂觀、具有象大海一樣寬廣胸懷的干部、戰(zhàn)士,對他們有深刻的了解,因而比較順利地縮短了與角色的距離,將這個人物成功地塑造出來。
謝晉導(dǎo)演的《啊,搖籃》是張勇手比較喜歡的一部影片。在讀劇本的時候,他曾幾次為肖漢庭這個人物那種愛孩子、愛明天的精神所感動,止不住熱淚流淌。同時,他對劇本所體現(xiàn)的生活哲理也頗有感觸。正是在對人物充滿熱愛、對劇本主題和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深刻理解的基礎(chǔ)上,他才把自己體驗到的崇高而真實的感情,灌注進角色的心靈,把肖漢庭這個人物那既勇武粗放又文弱瀟灑,粗中有細、文武雙全的性格生動地體現(xiàn)出來。
張勇手也是一位獨具慧眼的伯樂,70年代中期他剛剛轉(zhuǎn)當(dāng)導(dǎo)演時,曾經(jīng)起用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歌舞團一名普通文藝兵到八一廠和王心剛一起主演電影《南海長城》,使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女孩子從此踏上她輝煌的影視道路——她的名字,叫劉曉慶。1984年,他導(dǎo)演的反映紅西路軍婦女獨立團悲壯征程的電影《祁連山的回聲》獲得文化部當(dāng)年度優(yōu)秀影片二等獎,這個影片的女主角當(dāng)時還不廣為人知,但三年之后,她被調(diào)入中央電視臺,后來成為著名主持人,她就是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