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jīng)歷
1993年,15歲的她開始在電視劇中出鏡,2001年出演了在多個國際電影節(jié)上贏得觀眾獎的影片《通往自由的通道》,并在愛情喜劇片《光脫不戀》中大膽展現(xiàn)性感身材。她在法語電視劇《拿破侖》中扮演過拿破侖的情婦,該劇幕前幕后陣容均十分強大,播出時引起轟動,獲艾美獎最佳服裝設(shè)計。她還領(lǐng)銜主演了電視電影《腓特烈大帝:崔恩克傳》,扮演思想開放、個性獨立的艾米麗公主。
2002年,其參與拍攝的首部英文片是新的電視電影版《日瓦戈醫(yī)生》,扮演日瓦戈青梅竹馬的Tonya一角。
2004年,亞歷山德拉出演了大制作影片《帝國的毀滅》,扮演希特勒的秘書榮格夫人,是全片至關(guān)重要的線索人物,本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她一時間片約不斷 。
2005年至2006年,同德國的兩位人氣男演員莫里茲·布雷多、蒂爾·施威格合作了《尋找愛情的下落》和《雙重身份》,另一邊她走向國際的前景更加明朗 。
2007年她參與了英國影片《五女餐廳》和《控制》的拍攝,特別是風(fēng)光各大影展的后者將她介紹給了許多新的觀眾。她還被相中出演大導(dǎo)演斯派克·李的《圣安娜奇跡》、詹姆斯·伊沃里的《終極城市》、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沒有青春的青春》以及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時間的灰燼》。據(jù)說科波拉是她在《帝國的毀滅》中的表演打動,親自寫信去邀其合作!稕]有青春的青春》是在保加利亞拍攝的,亞歷山德拉對于這個真正的故鄉(xiāng)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 。
2008年,30歲的她擔(dān)任了第61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評委。除了領(lǐng)銜安哲羅普洛斯備受期待的新作外,她還與凱特·溫斯萊特合作名著改編電影《朗讀者》,讓她的名字在接下來各大影展上依然是一個關(guān)鍵詞!独首x者》是在德國拍攝的,另一位被看好的德國女演員漢娜·赫斯普朗也加盟該片 。她們在回顧70年代德國極端組織“紅軍派”的影片《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再次合作 。
2009年3月12日,與本諾·福爾曼主演的電影《麻醉謀殺案》在德國上映,飾演Juliana Lukas 。9月23日,與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吉約姆·卡內(nèi)、茵格保加·達(dá)坤耐特主演的驚悚電影《再見》在法國上映,飾演Jessica。
2010年4月16日,參與拍攝的電影《終點之城》在美國上映,飾演Deirdre。5月20日,與萊奧·勒格蘭德、喬納森·扎凱、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的電影《遠(yuǎn)鄉(xiāng)》在德國上映,飾演Anna 。
2011年3月30日,與與杰拉爾·德帕迪約、娜塔莉·貝伊、尼爾斯·阿萊斯楚普主演的電影《微觀世界》在法國上映,飾演Simone 。12月15日,與馬提亞斯·施維赫夫、馬克思·馮·圖恩主演的喜劇電影《淑男奇遇記》在德國上映,飾演Sarah Voss 。
2012年8月23日,與塞巴斯蒂安·布羅伯格、喬治·弗里德里希主演的電影《夜間噪聲》在德國上映 。10月13日,與愛德華·霍格主演的電影《美麗心境界》在波蘭上演 。
2013年9月20日,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丹尼爾·布魯赫、奧利維亞·王爾德主演的電影《極速風(fēng)流》在美國上映,飾演Marlene Knaus 。
人物生活
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原名Alexandra Plataeranu),實際上來自羅馬尼亞,四歲半隨父母來到德國,據(jù)說是為了擺脫當(dāng)時領(lǐng)導(dǎo)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統(tǒng)治。她是家里的獨女,父親也是一位演員,后在柏林管理一家戲劇表演學(xué)校,亞歷山德拉高中畢業(yè)后曾在這里待了三年 。
人物作品
參演電視
首播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dǎo)演 | 合作演員 |
---|---|---|---|---|
2007-08-05 | 《合伙人》 | Lili | 邁克爾·塞洛蒙 | 克里斯·奧唐納;阿爾弗雷德·莫里納;邁克爾·基頓 |
2002-09-17 | 《拿破侖》 | Countess Marie Walewska | 伊維斯·西蒙尼奧 | 杰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克里斯汀·克拉維爾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dǎo)演 | 合作演員 |
2017 | 地磁風(fēng)暴 | -- | -- | -- |
2014 | 《法蘭西組曲》 | ---- | 索爾·迪勃 | 米歇爾·威廉姆斯;馬提亞斯·修奈爾茨;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2013/9/20 | 《極速風(fēng)流》 | Marlene Knaus | 朗·霍華德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丹尼爾·布魯赫;奧利維亞·王爾德 |
2012/10/13 | 《美麗心境界》 | Eva | 安卓·賈柯墨斯基 | 愛德華·霍格;Melchior Derouet;Francis Frappat |
2012/8/23 | 《夜間噪聲》 | Livia | Christoph Schaub | 塞巴斯蒂安·布羅伯格;喬治·弗里德里希;Carol Schuler |
2011/12/15 | 《淑男奇遇記》 | Sarah Voss | 德特勒夫·巴克 | 馬提亞斯·施維赫夫;馬克思·馮·圖恩;德特勒夫·巴克 |
2011/3/30 | 《微觀世界》 | Simone | 布魯諾·奇哲 | 杰拉爾·德帕迪約;娜塔莉·貝伊;尼爾斯·阿萊斯楚普 |
2010/5/20 | 《遠(yuǎn)鄉(xiāng)》 | Anna | 薩姆·賈巴爾斯基 | 萊奧·勒格蘭德;喬納森·扎凱;帕斯卡·格里高利 |
2010/4/16 | 《終點之城》 | Deirdre | 詹姆斯·伊沃里 | 奧瑪爾·梅特瓦利;安東尼·霍普金斯;勞拉·琳妮 |
2009/9/23 | 《再見》 | Jessica | 克里斯蒂安·卡西雍 |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吉約姆·卡內(nèi);茵格保加·達(dá)坤耐特 |
2009/3/12 | 《麻醉謀殺案》 | Juliana Lukas | 埃斯特·格隆恩伯恩 | 本諾·福爾曼;亨瑞·斯坦格;沃爾德瑪·庫布斯 |
2008/12/10 | 《朗讀者》 | Young Ilana Mather | 史蒂芬·戴德利 | 凱特·溫絲萊特;拉爾夫·費因斯;大衛(wèi)·克勞斯 |
2008/9/26 | 《圣安娜奇跡》 | Axis Sally | 斯派克·李 | 約翰·特托羅;邁克爾·威廉姆斯;德瑞克·盧克 |
2008/9/25 |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 | Petra Schelm | 烏利·艾德 | 莫里茲·布雷多;馬蒂娜·戈黛特;喬娜·沃卡萊克 |
2008/4/21 | 《沒有青春的青春》 | Veronica / Laura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蒂姆·羅斯;馬塞爾·尤勒斯;安德列·漢尼克 |
2008 | 《生活的城市》 | Natalia Moldovan | Ali F. Mostafa | 艾哈邁德·艾哈邁德;索努·蘇德;The Narcicyst |
2007/9/12 | 《控制》 | Annik Honoré | 安東·寇班 | 薩姆·賴?yán)凰_曼莎·莫頓 |
2007/2/10 | 《五女餐廳》 | Suzie | 奧利弗·帕克 | 丹尼·休斯頓;內(nèi)芙·坎貝爾;雪莉·亨德森 |
2006/11/16 | 《雙重身份》 | Denise | 安諾·紹爾 | 蒂爾·施威格;約根·沃格爾 |
2006/11/2 | 《抵消》 | Brindusa | Didi Danquart | Felix Klare |
2005/9/22 | 《漁夫和他的妻子》 | Ida | 桃麗絲·多利 | 克里斯蒂安·烏蒙;艾爾瑪·韋伯;克里斯托弗·瑪利亞·赫斯特 |
2005/1/27 | 《尋找愛情的下落》 | Venus Morgenstern | Helmut Dietl | 莫里茲·布雷多;安克·恩戈爾克;海諾·弗茲 |
2004/12/19 | 《牛仔女郎》 | Johanna ’Paula’ Jakobi/Murderous Lady im Film Noir | 馬克·斯切里切特 | 沃坦·威爾克·莫林 |
2004/9/16 | 《帝國陷落》 | Traudl Junge | 奧利弗·西斯貝格 | 布魯諾·甘茨;茱莉安·柯勒 |
2004/2/12 | 《Silent Warriors》 | Nora | Alexander Dierbach | Wilhelm Manske |
2002/11/24 | 《日內(nèi)瓦醫(yī)生》 | Tonya Gromyko Zhivago | 吉亞科莫·卡姆皮奧蒂 | 漢斯·麥瑟遜;凱拉·奈特莉 |
2002/9/2 | 《光脫不戀》 | Annette | 桃麗絲·多利 | 本諾·福爾曼;?·瑪卡琪;尼娜·霍斯 |
2002/3/7 | 《軟的不行來硬的》 | Astrid | Peter Thorwarth | 迪特瑪·貝爾;拉爾夫·瑞克特 |
2002/2/25 | 《愛與背叛》 | Marie Kreuzer | 馬克·斯切里切特 | 沃坦·威爾克·莫林 |
2002/2/7 | 《99歐元的電影》 | segment | Sebastian Beer;Miriam Dehne | Nina Bagusat;朱迪斯·安格巴爾 |
2001/10/15 | 《萊奧和克萊爾》 | Käthe Katzenberger | 約瑟夫·維爾斯麥爾 | 弗蘭奇斯卡·佩特里;Michael Degen |
2001/7/19 | 《檀香山》 | Cleonise | Uschi Ferstl;佛羅瑞·加侖伯格 | 丹尼爾·布魯赫;Peter Bechtel |
2001/1/21 | 《通往自由的通道》 | Lotte Lohmann | 羅蘭·蘇素·里希特 | 海諾·弗茲;妮可葉特·克雷畢茲 |
2000/12/3 | 《空中大劫》 | Nicolette | Joe Coppoletta | Frank Stieren;Anja Freese |
2000/6/8 | 《瘋狂》 | Melanie | 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 | 羅伯特·斯達(dá)洛博;湯姆·希林 |
1999/7/8 | 《我們在南太平洋上的島嶼》 | Sandra | Thomas Bahmann | 赫伯特·奈普;安德麗亞·薩瓦茲 |
1998/5/24 | 《Die Bubi Scholz Story》 | Renate - jung | 羅蘭·蘇素·里希特 | 本諾·福爾曼;高茲·喬治 |
人物評價
臉蛋并不漂亮的拉那,擁有羅馬尼亞人特有的沉靜氣質(zhì),而進(jìn)入德國影壇之后,也正是這種并不張揚的美感,迎來了諸多表演機(jī)會。在《通往自由的通道》、《赤裸》、《瘋狂》等一系列電影中奉獻(xiàn)精良表演后,終以 2004年的《帝國的毀滅》為世界觀眾所喜愛。在本片中,拉那扮演了希特勒陣營的秘書特拉朵,這個非常重要的線索人物是影片的第二個靈魂,她用自己的視角見證了希特勒的最后時光。2007年至2008年,拉那也開始把事業(yè)注意力放在了好萊塢,在出演了口碑優(yōu)異的《控制》后,又與《教父》系列的大導(dǎo)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合作了《沒有青春的青春》,而她與凱特-溫斯萊特合演的納粹題材電影《朗讀者》,將為她帶來更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jī)會。作為歐洲軍團(tuán)三位評委中的一員,拉那的任務(wù)多半是參觀學(xué)習(xí),并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