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1924~2004)
姓名: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24年4月3日
逝世日期:2004年7月1日6點20分
出生地點:美國內(nèi)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國籍:美國
身高:178 厘米
體重:300磅
早年經(jīng)歷
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國 納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州內(nèi)布拉斯加市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他自小頑皮好動,性格倔強,從不好好學習。中學畢業(yè)后他到紐約,進了一家戲劇學校攻讀表演藝術(shù)。
他和戰(zhàn)爭與軍旅的關(guān)系倒不是由于他的青春時代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是早先人家就把他送往軍校結(jié)果竟然是不歡而散---他被軍校開除!當家人給他經(jīng)濟支助讓他受教育時,他選擇了戲劇。顯然他自己的選擇來得比較高明,并且他還懂得選地點--紐約。
著名的藝術(shù)教育家早就看出白蘭度是塊演戲的材料,并預(yù)言他不出幾年定會成為美國最優(yōu)秀的演員。他的預(yù)言極快便應(yīng)驗了,1943年他在紐約首次登臺獻藝,1944年在百老匯嶄露頭角,成為一位頗受矚目的人物。以後幾年他演了不少出名劇,主角配角都當過。
20世紀50年代進入電影界后,他曾飾演過許多不凡的角色。
演藝經(jīng)歷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在片中飾演主角;但并未引起人們注意。
1951年馬龍·白蘭度異軍突起, 出演影片《欲望號街車》,他以其獨特的厚實沉穩(wěn),粗野遒勁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塑造了流盲無產(chǎn)者斯坦利的形象。他的出色表演使他獲得他的第一次奧斯卡獎提名。
接著,在《柴巴達萬歲》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lǐng)袖,獲第五屆嘎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3年,在《愷撒大帝》中扮演安東尼,再次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4年在《碼頭風云》中扮演一位孤身與黑社會抗爭的碼頭工人,為此他還親身去體驗生活,真正當起一個碼頭搬運工。他將這個角色飾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為美國中下層工人的光輝代表。他第三次榮獲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二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這四部影片奠定了他馬龍·白蘭度在美國影壇的地位。
在此期間,他在1954年《野性騎手》的表演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
馬龍·白蘭度的戲路非常寬廣,1957年他在《再見》中扮演一位美軍少校,1958年在《幼獅》中扮演一位納粹軍官,1959年在《流浪者》中扮演一位流浪漢,他在這些影片中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
20世紀六十年代,他的事業(yè)出現(xiàn)了滑坡。一場電影官司使他變得怪癖孤獨、沉默寡言,幾乎于世隔絕。他變得頑世不恭,成為好萊塢最出名的"浪子"。期間,只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他幾乎在影壇銷聲匿跡。
他雖未必是“叛逆”角色的先驅(qū),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發(fā)揚光大的人物。他為自己,也為觀眾建立一種風格,一種特性,一種典范。它就是以那獨樹一幟的“反英雄”格調(diào),突破傳統(tǒng),超越常規(guī),在影壇輝煌了十年。很少人能像他那樣,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徵,又有令人稱道的出色演技。因次他就在影壇“不可一世”般地閃亮了十年。當人們以為他的一蹶不振終將萬劫不復(fù)時,他卻一如傳說中的火鳥,神話般地從死亡中復(fù)活,由灰燼里再生,以新的榮耀,新的璀璨,新的震驚開始了他影藝生涯的第三個十年。
此后,他又因《薩巴達》、《朱利斯·凱撒》和《狂野的人》而獲得三次奧斯卡獎提名。
1970年,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馬龍·白蘭度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事業(yè)的影片一經(jīng)上映,立刻引起社會的巨大轟動,被稱為是繼《公民凱恩》后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作品。影片創(chuàng)下非凡的票房收入。白蘭度把教父唐·維克托演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充分展現(xiàn)他驚人的才華。為此他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像。隨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現(xiàn)代啟示錄》和《干燥的白色季節(jié)》等片,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其中,《干燥的白色季節(jié)》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年邁的馬龍·白蘭度依然演出了頗具水準的影片《唐璜德馬科》和《人魔島》,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
2004年7月1日6點20分馬龍·白蘭度逝世。享年80歲。根據(jù)UCLA醫(yī)學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0 第62屆 最佳男配角 血染的季節(jié) (提名) ? 1974 第46屆 最佳男主角 巴黎最后的探戈 (提名) ? 1973 第45屆 最佳男主角 教父 (獲獎) ? 1958 第30屆 最佳男主角 櫻花戀 (提名) ? 1955 第27屆 最佳男主角 碼頭風云 (獲獎) ? 1954 第26屆 最佳男主角 凱撒大帝 (提名) ? 1953 第25屆 最佳男主角 薩巴達萬歲 (提名) ? 1952 第24屆 最佳男主角 欲望號街車 (提名) |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
? 1952 第5屆 最佳男演員獎 薩巴達萬歲 (獲獎) |
美國金球獎 |
? 1990 第47屆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血染的季節(jié) (提名) ? 1974 第31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 1973 第30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教父 (獲獎) ? 1973 第30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 1964 第21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丑陋的美國人 (提名) ? 1958 第15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櫻花戀 (提名) ? 1957 第14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秋月茶室 (提名) ? 1956 第13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 1955 第12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男演員 (提名) ? 1955 第12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碼頭風云 (獲獎) |
艾美獎 |
? 1979 第31屆 限定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 根:下一代 (獲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1990 第43屆 最佳男配角 血染的季節(jié) (提名) ? 1974 第27屆 最佳男主角 巴黎最后的探戈 (提名) ? 1973 第26屆 最佳男主角 教父、夜行人 (提名) ? 1959 第12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百戰(zhàn)雄獅 (提名) ? 1955 第8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碼頭風云 (獲獎) ? 1954 第7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凱撒大帝 (獲獎) ? 1953 第6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薩巴達萬歲 (獲獎) |
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 |
? 1989 第3屆 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血染的季節(jié) (獲獎) |
意大利大衛(wèi)獎 |
? 1958 第2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櫻花戀 (獲獎) |
人民選擇獎 |
? 1975 第1屆 最受歡迎電影男演員 (提名) |
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獎 |
? 1990 第3屆 最佳男配角 血染的季節(jié) (提名) |
堪薩斯影評人協(xié)會獎 |
? 1972 第5屆 最佳男主角 教父 (獲獎)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獎 |
? 1974 第8屆 最佳男主角 巴黎最后的探戈 (獲獎) ? 1972 第6屆 最佳男主角 教父 (提名) |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 |
? 1989 第55屆 最佳男配角 血染的季節(jié) (提名) ? 1974 第40屆 最佳男主角 巴黎最后的探戈 (獲獎) ? 1973 第39屆 最佳男主角 教父 (提名) ? 1957 第23屆 最佳男主角 櫻花戀 (提名) ? 1954 第20屆 最佳男主角 碼頭風云 (獲獎) ? 1951 第17屆 最佳男主角 欲望號街車 (提名) |
主要作品
《男兒本色》(the men)
《欲望號街車》(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薩巴達萬歲》Viva Zapata
《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
《碼頭風云》on the water front
《飛車黨》《野性騎手》the wild one
《拿破侖情史》Desiree
《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
《秋月茶室》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櫻花戀》Sayonara
《幼獅》The Yong Lions
《漂泊者》The Fugitive Kind
《獨眼龍》One eyed Jacks
《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
《丑陋的美國人》The ugly America
《枕邊故事》Bedtime Story
《代號莫里圖里》Morituri
《阿巴魯薩》The Appaloosa
《追逐》The chase
《香港女伯爵》 A countess from Hongkong
《黃金眼中的鏡象》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糖果》Candy
《第二天的夜晚》the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奎瑪達》Quemada
《教父》The Godfather
《夜間來客》The nightcomers
《巴黎最后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
《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
《超人》Superman
《現(xiàn)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勞尼-為亞馬遜而戰(zhàn)》Raoni:the Fight for the Amazon
《公式》The formula
《干燥的季節(jié)》A dry white season
《新手》The fresh man
《黑暗的心-一個制片人的啟示錄》Hearts of darkness:a Filmmaker’s apocalypse
《克里斯托佛-哥倫布之發(fā)現(xiàn)》Christopher Colmbus:the Descovery
《唐-璜》Don Juan Demarco and the Centerfold
《人魔島》The island of Dr.Moreau
《勇敢》The Brave
《意外之財》Free money
作品年表
1950 The Men 男兒本色
1951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號街車
1952 Viva Zapata 薩巴達傳
1953 Julius Caesar 凱撒大帝
1953 The Wild One 飛車黨
1954 On the Waterfront 岸上風云
1954 Desiree 拿破侖情史(拿破侖與黛絲麗)
1955 Guys and Dolls 紅男綠女
1956 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秋月茶室
1957 Sayonara 櫻花戀
1958 The Young Lions 百戰(zhàn)狂獅
1959 The Fugitive Kind 流浪者
1961 One-Eyed Jacks 獨眼龍
1962 Mutiny one the Eounty 叛艦喋血記
1962 The Ugly American 丑陋的美國人
1964 Bedime Story 閨中艷事
1965 The Saboteur(Code Name Morituri) 諜艦
1966 The Chase 凱德警長
1966 The Appaloosa 大西部
1967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香港女伯爵
1967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金眼的反映
1968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翌夜
1968 Candy
1968 I Queimada!(Burn!)
1971 The Nightcomers 畸戀山莊
1972 The Godfather 教父
1973 Last Tango in Paris 巴黎最後探戈
1976 The MIssouri Breaks 大峽谷
1978 Superman 超人
1979 Apocalypse Now 現(xiàn)代啟示錄
966 The Chase 凱德警長
1966 The Appaloosa 大西部
1967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香港女伯爵
1967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金眼的反映
1968 Night of the Following Day 翌夜
1968 Candy
1968 I Queimada!(Burn!)
1971 The Nightcomers 畸戀山莊
1972 The Godfather 教父
1973 Last Tango in Paris 巴黎最後探戈
1976 The MIssouri Breaks 大峽谷
1978 Superman 超人
1979 Apocalypse Now 現(xiàn)代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