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她的越劇生涯中,先后演過:《五女拜壽》飾楊雙桃翠云,《漢宮怨》飾霍成君,《胭脂》飾胭脂,《九斤姑娘》飾九斤姑娘等等角色。
2003年,她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在這座中國最高藝術學府里,在校期間,她演出了話劇,她先后演過古裝電視。骸讹L流戲王》飾王姬,《孟姜女》飾白玲,《明末風云II》飾十三姨,《我愛河東獅》飾蘭貴妃,《功夫教頭》飾徐嘉嘉,《俠骨丹心》飾江曉芙,《方德與苗翠花》飾月華,《生死絕戀》飾小毛,《人間真情之此愛綿綿》飾周紋,話劇作品:《呼喚》飾方欣等等。
基本介紹
描述:可愛性感
姓名:徐葉娜
拼音:xuyena生日:11-08
星座:天蝎座
現(xiàn)住地:浙江
籍貫:浙江
民族:漢族
年齡段:青年(21-35)
地區(qū):大陸
國籍:中國
語言:普通話
特長:表演
職業(yè):影視演員
畢業(yè)院校:浙江藝術學校
徐葉娜的作品
演出劇作
電視劇
古裝電視。
《風流戲王》飾—王姬導演:范秀明《孟姜女》飾—白玲導演:鄭紀明
《明末風云II》飾—十三姨導演:朱弈龍
《我愛河東獅》飾—蘭貴妃導演:霍建楷
《功夫教頭》飾--徐嘉嘉導演:羅舜泉
《俠骨丹心》飾--江曉芙導演:鞠覺亮
《方德與苗翠花》飾--月華導演:楊紹鴻
現(xiàn)代電視。
《生死絕戀》飾—小毛導演:蔣家駿
《人間真情之此愛綿綿》飾—周紋導演:鄭延渝
電視短片:
《本塘第一劇》《消費36計》
舞臺劇
話劇作品:
《呼喚》飾--方欣、小耗子
戲曲作品:《五女拜壽》飾--楊雙桃、翠云
《漢宮怨》飾--霍成君
《胭脂》飾--胭脂
獲得獎項
1998年參加中國首屆戲曲“小梅花”大賽獲“小梅花獎”
1999年參加浙江省省屬院團“小百花”匯演獲“小百花獎”
走進“王姬”
講述“東方莎士比亞”李漁傳奇人生的《風流戲王》,觀眾們看到一位天生麗質的新人款款走來,她就是劇中王姬的飾演者徐葉娜。
在橫店影視城江南水鄉(xiāng)景區(qū),徐葉娜身著戲服坐在河畔的長廊里。盡管當時片場人來人往,她卻不為所動,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角色中。半年后,在橫店的一座民宅里,徐葉娜脫掉《明末風云》的一身華服,從平西王吳三桂的十三姨回到了現(xiàn)實中。此時,這個美麗的女子顯得文靜、秀氣,眼睛里透著聰穎和率真。
“成為一名電視劇演員而且是主演,對我來說挺偶然的,因為我以前是越劇演員!讹L流戲王》開機前,劇組一直在找一個有戲曲功底的演員!庇捎诶顫O是戲劇家,《風流戲王》自然是戲中有戲,作為劇中戲班旦角臺柱王姬的飾演者,當然有必要從戲曲演員中挑選。這樣一來,徐葉娜成了一名幸運兒。
不過,從未演過電視劇的徐葉娜,來到劇組之初并不知道自己要挑起的是“王姬”這副重擔,還以為最多是讓她去跑跑龍?zhí),因為劇組曾經有人對她說了“下次再合作”之類的話。她一聽,心想完了,可第二天試過妝后,導演范秀明和監(jiān)制張蔚青拍板:“就是你啦!”她還以為他們說著玩的。后來當她已經演了很多天王姬后,才知道劇組的導演班子為了王姬這個角色,早準備了其他的預備演員,只是徐葉娜表現(xiàn)出色才沒讓“埋伏者”一躍而起。
為了演好王姬,徐葉娜自稱非常艱辛。由于寧靜的演出合同期快到限了,為了趕拍完寧靜的戲,劇組分AB兩組趕拍。一天,A組演員早晨7時就開始化妝,一直拍到下午5時,然后B組接著拍,晚上9時,因下大雨暫停,晚上11時后又繼續(xù)拍,一直拍到次日凌晨5時才收工。徐葉娜在A、B兩組都有大量的戲份,因此她從頭天早晨6時起床后一直拍到次日凌晨5時,濃妝化在臉上整整一天,頭上還頂著厚重的頭飾,令她苦不堪言。
《明末風云》
徐葉娜在橫店影視城拍電視連續(xù)劇《明末風云》,飾演吳三桂的十三姨。于軍飾演吳三桂。“我與于軍演一場對手戲時,導演黃祖權對我說我一定要有眼淚,我認為不需要眼淚,如果吳三桂真的對我有感情的話,那我可能會流淚的,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我對角色的處理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堅持這么做。于是,他們見我不流淚,就給我滴眼藥水,刺激我的淚腺,即使這樣我也沒流眼淚。我認為表演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
關于轉行
徐葉娜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越劇演員,她說:“盡管現(xiàn)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拍電視劇,但我對舞臺還是很留戀的,畢竟我有8年是在舞臺上度過的。 彼嘎墩f:“我辭職去北京讀書前,一個人偷偷地哭了。為我整整8年的舞臺時光而哭。好在團長茅威濤對我還是很理解的,鼓勵我在事業(yè)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相關資料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于1984年5月。雖然歷史不長,但卻以它整齊的陣容從亮相依始就確立了它在越劇界甚至是整個戲劇界不可替代的位置。該團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博采眾長,開拓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的江南氣息的優(yōu)美、抒情、清新、細膩的藝術特色,為國內外觀眾所矚目。
10多年來,劇團從初創(chuàng)時期的《五女拜壽》、《漢宮怨》到成熟時期的《西廂記》,積累了一批優(yōu)秀劇目!段鲙洝窐s獲文化部第四屆文華大獎、中國戲曲學會獎和第三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陸游與唐琬》榮獲文化部第三屆文華新劇目獎;通俗喜劇《紅絲錯》榮獲文化部第五屆文華新劇目獎;《琵琶記》榮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
該團領銜茅威濤先后兩次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主演獎、浙江魯迅文學藝術突出成就獎等多項榮譽。其他演員如陳輝玲、董柯娣、方雪雯、何英、何賽飛、洪瑛、顏恝、江瑤、黃依群、俞會珍、何炯華、邵雁、徐愛武、吳春燕、陳伊娜等也具有相當?shù)乃囆g實力并在觀眾中有一定影響,他們也分別榮獲國家級或省級大獎。劇團擁有級藝術職稱的編導、音樂、舞美人員有楊小青、顧達昌、藍玲、周正平、汪文耀等。
劇團曾5次赴香港演出,又先后出訪美國、新加坡、西班牙、荷蘭、法國、比利時、日本和泰國,并一次赴澳門、兩次赴臺灣地區(qū)獻藝。劇團所到之處,均受到當?shù)剌浾摰母叨汝P注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