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曹永森 1953年12月出生 揚州人1961年至1966年就讀于汶河中心小學,1967年至1970年就讀于揚州中學,1970年至1978年在揚州鋼鐵廠工作,1978年至1981年就讀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1981年至1982年在揚州市委宣傳部工作,1983年至今在揚州市文聯(lián)工作。1994年至1997年就讀于揚州師范學院外語系,1997年至1998就讀于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班。
現(xiàn)為揚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揚州文學》雜志副主編。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揚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
文藝創(chuàng)作簡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曹永森同志開始從事民間文藝的采風和研究工作,發(fā)表了許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學作品,其中,《酒幌子》、《桑樹和楝樹》等8篇作品,作為江蘇地區(qū)民間文學代表作品收入了《江蘇文學50年》和《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八十年代,曹永森同志編著出版的書籍有:《鄭板橋傳說》(該書1983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揚州八怪傳說》(該書1985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揚州民間故事集》(該書1989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九十年代,曹永森同志將研究范圍從民間文學擴展到民間工藝和民俗學。在此期間發(fā)表和獲獎的重要作品及編著出版的書籍有:論文《期喪筵樂考》、《吉高故事研究》分別入選了江蘇省第二、第三屆民間文藝理論研討會;民間文學作品《三丁包子鯽魚口》1997年榮獲“江蘇省第二屆民間文學作品評獎一等獎”;《揚州風情》(該書1991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揚州民間工藝》(特約編輯,《中國民間工藝》第13、14期合刊,1993年出版);《農(nóng)諺集錦》(該書1996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并榮獲1998年揚州市第二屆“五個一工程”著作類作品獎);《民間傳說故事》(該書1996年由江蘇文藝社出版社出版,并榮獲1997年“江蘇省第二屆民間文學評獎書籍類榮譽獎”);《民間風俗》(該書1997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世紀以來,曹永森同志在民間文化領域里繼續(xù)不斷地進行研究探索,2001年他擔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guī)劃基金項目《揚州歷史與文化叢考》課題研究的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揚州文化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并撰著其中的《揚州風俗》一書(該書2002年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并于2002年在“江蘇省第三屆民間文藝理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評選”中榮獲了“優(yōu)秀論著獎”和“第十三屆國家圖書獎”)。2002年作為《揚州歷史與文化叢考》課題研究的項目一套八冊的《揚州文化叢書》一并榮獲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fā)的“第十三屆國家圖書獎”。2002年,他還應約主編了《神奇的鳳凰島》一書(該書2002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曹永森同志作為我市民間文藝和民俗學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在民間文化的領域里努力耕耘著。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飛躍發(fā)展,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在這社會轉型時期,民間文化也隨之而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新的民間文化事象不斷涌現(xiàn),許多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事象也瀕臨冷落、遺棄或是消亡,作為民間文化研究者,有義務有責任對即將失傳、難以再生的傳統(tǒng)文化事象及時地進行搶救、挖掘和研究,以便通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及時地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文化的“根”留住。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促進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弘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