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云壑(1874~1955),
設色,紙本,立軸,尺幅:148×79厘米。
款識: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大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青熒滅沒轉(zhuǎn)山前,浪占風回豈復堅。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蟄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錄坡仙詩,擬石濤大師筆。時癸亥(1923年)秋,云壑子趙起。
鈐印:子云高興、趙起印、云壑甲戌以降
趙云壑三十歲時,經(jīng)吳昌碩譜兄顧茶村引薦成為吳的門下弟子,吳昌碩遂為他更名起。趙住在蘇州十全街,而吳住在鐵瓶巷石灰橋側(cè),因相距甚近,兩人朝夕過從。趙云壑師從吳氏后,亦步亦趨,畫的題材也更加專一,以花卉為主。因此其傳世的山水作品,并不多見,其實,趙云壑早年師從頗多,尤其對他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還有當時人稱“海上四任”之一的畫家任預。對于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趙云壑在早年師從任預時,便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加之吳中山水清秀,虎丘、靈巖郁郁蔥蔥,太湖煙波浩渺,七十二峰環(huán)侍,這樣的靈山嘉水,勾留了趙云壑的足跡,每當春秋佳日,偕侶出游,對景寫生,臨風賦詠,開闊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心胸。因此趙云壑筆下的山水,俊朗疏秀,雄厚蒼樸,既有任預的放逸不拘,又得吳昌碩筆墨的渾勁之氣。
趙云壑的此幅《秋山獨逸》圖無疑是其傳世山水的精品力作之一,畫蒼松美樹雜生于山間,茅檐梅閣點綴其中,錯落有致,山徑蜿蜒,柴門不掩,茂草綠竹,蓬蓬茸茸。高士獨坐樓頭,蕭然出塵。作品展現(xiàn)了趙云壑高超的筆墨技巧,蒼澀的線條似不經(jīng)意,隨筆而出,而處處彰顯功力,達到了紛繁而不散亂,復雜而有章法。屋頂所留出的幾片空白,在中間起到了空間構(gòu)成的重要作用。遠山處理筆簡意概,與整個畫面渾然一體?钤品率瘽嫹ǎ饕谟谄涔P墨中包含了石濤的率意和滋潤、精妙和清奇的韻味,其馀蘊含的還有任預的縱逸,吳昌碩的雄渾,都是不可不說的。
作品長款題詩所錄乃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詩,洋洋灑灑二百多字,一絲不茍,可以視為趙云壑的法書精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