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道光十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十三年,任山東學政。十九年,授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十九年,主持江西鄉(xiāng)試。二十年,擔任浙江學政,兼署禮部侍郎。二十三年,授禮部侍郎,調(diào)倉場侍郎,出任安徽學政。二十四年,調(diào)任吏部左侍郎,代理戶部侍郎。二十七年,充武英殿副總裁。二十八年,外放山西巡撫,旋署吏部右侍郎,未幾,授戶部左侍郎。二十九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三十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同年,道光帝病危,任顧命大臣,扶持奕詝登基。咸豐元年,任閩浙總督,次年兼署福州將軍。三年,因病乞休。十年卒,謚文敏。
人物經(jīng)歷
二十三年,授禮部侍郎,督安徽學政,調(diào)吏部,又調(diào)倉場。二十八年,命偕定郡王載銓籌辦長蘆鹽務,清查天津倉庫,疏陳:“蘆鹽積累,各商憚於承運,懸岸至四十馀處。請將河南二十四州縣仿淮南例改票鹽,先課后引。直隸二十四州縣限半年招商招販,無商販即責成州縣領運,或由鹽政遴員官運。支銷浮費及官役陋規(guī),永遠裁汰。每年應完帑利,灘及通綱額引,與正課一律徵收。其協(xié)濟補欠充公等項加價名目,概行革除。并於各引鹽加斤免課,每斤準其減價敵私。”詔依議行。
二十九年,偕大學士耆英赴浙江閱兵,并清查倉庫,籌辦鹽務。途經(jīng)東河、南河,查詢節(jié)浮費、裁冗員事宜,奏減東河正款二十萬兩,裁泉河通判、歸河通判,南河每年用款以三百萬兩為率,減省五六十萬兩,并揚運通判於江防廳,改為江運同知,裁丹陽縣丞、靈壁主簿、呂梁洪巡檢,從之。耆英病留清江浦,芝昌獨赴浙江,疏陳變通鹽務章程七事:杭、嘉、紹三所引鹽,分別加斤,止令完交正課;松所引鹽,酌裁科則;虛懸口岸,選商接辦,并籌款收鹽;緝私責成官商,由運司審覈;緝獲私鹽,分別充賞,及補課作正配銷;禁革引地陋規(guī);覈裁巡驗浮費。尋查州縣倉庫,統(tǒng)計實虧之數(shù),多至三百九十馀萬,請將虧數(shù)最多之員,革職,勒追;不足,則由原任上司按成分賠,或由本省各官分成提補;其有欠在胥吏者,尤嚴補追,毋任幸免:并從之。授山西巡撫,未一月,召署吏部侍郎,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尋授戶部侍郎。三十年,擢左都御史。
執(zhí)政生涯
咸豐元年,出為閩浙總督。艇匪在浙洋劫掠山東兵船,被剿遁閩洋,遣水師截擊,賊眾畏罪投誠,分別安置。二年,兼署福州將軍。疏請停罷捐納舉人、附生之例;又奏禁鹽商代銷官運,以杜取巧:并從之。尋以疾乞休。
芝昌以文字受宣宗特達之知,嘗曰:“汝為文,行所無事,譬之於射,五矢無一失!奔安檗k長蘆、兩浙鹽務稱旨,遂驟進膺樞務。甫數(shù)月,宣宗崩,文宗猶欲用之,畀以外任。未一歲,謝職歸。久之,卒於家,未予恤典。光緒初,署閩浙總督文煜奏陳政績,追謚文敏。子念詒,道光三十年進士,官編修。孫邦楨,同治十二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
個人著作
有《丹魁堂詩集》、《外集》、《詩賦合鈔》、《怡云館試貼》存世,自訂《年譜》并附有《感遇錄》一卷。
大學教授季芝昌
人物簡介
季芝昌,男,1963年11月生于安徽省廬江縣。2001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2004年6月在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04年7月到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工作,2004年12月被聘為教授,2005年7月被增選為博士生指導教師。近年分別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歷史哲學》、《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必修課和選修課。曾承擔各種級別的研究課題多項,目前正主持研究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問題域”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歷史唯物主義存在論原則的當代解讀和建構”,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存在論和歷史哲學,
代表性著作有
《歷史意義的生存論澄明——馬克思歷史觀哲學境域研究》,代表性論文有:“u2018歷史學u2019何以可能——海德格爾的追問”、“現(xiàn)實生活過程:人的源始扎根處”、“歷史領悟與哲學革命”、“馬克思u2018改變世界u2019的存在論寓意”、“人學研究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性究詰”、“盧卡奇與馬克思哲學存在論”、“論馬克思實踐原則的存在論意義”、“論唯物史觀與史學的內(nèi)在會通”等。
發(fā)表論文
2002年
1.感性活動之為馬克思哲學主導原則的意義,獨撰,《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哲學原理》2002年第8期全文轉載。
2.“歷史學”何以可能——海德格爾的追問,獨撰,《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
3.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人格建構,獨撰,《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2003年
1.走出近代主體性的困境,第二作者,《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2.馬克思關于全球化存在理由的追問,獨撰,《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3年第6期全文轉載。
3.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合著,本人撰寫5萬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4.歷史意義的生存論澄明,獨著,22萬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2004年
1.現(xiàn)實生活過程:人的源始扎根處,獨撰,《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2.歷史領悟與哲學革命,獨撰,《哲學動態(tài)》2004年第1期。
3.闡揚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基本視點,獨撰,《安徽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
4.馬克思歷史之思對詮釋學真理的洞察,獨撰,《武漢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5.歷史哲學的存在論譜系,獨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3),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主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6.人的問題究竟如何道說,獨撰,《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005年
1.反對教條主義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第二作者,《武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轉載。
2.內(nèi)在性之為近代哲學基礎的秘密,獨撰,《學術界》2005年第5期。
3.馬克思“改變世界”的存在論寓意,獨撰,《浙江學刊》2005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4.存在論領域的革命變革,獨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4),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主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5.人學研究的存在論追問,獨撰,《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六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2006年
1.人學研究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性究詰,獨撰,《安徽師大學報》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2.盧卡奇與馬克思哲學存在論,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3期。
3.論馬克思實踐原則的存在論意義,獨撰,《學術研究》2006年第8期。
4.“現(xiàn)實的人”與人的問題之闡釋方向,第一作者,《哲學動態(tài)》2006年第8期。
5.論唯物史觀與史學的內(nèi)在會通,獨撰,《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
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問題域,獨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5),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主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