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美
夏國美,職稱:研究員
研究領域: 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公共健康、艾滋病防治研究、性別研究等
基本介紹: 上海社會科學院HIV/AIDS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社會兼職: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中國組顧問;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協(xié)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社會學會社會政策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婦女學會理事;上海市性教育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預防醫(yī)學會艾滋病、性病防治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上海市禁毒專家委員會委員;盧灣區(qū)建設健康城區(qū)技術指導組顧問;2006-2008年上海市建設健康城市技術指導組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公共健康、艾滋病防治研究、性別研究等. 個人專著:《穿越人性隧道—現(xiàn)代情愛論》(東方出版中心1999.7);《花落紛飛—城市失業(yè)女性生存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8);《圍不住的春色—當代性倫理新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1);《中國艾滋病問題報告》(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10);《HIV/AIDS in China》(外文出版社 2004);《艾滋病立法:專家建議及其形成過程》(夏國美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6.11)。主要論文:夏國美、楊秀石:“社會性別、人口流動和艾滋病風險”(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2期轉摘);“論中國艾滋病社會預防模式的變革”(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2期轉摘);“論中國艾滋病u2018問題理論u2019的視角——與中國艾滋病u2018問題u2019解析一文商榷”(湖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第12期全文轉載);“青少年濫用毒品的成因與禁毒教育模式的轉變”(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年第2期);“中國艾滋病社會政策的推進與改革”(探索與爭鳴2006年 11期);“應對艾滋,我們別無選擇”(文匯時評2005.12.1);夏國美、楊秀石:“商業(yè)性性交易者艾滋病認知、態(tài)度與行為調查”(社會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6期轉摘);夏國美、Scott Burris:”論中國艾滋病的立法框架”(社會科學2004.年第1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2期轉摘);夏國美、楊秀石:“需要從人類安全視角關注的領域——娛樂服務業(yè)中艾滋病高,F(xiàn)象及社會干預研究”(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轉摘);“社會學視野下的禁毒研究——青少年吸毒問題調查”(社會科學2003年第10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1期轉摘)。主要獲獎成果:《論中國艾滋病社會預防模式的變革》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2004-2005)論文類二等獎(2006.11);《艾滋病風險行為研究——對上海娛樂服務場所中流動人口女性從業(yè)者的調查》獲上海市社會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6.12);《青少年濫用毒品的成因與禁毒教育模式的轉換》獲上海市禁毒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二等獎(2005.12);《圍不住的春色——當代性倫理新論》獲上海市第二屆婦女理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2005.12);《圍不住的春色—當代性倫理新論》(跨世紀倫理新視野從書之一)獲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2000-2001)著作類三等獎;《穿越人性隧道—現(xiàn)代情愛論》獲第九屆中國人口文化獎(三魚杯)散文三等獎(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