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黃傳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縣人,筆名黃羽。中共黨員。從小喜歡看書。初中畢業(yè)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學(xué),高中畢業(yè)于湖南長沙衡湘中學(xué)。1953年考入中山大學(xué)語言文學(xué)系。1954年該系合并到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學(xué)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部,從事新聞和專題節(jié)目的編輯與政治、廣教等方面的采訪工作。先后任編輯、記者、副主任、主任等職。30多年來參加過《新聞和報紙摘要》、《各地電臺聯(lián)播節(jié)目》、《省、市、自治區(qū)臺編排的節(jié)目》、《祖國各地》、《歷史故事》、《午間半小時》等節(jié)目的編輯工作。采制過大量廣播作品,不少稿件在全國獲獎,為報刊書籍轉(zhuǎn)載采用,F(xiàn)在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祖國各地》《歷史故事》節(jié)目的高級編輯。代表作有:《天安門頌》、《塞上綠洲右玉》、《彩色的吐魯番》、《北京,我心中的城》、《綠色的希望》、《故宮博物院》等。其中《故宮博物院》被選入中學(xué)語文課本作為范文。業(yè)務(wù)論文有《廣播游記-游記文學(xué)的新品種》、《廣播游記的特點和寫作》等。還發(fā)表過長詩《映山紅》等多篇詩作和散文。近年來,由于在林業(yè)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宣傳報道取得的成績,被授予“林業(yè)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全國綠化獎?wù)隆焙汀熬G色長城獎?wù)隆薄?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
綠色千島湖
千島湖在浙江淳安縣境內(nèi),逆水而上70公里,就是風(fēng)光如畫的黃山;逆水而下,經(jīng)新安江、富春江,可以到達杭州的西湖。千島湖正處在江南“黃金游線”的中心位置。千島湖山水秀麗,湖邊群山環(huán)繞,湖面上有眾多島嶼,湖岸上是茂密的森林;奇山、異石、溶洞、瀑布、人文古跡錯落其間;浩瀚賽太湖,秀麗比西湖。那里水綠、島翠、山青。因此人們都叫它千島湖。 所謂“千島”可不是夸張,實際上這里還不止1000個島呢!在水位最高時,湖面上有1078個島嶼,大的幾十平方公里,小的兩三平方公里。這些島各有特色,有的因動物知名,有的因花樹著稱,還有的因名勝古跡而文明遐邇。 猴島是千島湖的“花果山”。當(dāng)游船靠近小島的時候,島上的猴子紛紛跑到岸邊,等待游人的食物。猴群群中有一只身材魁梧、尾巴高翹的猴子,是這里的“齊天大圣”,在爭奪王位的時候,它把另一只公猴的得落荒而逃。 五龍島,又叫蛇島。島上有四個蛇場,上千條蛇:眼鏡蛇、蝮蛇、五步蛇、竹葉青……在這里人們能看到蛇自由活動、捕食和相斗的場面。 在清心島上,有一群人工馴養(yǎng)的梅花鹿。它們圍在游人身邊,津津有味地吃著要人帶去的嫩枝嫩葉。如果你高興,它還愿意跟你合影留念。 桂花島,正像它的名字一樣,島上到處生長野桂花,每年秋天,小島就彌漫在一片芳香中。 “魚躍千島湖”是千島湖的另一景觀。自千島湖形成后,八十多種魚在湖中安了家,有常見的草魚、鯉魚、鰱魚,也有珍貴的鱖魚、鮭魚。捕魚場面非常壯觀,一網(wǎng)下去,少的幾十公斤,多的幾百公斤。 這樣一個優(yōu)美富庶的地方,其實出現(xiàn)才不到40年。這里原來是一片山地,1957年開始動工興建新安江水電站。1959年,一百多米高的電站大壩建成,把新安江的水?dāng)r住儲蓄起來。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人工湖,它的蓄水量相當(dāng)于3184個西湖的水容量。由于水庫淹沒了不少山嶺,露出水面的山顛就成了無數(shù)的小島,所以水庫叫千島湖。 新安江水電站是一項綜合工程。它發(fā)出的電力,供應(yīng)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工業(yè)城市和長江下游的廣大農(nóng)村;經(jīng)過水庫的調(diào)節(jié),兩萬公頃的農(nóng)田免除了水患,旱地改為水田,糧食產(chǎn)量大大增加;新安江的航運事業(yè)也得到了發(fā)展,山區(qū)的木材、竹材茶葉等特產(chǎn)品,由水路源源不斷地運了出來;水庫養(yǎng)殖的鮮魚,每年可供應(yīng)市場幾百萬公斤…… 千島湖有開闊的水面,也有幽深曲折的湖彎。在湖的周圍和島上布滿了郁郁蔥蔥的森林,正是這大面積的森林,才使千島湖更加秀美,成為新興的陸游勝地。過去,由于湖水時漲時落,岸邊土質(zhì)瘠薄,干旱和水淹輪流逞威,一般的植物難以活成。林業(yè)科技人員經(jīng)過艱苦努力,培育出了一個新樹種,泡在水里200天也不回淹死,一出水面又吐出新芽綠葉,這樣才有了“水上森林”!八仙帧庇直Wo了島上的水土,所以如今千島湖的森林才這樣茂密。 大自然造福于人類,人類要和自然保持和諧。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F(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歷史了 。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獨特風(fēng)格。
從天安門往里走,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衛(wèi)在門的兩側(cè)。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嘴里都有一個小圓洞,是臺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 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huán)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tài)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到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金寶頂,輪廓非常優(yōu)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這里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cè)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nèi)叫“內(nèi)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wù),批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后來還在這里接見外國使節(jié)。
乾清宮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就是皇帝結(jié)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后三宮”。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yán)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后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后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復(fù)的感覺。這里的建筑布局,環(huán)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現(xiàn)在成了風(fēng)景優(yōu)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