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顧歡勤學
原文
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歡年六七歲,父使驅(qū)田中雀,歡作《黃雀賦》而歸,雀食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鄉(xiāng)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yè),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八歲,誦《孝經(jīng)》、《詩》、《論》。及長,篤志好學。母年老,躬耕讀書,夜則燃糠自照。同郡顧愷之臨縣,見而異之,遣諸子與游,及孫憲之,并受經(jīng)句。
譯文
顧歡字景怡,吳俊吳郡鹽官人,顧歡六七歲的時候,父親讓他驅(qū)趕田里的麻雀,顧歡作了一篇《黃雀賦》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糧食吃了一大半,父親很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見《黃雀賦》就沒有打他。鄉(xiāng)里有學堂,顧歡家中貧困不能上學,在學堂墻壁后面倚著聽,沒有漏掉的。八歲時,可以背誦《孝經(jīng)》《詩》《論》。等到長大了,專心致志,勤奮好學。母親年紀大了,顧歡一邊親自種地,一邊背書,晚上就把糠點燃,照著看書。同郡顧愷之來到縣里,見到他(如此勤學)感到驚異,讓自己的幾個兒子與他一起郊游 ,到了孫憲之處,和他們一起接受教育。
啟示
顧歡是一個好學,人窮志不窮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拓展
顧歡 公元四二o年至四八三年 字景怡,一字元平,吳郡鹽官人。生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卒于齊武帝永明元年,年六十四歲。顧歡為南朝齊著名道教學者。生卒年不詳。字景怡,一字玄平。吳郡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人。父、祖皆業(yè)農(nóng)。年二十余,就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諸義。母亡,據(jù)稱水漿不入口者六七日,廬于墓次,遂隱遁不仕;于天臺山聚徒開館,受業(yè)者常近百人。齊高帝蕭道成輔政時,征為揚州主簿,并遣中使迎歡。及踐阼,乃至,稱山谷臣顧歡上表!爸攧h撰《老氏》(即《老子道德經(jīng)義疏》),獻《治綱》一卷”。旋辭謝榮祿,曰:“臣志盡幽深,無與榮勢,自足云霞,不須祿養(yǎng)!逼洹氨嬲轮误w”u2019很受齊高帝之景仰。東歸之日,乃賜塵尾、素琴。永明元年(483),又詔征歡為太學博士,仍不就。史稱顧歡“晚節(jié)服食,不與人通。每旦出戶,山鳥集其掌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