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描述
石城樂
(南朝)臧質
(一)
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
(二)
陽春百花生,摘插環(huán)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
(三)
布帆百余幅,環(huán)環(huán)在江津。執(zhí)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四)
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余。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
(五)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吹黃蘗藩,惡聞苦離聲。
莫愁樂
(南朝)臧質
(一)
莫愁在何處,莫愁在城西。艇子打兩漿,催送莫愁來。
(二)
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石城莫愁女
(唐)元稹
石城湖上美人居,花月笙歌春恨余。獨自樓臺對公子,晚風秋水落芙蕖。
莫愁樂
(唐)張祜
儂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自郎石城出,長在石城頭。
莫愁曲
(唐)李賀
草生龍陂下,鴉噪城堞頭。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
青絲系五馬,黃金絡雙牛。白魚駕蓮船,夜作十里游。
歸來無人識,暗上沉香樓。羅床倚瑤瑟,殘月傾簾鉤。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樹秋。若負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莫愁曲
(唐)蔣吉
系纜石城下,恣吟懷暫開。江人橈艇子,將謂莫愁來。
莫愁
(唐)李商隱
雪中梅下與誰期,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時。
石城
(唐)胡曾
古郢云開白雪樓,漢江還繞石城流。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門送莫愁。
過郢州
(唐)魚玄機
柳拂蘭橈花滿枝,石城城下暮帆遲。折牌峰上三閭墓,遠火山頭五馬旗。
白雪調高題舊寺,陽春歌在換新詞。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萬首詩。
石城
(唐)鄭谷
石城昔為莫愁鄉(xiāng),莫愁魂散石城荒。江人依舊棹舴艋,江岸還飛雙鴛鴦。
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落春悲涼。煙濃草遠望不盡,千古漢陽閑夕陽。
莫愁歌
(宋)周紫芝
蓮花深紅蓮葉綠,平沙月上鴛鴦宿。青腰三板蘭作橈,月下莫愁歌一曲。
移船入花花轉深,花深調苦難為音。江邊夜半誰為語,只有嬋娟知此心。
露華漸白月漸午,剌舟自覓來時路。明朝系纜柳邊門,卻在夜來潮落處。
郢州懷古
(宋)王之望
滄浪渡口莫愁鄉(xiāng),萬頃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尊芳酒醉斜陽。
寄郢州崔守
(宋)陳造
楚郢繁雄亞上都,莫愁風韻未應殊。小園依舊深紅色,曾辱遨頭載酒無。
陪徐淵子使君登白雪樓
(宋)戴復古
樓名白雪因詞勝,千古江山春雨余。宋玉遺蹤兩蒼石,莫愁居處一荒墟。
風橫煙艇客呼渡,水落沙洲人網(wǎng)魚。借問風流賢太守,孟亭添得野夫無。
杏花天·莫愁
(宋)周密
瑞云盤,翠侵妝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楊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日暮石城風急。
郢城懷古
(明)劉洪
滿城風雨菊花香,撫景悠然思渺茫。解佩無人亭已古,煉丹有井水猶芳。
五禽寂寞余頹壁,二石荒涼隱夕陽。惟有朱門前度月,夜深乃照莫愁鄉(xiāng)。
莫愁古渡
(明)袁宗皋
如何一歌女,名遠數(shù)千秋。多少英雄士,冥冥土一邱。
石城樂
(明)李夢陽
盈盈窈窕女,當門是誰家。十三學畫眉,十五擅琵琶。
邑中有盧家,此女名莫愁。向前問此女,女聞雙淚流。
二十嫁夫郎,重門阿閣房。臨窗種桐樹,五年如身長。
自渠下?lián)P州,置妾守空樓。悔不快剪刀,斷水不東流。
莫愁村
(明)朱祐杬
楚王宮里舊娥眉,家住石城漢水西?上сU華易衰歇,獨余村落最清凄。
一溪草色碧如剪,萬樹桃花醉欲迷。尤物自來為國累,國風三復戒柔荑。
襄河棹歌
(明)李濂
襄川斜繞石城流,郢上嶙峋白雪樓。郎船若過聊停棹,為問當年盧莫愁。
莫愁曲
(明)王世貞
(一)
遠度碧桃花,倚鞭白鼻騧。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
(二)
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
(三)
十萬作纏頭,莫愁不肯留。銀缸黯欲盡,翻為莫愁愁。
莫愁村
(明)李維禎
(一)
羅綺晴驕綠水洲,芙蓉花外夕陽樓。樓中日日歌聲好,不及盧家有莫愁。
(二)
清江一曲抱村流,南國佳人字莫愁。此地從來可乘興,酒杯無日不淹留。
(三)
石城城下漢江流,雙槳遲遲送莫愁。鼓吹盡翻新樂府,當筵醉殺冠軍侯。
莫愁家
(明)曾發(fā)祥莫愁家住近滄浪,村與湖光共闡揚。
溪影尚能描翠黛,藕花猶醉學新妝。
閱人凡幾名偏隱,醉我于今勝欲張。
從此石城添故事,好將簫鼓吊盧娘。
莫愁村看桃花
(清)李蘇
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
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羞。
不同版本
簡介
莫愁女,現(xiàn)今流傳于世的有三處之說。
版本一
郢州石城莫愁女。郢州,今為湖北鐘祥。鐘祥古城郢中在三國時曾為吳國石城戍,歷代相沿遂稱石城。鐘祥石城莫愁女的史證十分豐富,正史的記載,首見于南朝《宋書》。南朝元嘉年間,臧質任竟陵郡守,稱“余嘗登石城,見群少年歌莫愁謠,因作《石城樂》、《莫愁樂》,詠莫愁故事“。后晉劉昫《后漢書》和《舊唐書·樂志》均稱:“《莫愁樂》,出于《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u2018莫愁u2019聲,故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遁浀丶o勝》云:“莫愁村,在漢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薄段墨I通考》云:“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謠”!度蔟S隨筆》也云:“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莫愁女的許多傳說故事,也從西楚傳播到東吳。在鐘祥,則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渡、莫愁湖等名勝古跡!剁娤榭h志.古跡》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jīng)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
版本二
洛陽莫愁女。著名的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是寫她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痹娙斯P下的“莫愁”,真正是位“解語花”。梁武帝也有首詩寫她,寫得更具體,詩名曰:《河中之歌》:“河東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寶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边@里把莫愁女的籍貫、身世、家境都作了敘述。
版本三
南京莫愁女,到宋代才有文字記載。較早的是周美成的樂府《西河》。洪邁就此事在《容齋隨筆》中提出質疑,似乎是周美成將“石城”與“石頭城”混淆了。石城之名在歷史上的確有誤解,清代黃如柏《石城考》說:“石城有二,一在吳,一在楚,其在吳者,金陵有石頭山,在府治西,依山為城,遂名石頭城”!捌湓诔撸娼蕴煸,正西石壁尤為巉絕,因石為城,遂亦名曰石城,乃晉羊祜都督襄陽時所筑也”!兜乩硗ㄡ尅吩疲骸佰葑映,三面墉基皆天造,正西絕壁,下臨漢江,石城之名本此”?梢,石城即今湖北鐘祥郢中古城。世人或以石城為今南京,是把“石頭城”誤為“石城”了。這個誤會是周邦彥造成的,這位宋代詩人在《西河·金陵懷古》中寫道:佳麗地,南朝盛世誰記……斷崖樹,莫愁艇子曾系!痹~寫得很美,但地點卻搞錯了。對于周邦彥的疏忽,南宋洪邁早就在《容齋隨筆》中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近世周美成(邦彥)樂府《西河》一闋專詠金陵, 所云u2018莫愁艇子曾系u2019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乎?”。正是因為石城之名的誤解,才有人把本為楚人的莫愁女誤認為是吳人了。為證視聽,《北征日記》有《石城曲》云:“莫愁家在石城西,歲歲花開鶯亂啼。漢水當門無限綠,送郎兩槳過檀溪”。
多年來,此三地以外之人皆知南京有莫愁女,而不知余下二位莫愁女,應該是與南京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享有眾多智力資源分不開的。
故事傳說
莫愁女的父親盧公,在漢江上靠擺渡為生,母親在村中植桑種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個風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頭江岸渡口的船艙中。她剛生下地時,不住地啼哭,盧公抱她哄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聽到"莫愁"二字,她的哭聲竟一下停止了。盧公于是就把她取名為莫愁。"金雀玉搔頭,生來喚莫愁。"(明.張寧)莫愁女生在風波里,行走風浪中,喝著漢江河中水,吃著桃花村中糧,有時隨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蕩漾的滄浪湖中采菱摘蓮,有時隨父母進城賣桃,有時在江中、湖里搖艇打槳,有時在陽春臺、白雪樓習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諸般曲,她一學就會。
當她長到十五、六歲時,出脫的竟如滄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纖纖腰肢,亭亭玉立,靨靨酒窩,笑綴纓唇;容顏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紅;行動如風送彩云,輕捷飄逸;金嗓一歌聲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蓮荷包透佳氣,江濤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導、幫助,翻古傳高曲,融楚辭樂聲,繼大琴師劉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陽春白雪》的合樂入歌傳唱。莫愁女的歌舞聲譽傳進了楚王宮苑,楚襄王把她征進了宮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東鄰王襄哥放逐到了揚州。揚州地面距郢中數(shù)先千里之遙,襄哥此放實是生離死別。古《莫愁樂》記述了莫愁女漢江淚別王襄哥的悲痛情景:"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雪浪滔滔的漢江水,流不盡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載著襄哥的船兒遠去,含忿在白雪樓舉身奔赴投了漢江。
潮劇曲目
本劇取材于南京莫愁湖一個美麗的傳說。明初,中山王徐達府上新買一名丫頭,美而賢,但終日眉頭不展,公子徐澄一見鐘情,為其取名莫愁,并讓她伴讀。日夕相處,兩心相傾,遂默訂終身。
徐老太君為孫兒攀親丞相府。徐澄拒婚。老太君得知原委,即將徐澄困于書房,把莫愁囚于冷房。三月之后,老太君為徐澄娶來相府千金邱彩云。洞房之夜,徐澄憤而出走,逕往冷房私會莫愁,互訴別離之苦。彩云為穩(wěn)定徐澄之心,將莫愁擒回府中,處處監(jiān)視,終于得知徐澄最喜歡莫愁一雙明亮的眼睛。
徐澄憂郁成疾,彩云為斷其癡念,誘迫太醫(yī),強挖莫愁一雙眼睛作藥引。莫愁悲憤交加,投湖而死。徐澄痛不欲生,也投殉情,雙雙化作荷花、荷葉,永相伴隨。
據(jù)同名越劇改編。
劇本改編:李英群。80年代,潮州市潮劇團演出。
越劇劇目
古裝劇。張弦(執(zhí)筆)、張震麟于1963年根據(jù)在南京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新編。
寫明代永樂年間,中山王徐達的孫子徐澄,愛丫環(huán)莫愁才高貌美,向她傾訴了愛慕之情。莫愁為他純真的感情所感動,以身相許。不料徐澄的祖母老太君已強為孫兒定下丞相之女邱彩云。成親之夜,新娘從丫環(huán)口中得知徐澄與莫愁相愛之隱情,竟偽裝賢惠,將莫愁騙到身邊,挖去她的雙眼,使她郁郁投湖而死。徐澄忿怒欲狂,亦跳入湖中,釀成一場愛情悲劇。
1963年由南京市越劇團首演,導演楊頎。竺水招飾徐澄,張玉琴飾莫愁。1984年參加南京市戲曲創(chuàng)作劇目會演,獲劇本特別獎、演出一等獎。計大為獲導演獎,張海豹獲舞臺美術獎、道具設計獎、繪景獎,何占豪、王水庚獲音樂獎,李兆云獲燈光設計獎,王國炎獲服裝設計獎,王水庚獲配器獎。樂隊獲集體伴奏獎,裝置組獲布景裝置獎。竺小招、趙時鶯、陶琪獲演員獎,蔣鴻鰲獲配角獎。1982年10月—1983年5月,由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成彩色戲曲片。劇本于1980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豫劇、黃梅戲等不少劇團移植上演。
區(qū)別之處
人們?yōu)榱思o念莫愁,便把桃花村改名為莫愁村,把滄浪湖改名為莫愁湖,她系艇登巖的白雪樓下的磯頭渡,則稱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傳說莫愁女其實并沒有死,她被漢江漁夫救起,曾尋屈原的蹤跡,也找尋過王襄哥,泛艇江湖,足無定蹤,真正回到了民間。《莫愁樂》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后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臺、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跡。如唐李商隱詩:"雪中花下與誰其,梅雪相兼一萬枝。若是石城無艇子,莫愁還自有愁時。"唐鄭谷詩:"石城昔為莫愁鄉(xiāng),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來風浩渺,花開花謝春悲涼。"宋王之望詩:"滄浪渡口莫愁鄉(xiāng),萬傾寒煙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陽。"宋周密《杏花天.賦莫愁》詞:"瑞云盤,翠侵妝額;眉柳嫩,不禁愁積。返魂誰染東風筆,寫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陽自碧;歌舞夢,欲尋無跡。愁隨兩槳江南北,日暮石城風急。"明.王世貞詩:"倚鞭白鼻騧,繞渡碧桃花,客程無暇問,先訪莫愁家。"清劉澤宏詩:"石城西畔莫愁湖,誰道當年女姓盧?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清李蘇《莫愁村看桃花》詩:"南國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長有芳洲,冶魂不許春風歇,散作桃花片片羞。"
詩文共傳譽,人地兩留芳,正象陽春臺、白雪樓、高雅名曲《陽春白雪》與宋玉一樣,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與莫愁女一起,千古馳譽,萬世名揚。 當年的漢江,緊貼郢中石城而流;當年的莫愁湖,碧波千畝。隨著時代的變遷,漢江西移離城五里之遙;莫愁湖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短煜驴∈琛份d:"漢水故道逼近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徙新洪繞沿山灣東,去城彌遠。"《鐘祥縣志.方輿》載:"自有顯陵后,明世宗惑于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jié)h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原來跨漢江東西兩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開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漢江東岸了。今處于漢江西岸的文集鎮(zhèn),仍保留了楚時舊俗,不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傳承了楚國圖騰舞蹈《鳳凰舞》。莫愁湖,則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蓄水約一千萬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圍墾后的漢江故道上,建起了現(xiàn)代化的棉紡廠,廠里的姑娘們猶如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氣風發(fā)地為祖國的建設貢獻青春,展現(xiàn)著蓬勃的綽綽風姿。莫愁湖東北一公里即為中國明代十五陵--明顯陵,陵中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更盛;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暇日垂釣,其樂無窮。鐘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鎮(zhèn)建設規(guī)劃中,將開發(fā)莫愁湖公園列為重點項目。未來的莫愁湖,必將水更青、花更艷、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賓!
詩詞記載
登勝棋樓望莫愁湖懷古
堤柳斜飄風際絲,盧家春晚我來時。鷗窺月影眠沙早,云擁鐘聲出閣遲。
一局煙波歸燕頷,千秋名字讓蛾眉。江山佳麗推南國,誰謂西湖獨擅奇。
春日偕黃秋、周月溪登勝棋樓作
杏蕊初紅草半青,暖風吹上柳邊亭。枰移星斗棋聲冷,湖隱蛟龍水氣腥。
游子春愁何日了,美人香夢幾時醒?斜陽欲落疏鐘響,笑指歸云去忽停。
同吳蘭坪、劉素園買舟出西水關游湖上
淡日輕云麥正秋,鐘魚聲里愛勾留。新荷出水香千頃,高柳依闌綠半樓。
金粉閑愁梁燕老,滄桑小劫局棋收。畫船暫系官河岸,倒覽湖光上石頭。
秋興用杜少陵韻八首之一
樹杪高樓號勝棋,湖山往事底須悲。地憑粉黛傳千古,天遣英雄聚一時。
野水秋香蓮蕊卸,夕陽風影客帆馳。眼前煙景真堪賞,徒倚闌干觸遠思。
和友人《莫愁春波》元韻
誰剪西湖一角幽?盈盈光映石城頭。沿汀芳草煙初濕,夾岸垂楊翠欲流。
白鷺潮痕堤外漲,紫金嵐影棹邊浮。美人去后春無主,一縷波紋一縷愁。
湖上題畫竹
閉門學畫慚頭白,偶向湖邊寫竹枝。絕世莫愁曾夢見,相思翠袖倚何時?
同鮑漱石表弟過郁金堂
芙蓉花發(fā)照波明,秋滿湖樓逸興橫。鷗鷺機忘闌畔客,君臣樂在水邊枰。
西山木落清涼寺,東海帆歸鬼臉城。裊娜盧姬看不見,恨渠早向六朝生。
湖上題畫,寄客宣城黃秋上舍二截
燈紅酒綠醉湖頭,我借金錢為買舟。轉眼同游尋謝,北樓應憶勝棋樓。
江上青青九里峰,隔堤有寺片云封。笑予翰墨緣都懶,合向盧家臥聽鐘。
湖上偶成
野鷗秋水闊,疏柳夕陽多。欲伴王孫釣,披煙借破蓑。
病后同周月溪除夕湖上作
如此湖山二客游,任他塵事緒千頭。經(jīng)年貧病逢除夕,絕代豐姿訪莫愁。
樓上明霞翻舞袖,樹間嬌鳥囀歌喉。老僧笑我癡難賣,且嗅梅香借茗甌。
湖上雜詠六截
林巒冉冉綠生煙,小坐金堂雨后天。春到江南才幾日,桃花消息問嬋娟。
清流見底插云峰,我憶金牛景略同。爭及莫愁親住此,梳頭臨水鏡花紅。
曾借竹爐試新茗,漪瀾堂畔聽松庵。九峰三泖游都遍,應遜盧家二水南。
峰巒潑翠壓城明,雨散天光接水清。一杖湖西覓孫楚,美人堂在酒樓傾。
年來愁病減清狂,閉戶呼兒檢藥方。偶上石城舒老眼,芙蓉紅上郁金堂。
斜陽秋草綠萋萋,水畔鞋香花滿堤。蘭室而今傍蘭若,多情佛看燕雙棲。
古典人物
寫明代永樂年間,莫愁女是大明中山王府新來的燒火丫頭。公子徐澄見她聰明溫順,能書善畫,把她留在自己身邊伴讀。由于姑娘郁郁寡歡,雙眸含愁,公子便為她取名莫愁。一日,徐澄趁先生赴雞鳴寺會友,攜莫愁去園中湖蕩舟,美麗的湖光山色激起了他們感情的漣漪。徐澄吐露了自己在三年前的祖母壽誕之期,初見莫愁就一見傾心。公子之言出自肺腑,莫愁非常感嘆,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她是少卿之女,因父親遭奸臣陷害,滿門抄斬,自己被官府賣到了中山王府,做了丫環(huán)。徐澄對此深感同情,決心與莫愁結成百年之好。莫愁有感于公子的一片真情,取出了自繪的香扇贈與公子,以物寄情,徐澄也把扇墜贈與莫愁,他們矢志要形影永相伴,真情永相酬。徐澄興致勃勃地回到郁金堂,正要把自己與莫愁相愛之事告訴祖母,不料老太君已為他高攀了一門親事,即當朝權臣邱丞相之女彩云。徐澄不愿攀結權貴,老太君得知徐澄的知音竟是莫愁女,為之一驚。自己的孫兒與一個罪臣之女私結情緣,豈不冒犯了朝廷,也將辱沒祖宗。她責令家奴徐忠把公子關在書房內,不得擅離半步,又派人到相府下聘迎娶,并將莫愁女打入湖心亭冷房。湖心亭內,莫愁女在昏暗的油燈下獨自傷心流淚,忽聽窗外有人在輕喚,原來徐澄在花燭之夜逃出與她相會。兩人依依相偎。老太君領邱彩云等闖進冷房,把莫愁打個半死,趕出府第。彩云暗施毒計,把莫愁帶回,讓丫環(huán)銀鳳對她百般凌辱,命她為病中的公子煎藥,卻又不許他們見面。公子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彩云認為是莫愁明眸勾去了公子的魂,她威逼太醫(yī)在藥方中添上一付藥引--心上人的眼睛,并當眾把藥方交給莫愁。莫愁不屑金銀珠寶和王侯逼人氣焰,她情愿為心上人獻出自己的一切。她忍痛操刀剜眼,剎時間,天地為之嗚咽。莫愁女摸出徐府,含恨投湖,公子徐澄隨之而去。他們的堅貞愛情,從此流傳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