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
一、[約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間在世]字子文,(五代詩話作子美。此從唐才子傳)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顯德四年間在世,年約九十歲左右。少孤,苦學(xué)。應(yīng)舉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隱云陽山數(shù)年。又游嶺表,約二十年,始還吳中。與僧虛中、齊己為詩友。時(shí)南唐李升鎮(zhèn)金陵,旁羅俊逸儒宿。彬應(yīng)辟,知升欲取楊氏,因獻(xiàn)畫山水詩云:“須知筆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頓難”。升大喜,授秘書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歸,徙居宜春。時(shí)年八十余。李璟以舊恩召見,賜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詩集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l陸游《南唐書》載:
沈彬,洪州高安人,唐末,浪跡湖湘,隱云陽山,好神仙,喜賦詩,句法清美,烈祖輔吳,表授秘書郎,與元宗游,俄懇求還山,以吏部郎中致仕,元宗遷南都,彬年八十余,來見,曰:臣久處山林,不預(yù)世事,臣妻曰:君主人郎君,今為天子,何不一往,臣遂忘衰老而來,元宗命毋拜,厚賜粟帛,以其子為秘書正字,彬先歲嘗策杖郊原,手植一樹識(shí)之,語其子曰:吾當(dāng)藏骨于此,及卒,伐樹掘地,至丈余,得一石槨,制作精麗,光潔可鑒。蓋上有纂云,開成二年壽槨,舉棺就之,廣袤中度,次子延瑞,有道術(shù),嗜酒卻粒,寒暑一單褐,數(shù)十年不易,跣行,日數(shù)百里,林樓路宿,多在玉笥浮云二山,老而不衰,后不知所終。
陳況,閩人,性夷澹,隱于廬山四十年,衣食乏絕,不以動(dòng)心,苦思于詩,得句未成章,已播遠(yuǎn)近,元宗聞其名,召見,時(shí)方祁塞,元宗見其衣單薄,降手札曰:欲以綾綺衣賜卿,卿必不受,今賜朕自服紬縑衣三十事,俄授江州士曹掾,固辭歸,卒于山中,年七十余。
二、[約公元一四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原質(zhì),武康人。生卒年不詳,約明代宗景泰末前后在世。正統(tǒng)七年(公元一四四二年)進(jìn)士。官至刑部郎中,以強(qiáng)干著稱。彬不以詩文自鳴,遺稿亦多散佚,所作蘭軒集四卷,《四庫總目》其鄉(xiāng)人周維新始刻而序之。
三、 沈彬(1919—1947) 原名何志鳶,又名何人懋。四川永川人。1937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duì),年底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1938年初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xué)學(xué)習(x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1月到山東開展抗日工作。1940年任汶上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后赴河南,任職于冀魯豫行署與軍區(qū)。1946年8月任中共觀城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次年6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