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
93年一部描寫師生戀的日劇《 高校教師》,采用了好幾首森田童子的歌作為主題曲或插曲,由此,很多人認識了這個極具個性的創(chuàng)作型女歌手。有人說森田童子的歌總是透出幻滅和內省,漂浮著哀思。陰雨的午后不能聽她的歌,那樣的天氣會讓她的歌聲更添一分“殺傷力”。在我看來,輕淡但精致的配器,優(yōu)美但是悲傷的旋律,這是森田的歌最顯著的特點,也是她歌聲的魅力所在。
作品介紹
《たとえば ぼくが死んたら》是93年版《高校教師》的插曲。有人形容這首歌“就象暗夜窗外屋檐上滾落的水滴,靜謐的鍵盤哀傷得近乎麻木,如漣漪般擴散開去,淚水已濕潤了眼眶,愛情總是唯美中交織著絕望……”那么,讓我們用靈魂來感受,這樣一份陰郁的美麗。
專輯
第一張:Good Bye (1975.11.21)
第二張:Mother Sky (1976.11.21)
第三張:a Boy (1977.12.10)
第四張:東京カテドラル圣マリア大圣堂 (live) (1978.11.1)
第五張:ラスト ワルツ last waltz (1980.11.20)
第六張:夜想曲 (1982.11.10)
第七張:狼少年 (1983.11.30)
經歷
森田童子,1952年1月15日生于日本東京、1968年考入高中,這是森田童子人生轉折點的開始。在當時那個高中競爭緊張激烈的時代,森田童子和自己的同窗好友以及小時候的朋友一起在這樣激烈的環(huán)境中成長、倍感精神壓力巨大,這時她們在夜里喜歡聽那些收音機里面播放的歐美感傷歌曲,這也是森田童子對音樂的最初感知,這些對于后來的那首經典“我們的失敗”可以說是埋下了伏筆.
兩年之后,由于不堪重負,森田童子中途退學,在這段時間里她常常外出旅行,也認識了許多那個年代求自己精神理想的年輕人。有瘋狂夢想去美國的、自稱詩人的、失業(yè)者、拍電影的、還有天天關心賭馬新聞的。這時的森田童子感覺自己如同游樂場的“メリーゴーランド"(merry ground)(旋轉木馬),外表給人外表陽光燦爛、內心卻空曠孤獨。1972年夏天、一位好友突然去世的消息傳來,這時的森田童子雖然只有20歲,內心卻已經是經歷了許多創(chuàng)傷,感慨于青春如同疾風,瞬間即逝、逐漸森田童子迷上了當時才起步的流行音樂,尤其是吉他。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最終得到了機會,次年在保麗金公司一首“さよならぼくのともだち”(再見,我們的朋友)唱紅了日本,說句題外話,森田童子的演唱造型十分灰暗,在70年代23歲的女孩彈著吉他、放蕩不羈、蓬亂的頭發(fā)蓋著臉,歌聲中的蒼涼的確令當時許多人不可思議。但是她迅速得到了都市年輕人的支持,悲傷的歌詞加上再加上蒼涼歌聲,于是森田童子的歌曲被稱為那個時代的時代挽歌。實際上森田童子的文學天賦也非常的高,出版過許多的作品,而透露出的那種灰暗 色彩正是那個日本文化轉型年代人們內心的色彩。接著專集《グッド バイ》(Good Bye)發(fā)售,更是掀起了森田童子熱。就是森田童子叛離的裝束也成為了日本當時新一代年輕人的追求。
1980年,轉籍去了華納,實際上森田童子的作品并不多,只有5張專集。能夠如此出名完全歸功于森田童子精彩的全國音樂巡回演唱會,以及在那個年代的爆炸性影響。從1978年到1983年是森田童子音樂活動的高峰期。之后森田童子的歌聲逐漸在歌壇消失,只是開些小型音樂會而已,后來結了婚處于半休業(yè)狀態(tài)。1993年,十分欣賞森田童子才華和音樂的野島伸司又請出了森田童子演唱“我們的失敗”,又掀起了一波森田童子熱。
2018年4月24日森田童子去世,享年66歲。她去世的消息一經傳出,眾多歌迷陷入震驚和悲痛之中。
評價
野島伸司的三部曲中《高校教師》的禁忌之戀,十年后的翻拍都沒有換掉這首主題曲,有人形容這首歌“就象暗夜窗外屋檐上滾落的水滴,靜謐的鍵盤哀傷得近乎麻木,如漣漪般擴散開去,淚水已濕潤了眼眶,愛情總是那么唯美,卻又總是那么絕望,兩者的交織中,讓我們用靈魂來感受,如這樣的歌聲……”
“這是一個只歌唱痛與苦的歌者,也是一個一輩子都在回避微笑的歌者。不太清楚為 什么那樣的憂傷會顯出一股懸浮于凄冷之上的溫度。但我卻清楚地明白,森田童子的高貴是對一種繼續(xù)的否定。在她的歌里我們能很輕易地觸摸到那自我封閉之門的棱角與紋理,而在這上方的那屬于她的天空中,一只鴿子帶著歌唱的回聲飛翔于我們的目光里。是啊,一個人的度過是太漫長了,還敏感著每一個細小的心靈故事。拒絕了所有一切該拒絕的東西,惟獨留下的歌唱就那樣有了姓名。在這樣的歌聲面前,想要逃避感動也是不太可能的了。森田童子夕陽下麥浪一般的孤獨與豐碩是對她那短暫歌唱生涯的交代,更是一種終已預置了的心靈呼喚。聆聽是我們的最終,而她給出了的卻又何止是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