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梁夢龍(公元1527~1602年),字乾吉,號鳴泉,北直隸 真定(今河北 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人物生平
梁夢龍(公元1527~1602年),字乾吉,號鳴泉,北直隸 真定(今河北 正定北圣板村)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據(jù)《梁氏族譜》載,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為避戰(zhàn)亂徙至真定。至七世梁夢龍時,其家族大顯。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任順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黃河決口有功。隆慶時 巡撫山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明神宗初為 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擊后金,加 兵部尚書,后遭彈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追謚貞敏。為官頗享清名,人稱“梁閣老”。 崇禎末,追謚“貞敏”。
歷史貢獻
一、撫民之功
梁夢龍“素具精練之才”,在為官的二十七年中,“為國家積灰徙薪,長慮在百年以前”,于多種任職上均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關于梁夢龍的撫民之功,本文茲舉三例,以做說明。
其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黃河決口沛縣,朝廷議開徐、邳新河,使梁夢龍為河南副使,總領河務。其在治河過程中,“考箕誨鍾,與卒同力,晝不敢廬,夜枕幘席衣而處河上”。又適逢大暑,瘟疫流行,梁夢龍便拿出自己的俸祿為得病的百姓買藥,“飲諸役徒,活數(shù)萬人”!逗幽贤ㄖ尽贩Q其“安靜不擾,地方寧乂,百姓頌之”。
其二,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梁夢龍以右僉都御史督理營田、巡撫山東。當時山東“以催科重急,農(nóng)失其業(yè),探丸四起”。他認為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在于先前官員“聰明以求治效”,沒有因地制宜,而是機械的推行一條鞭法,“數(shù)變更舊法,小民不知所守,滋益病”。對此,他很不贊同:“以地論差,南方之宜也,以南政治北,譬諸飲食如北人日啖蝦蛤,有不病者鮮矣。”于是下令全部恢復舊制。人民“投刀秉耒”,開始正常的社會生產(chǎn),不僅人民的生計得到保障,社會經(jīng)濟也得到了恢復。
先時嘉靖年間,遼東饑荒,居民無以謀生,數(shù)千人跨海至登、萊,他們在這里生產(chǎn)、生活,但也不可避免地與當?shù)厝水a(chǎn)生了矛盾,并步步激化,形成禍患,明政府為此更換了數(shù)個巡撫,但都未能平定。梁夢龍任職后,不顧危險,奮然乘船海上,親自考察,在了解實情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矛盾的招安三策、八事,通過其一系列措施,緩和了兩地人民之間的矛盾,社會秩序逐漸穩(wěn)定。
山東在梁夢龍的治理下,“吏率于良,士競于教,農(nóng)工商賈不遷其業(yè),盜盡息,民既安,齊魯之間晏然”。因此,他也得到人民的愛戴。后改撫河南,山東士庶皆不忍其離去,相與唏噓道:“惟我梁公,畀我以生,系我父母,一旦他移之,若無民何?天子之念赤子,東南等爾,奚豫之亟、而齊魯之奪耶?”
其三,梁夢龍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時,“頒布條要,刊削阘茸,不事苗薅發(fā)櫛,一切治辦”。時值河南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官員多以捕獲農(nóng)民起義者為功勞。梁夢龍很不認同,他認為:“俟盜起獲之,訌吾民矣,法當使無盜。”據(jù)稱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不僅農(nóng)民起義在他所轄的范圍內(nèi)銷聲匿跡,而且還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地步,“戶可脫牖臥也”。
二、試行海運
明朝定都北京后,對大運河進行了大規(guī)?Mā⒅卫,解決了淤塞問題,并在沿河增建了許多輔助性設施,使得大運河暢通無阻,漕運能力大為提高,基本上滿足了北方的需要。大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并基本廢止了風險較大的海運。不過,隨著明朝社會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量民間商船往來于大運河上,造成運河常常擠塞。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河漕運弊政叢生。而運河運輸?shù)淖畲髴n患莫過于黃河決口,一旦發(fā)生,運河便被阻滯。鑒于運河漕運弊政和黃河決口,不斷有人上疏請求對之進行整頓和改革,其中有一些人主張恢復海運。例如:成化二十三年侍郎邱浚請尋海運故道與河運并行;弘治五年河決金龍口,有請復海運者;嘉靖二十年,總河王以旂亦議復海運。當時,伴隨海運主張地提出,還有一種主張,即開膠萊河,且兩種主張總是如影隨形,有提海運者,必有人主張開膠萊河。
隆慶年間,黃患連年,元年(公元1567年)、三年、四年、五年都相繼發(fā)生,運河沖決,河道淤塞,漕運受阻,運糧船只數(shù)百艘顛覆,損失糧食數(shù)萬鍾,京師坐困。這使議復海運者空前興盛,開否膠萊河之爭亦空前激烈。
五年,給事中李貴和請開浚膠萊河,明廷遂派遣給事中胡槚赴山東調(diào)查是否確實可行,并與當?shù)負岚垂龠M行商議。作為當?shù)毓賳T的山東巡撫梁夢龍一直積極主張實行海運的。他認為:“河漕似安而多勞費,海運似險而屬便利,一任其勞,一任其便,相濟之策”,當以海運羽翼漕運。所以他不失時機地上疏道:“獻悞執(zhí)元人廢渠為海運故道,不知渠身太長,春夏泉涸無所引注,秋冬暴漲無可泄蓄,南北海沙易塞,舟行滯而不通。”在反對聲中,開膠萊河報罷。在梁夢龍及其他主張海運的官員的積極建議下,明政府最終同意試行海運,命量撥近地糧十二萬石試行。
受命后,梁夢龍派遣指揮王惟精等人進行了多次的試行海運活動,就便進行探訪和勘察。此外,梁夢龍還下令,沿海地方不拘軍民人等,如有情愿將自己或收買雜糧、用自己船只裝載、自膠州?谄鹬撂旖蚣e賣者,均給予執(zhí)照,并且如果是良民,則重加犒賞,如果是有罪之人,則允許通過試行海運來贖罪。在梁夢龍的鼓勵下,先后有多人主動試行海運,海道勘查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由于梁夢龍的積極努力,終于對海道的口岸、日程、里數(shù)等有了甚多的了解。
他隨即向朝廷上疏,建議正式實行海運,并指出:“以河道為正運,益加綜理,以海為備運,兼為規(guī)復……再照海防至重,沿海衛(wèi)所疲頑歲久……今行海運,兼飭海防,是不但有俾于國計,兼有俾于地方!
其年冬,梁夢龍遷右副都御史改撫河南,海運之事便由王宗沐督行。而后海運成功,梁夢龍受賜白金文綺,加俸一級。由此,恢復了南起淮安至膠州,北自海倉口至天津共三千二百余里的運糧海道。它“堪分漕運之半,為國家利甚巨”。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海運船隊行至即墨福山島,遇大風,壞運糧船七艘,漂米數(shù)千石,溺軍丁十五人,給事、御史交章論其失,海運遂罷而不復行。
隆慶海運所延續(xù)的時間并不長,涉及的范圍也不甚廣,但仍具積極意義。第一,明朝海運主要是為了供給北京以及遼東軍餉,海運相對運河漕運,效率高、費用少,能及時有效地實現(xiàn)供給。這次海運,暫時緩解了其時黃河屢次決口河漕難行從而擺在明政府眼前的最急迫的問題,達到了其最初目的。第二,實行海運進一步溝通了南北方聯(lián)系,為南北海上貿(mào)易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山東、京津等地方區(qū)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第三,當時山東等地海防久弛,實行海運的同時連帶加強了海防。
梁夢龍在試行海運的同時,還著做了《海運新考》。此書“論海道曲折頗為詳備”,將實行隆慶海運前前后后的奏疏、疏議、奏記、考說輯在一起,其內(nèi)容包括了:“海道總圖”“咨訪海道”“試行海運”“海道蠡測”“海道捷徑”“海道口岸”“海道里數(shù)”“海道日程”“海道灣泊”“海道通禁”“申嚴海防”等等。陳與郊著《海運新考序》稱:“萬一有徐、邳壅閡,粟不得如期上,然鑿鑿有u2018新考u2019在,可以按島嶼計程達之輦榖間,辟之兵家,左擊則右援,右擊則左援;辟之醫(yī)家,不攻腠理則血脈,不攻血脈則胃腸,誠亦利便哉!”由于其書內(nèi)容的精細、涉及廣泛,多為現(xiàn)代研究者所引用。
三、守邊抗敵
萬歷初年,處于明朝北方邊境東部的蒙古土蠻部不斷入犯遼東邊塞。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梁夢龍以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梁夢龍認為:“國家備御九邊,按圖畫地,方冊具備。邊臣無他奇謀,只在辦實心,干實事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剛到任即體察軍情,問四鎮(zhèn)軍疾苦,并為其剔除。梁夢龍在任期間,簡軍實,修馬政,筑城堡,謹烽堠,慎擇將領,以忠、勇、勤為上,無取懨然者,并說:“猶之相馬,不舉肥也!彼麑Υ堇^光、李成梁這樣的有功宿將,皆推誠任之,使得“目無文法吏”的有功宿將“獨就夢龍約束”。在梁夢龍的“目營手畫,口次指授”下,“行之期年,邊備修舉”。由此軍勢大振,以至“虜小入則小創(chuàng),大入則大創(chuàng)”“酋長久識其姓名,部落已憚其威令矣”。
在遼東,最顯眼的是取得了一次次的大捷: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十二月土蠻等三萬騎入犯東昌堡,梁夢龍稱:“團營結(jié)陣,難與爭鋒,急以精銳出邊,擣營救險,一鼓可擒也!崩畛闪郝视螕羟氐靡械忍岜龆倮锶,果大勝,斬部長九人,余級八百八十四。七年十月,土蠻等四萬騎從前屯、錦川營等堡深入攻掠,梁夢龍親率勁卒三千出山海關為李成梁聲援,又分遣兩參將遮擊,并移戚繼光駐一片石邀之,三軍奮勇,大破來犯者。梁夢龍任職薊、遼總督期間,先后奏大捷者九,受詔褒獎十余次。
梁夢龍在薊門最卓著、并流傳至今的貢獻是筑臺修城。明人經(jīng)略薊、昌者多主張守,“而守之所最先者,一為修臺,一為修墻”。之前譚綸、劉應節(jié)、楊兆、王一鶚以及戚繼光等人均對臺墻加以修筑并不斷改進。梁夢龍認為:“薊鎮(zhèn)十二路,古北口為要,各路次之。昌平三路,黃花鎮(zhèn)為要,各路次之!彼运⒅拘拗瓿蛇@兩處邊墻。這一工程規(guī)模較大,施工難度也較大:“二千里間處處設險,工力之鉅,殆漢、唐以來未有者”。萬歷九年,大功告成,共修成薊鎮(zhèn)邊墻5363丈,敵臺101座,鏟削偏坡587丈,并建潮河川大橋一座;昌平修邊墻4641丈,敵臺10座,鏟削偏坡55處。為維護明王朝邊疆的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其所修筑的邊墻、敵臺有的至今仍存。記載有關事宜的碑刻,也流傳于世,如現(xiàn)存于河北省撫寧縣平頂峪村東長城上的一塊石碑碑文就記有:肆號烽應建臺壹座,仲夏之吉修完石大水門伍拾伍號。(參與修筑者有)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真定梁夢龍……
梁夢龍由于在薊遼之任貢獻突出,得到很高榮譽!霸阪(zhèn)逾年,就任加兵部尚書。邊墻功竣,加太子少保。三年考滿,再蔭子至錦衣衛(wèi)百戶世襲,賜白金文綺,間以飛魚坐蟒。錫予便蕃,使命絡繹,近代邊臣未有也”。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趙南星向明廷頌揚梁夢龍功績:“今天下多事,求一籌邊任事之臣不易得。則皇祖初年,中土久安,四裔賓服,其時仗鉞諸臣竭忠宣力之效不可沒也”。明廷遂贈梁夢龍少保,予祭十壇;崇禎末年,梁夢龍又被追謚“貞敏”。
四、整理史書
《史要編》是梁夢龍在近二十年的廣泛搜讀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它收錄了歷代史著的序、跋、表共115篇,包括正史三卷,編年三卷,雜史三卷,史評一卷。時人稱其“是編也,上下數(shù)千載,盛衰得失之跡,大凡具在,乃考索之荃蹄,獻納之關鍵也,或可備史學之一種”。
明前期,由于理學化史學占統(tǒng)治地位,《史記》《漢書》等傳統(tǒng)史學著作遭到冷遇,至嘉靖時期,能讀到正史的,主要是上層知識分子,下層的讀書人還讀不到全編。錢茂偉稱這時為一個“u2018書荒u2019行將結(jié)束但又尚未完全終結(jié)的時代”。梁夢龍恰生于這個時代。其為諸生時,同當時大多數(shù)讀書人一樣,“未嘗睹全史”。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進翰林院后,狀況有所改觀。后為給事中,“領三邊之役,左右吏多涇陽人,于時好讀律”。至府丞,幾十年始獲涉獵十之三。周流藩臬,又十年,“歷覽河山、邊腹、都會、厄塞、兵馬、錢谷、風俗、人才、古今之變,于時好讀史”,后來,“好讀五經(jīng),尤喜易程傳”。因其“?謺浿T史表、序、記、考,久而散逸,俾于二十年涉獵茫無形影”。便在日常工作之余,將之加以編次,便形成了《史要編》。朱睦木挈見其書而異之曰:“余昔刻《經(jīng)序錄》,不圖今見茲編,殆可并傳。”將之付梓。
《史要編》因匯編了眾多歷代史著的序、跋、表等,既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方便了士人閱讀、學習,實現(xiàn)了其當初著書的初衷;又宣傳了傳統(tǒng)的史學理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史學的發(fā)展。其次,《史要編》保存了不少稀見或失傳的序跋資料,例如梁寅的《宋史略序》、吳琛的《宋論序》等等,對于今天的史學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歷史評價
慷慨言事 無所避諱
梁夢龍為官清正,慷慨言事,他所初任的兵科給事中是一個職位并不太高的監(jiān)察官,但他并不畏懼權勢,彈劾當時的吏部尚書宰李默,但由于朝廷對李默的厚愛偏袒,僅僅將李默派任到陜西軍儲;而后,梁夢龍并未妥協(xié),又一次彈劾了原延綏巡撫王輪、督糧郎中陳燦,二人均被指斥降任。梁夢龍性格直爽,無所避諱。朝廷曾對吏部尚書吳山不滿而降其職,梁夢龍對單獨彈劾吳山不滿意,堅持上疏,最終吳山和吳鵬一并被彈劾罷免職務,官員們很佩服他。
梁夢龍曾經(jīng)上書朝廷說:“輔助朝廷的臣子是否賢能,關系到國家治理秩序的興亂。請求朝廷不拘形式,推舉有名望的臣子,以此來體現(xiàn)朝廷治理有方”,而皇帝卻懷疑臣子們私下聯(lián)合聚眾起事,指斥舊事,梁夢龍因直言進諫,使皇帝發(fā)怒,即使趕忙謝罪,依然被削奪俸祿。
思維緊密 詳盡求全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梁夢龍升遷,到山東巡撫。同年秋,黃河在宿遷境內(nèi)決口,淹沒了八百艘運糧船,經(jīng)朝中上下商議決定要通行海運,任命梁夢龍管理此事。梁夢龍進言說:“海道,南邊從淮安到膠州,北邊從天津到海倉,都有商船行駛。從膠州到海倉,居住的居民和商人也常常行走。我曾經(jīng)派人從淮安轉(zhuǎn)運兩千石米,從膠州轉(zhuǎn)運一千五百石麥子,從海運到達天津,來試航海道,沒有什么不利因素。從淮安到天津,大約用二十天就可以抵達。每年五月以前,風勢較柔順,便于揚帆。況且船行駛近海有島嶼相連,遇到大風隨時可以靠岸。如果船本身沒有問題,選擇適當?shù)奶鞖獬鲂,不會有什么事故。丘睿所稱u2018傍海通運u2018就是這個道理,F(xiàn)在根據(jù)實情,應該以河運為主,以海運為后備,萬一河運不同時,海運可以補充,而且運河也要全力疏通,以有備無患。而且海防更為重要,沿海地區(qū)設防年久失修,不加以修繕的話,恐怕有后顧之憂。現(xiàn)在行駛海運順便整治海防,對海運和軍隊海防都有好處”。雖然他的建議最終沒有被錄用,而梁夢龍的緊密思維卻有目共睹。
傳聞軼事
“刀把”形正定古城墻與梁夢龍正定古城墻與其他地方的城墻最大的不同,是在城東南角往內(nèi)凹進去一部分,形成一處“刀把”形,據(jù)說此事與梁夢龍有關。
在明朝崇禎年間,真定知府依仗權勢,敲詐勒索,橫征暴斂,搶男霸女,無惡不作,九州十八縣的百姓都恨透了他,稱他“活閻王”。
一天,知府要剃頭,侍衛(wèi)從大街上找了一個20多歲的剃頭匠進衙侍侯。這剃頭匠在街頭出攤,知府橫行霸道,他也深受其害。他是個耿直仗義、血氣方剛的青年,早想懲治這個惡霸。今天要他進衙給知府剃頭,真是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他想,我何不趁機結(jié)果了賊官,為百姓除害!越想氣越足、膽越壯,便高高興興地隨侍衛(wèi)到了知府后院。剃完頭,他給知府刮臉,只見這家伙滿臉橫肉,閉著兩只眼,似睡非睡,毫無戒備,侍衛(wèi)也不在身邊。剃頭匠心里暗叫:“老小子,你的末日到了!”咬緊牙,屏住氣,用鋒利的剃頭刀在知府的咽喉狠勁一割,只見他慘叫一聲,倒在地上。剃頭匠見大功已成,情知逃不出戒備森嚴的衙門,也刎頸自盡了。眾侍衛(wèi)聽到響聲破門而入時,血泊中的兩個人都沒救了。真定府忙將此事奏知皇上。皇帝得知此事后龍顏大怒,當即下旨命老家是真定的梁夢龍率一萬人馬,扎上小旗血洗正定城。梁夢龍不禁心憂,而皇帝卻偏偏令他前往,本想阻止,可皇上正氣在頭上,只好從命。梁夢龍眼珠一轉(zhuǎn),邊遵旨拿著小旗,帶領眾兵出了京城,剛到京城外,不由分說就插了小旗,兵卒一見,立開殺戒,當時就有倆人成了刀下鬼,隨行的監(jiān)斬官一看這還了得,從京城到正定這么遠的路得殺多少人,立即飛馬回京報告給皇上,皇上一聽大為震驚,立即召回梁夢龍從嚴治罪,梁夢龍見了皇上明知故問:“何罪之有?”又說:“臣正尊旨執(zhí)行,為何又召回?”皇上怒聲道:“朕派你血洗正定城,你剛出京城就開了殺戒,難道正定出了叛逆,天下人都該治罪嗎?”梁夢龍一聽則立即答到:“皇上英明,可萬歲派兵血洗正定城,難道正定出了一個叛逆,就該牽連正定城那么多無辜百姓嗎?” 皇上聽后怒氣大消,細思量也是這個道理。梁夢龍見機又把知府在正定的暴行陳述一二,最后說:“下民易虐,上蒼難欺,此官上負皇恩浩蕩,給萬歲丟了臉,今死于民手,也是天理昭彰,因果報應,他罪有應得,不足為憐。皇上一聽,也想就此罷休,但又一想自己是皇上,怕有損皇威,就問梁夢龍那剃頭匠住在正定何方,梁夢龍答到在正定東南方向;噬下牶缶驼f:“朝中命官犯國法,應由朝廷處置,那判逆竟敢以下犯上,實不容赦,他雖已自殺,但不懲不足以揚我國法國威,此人是正定城東南人氏,朕派愛卿速到正定府宣告將正定城東南拆除,以代血洗!闭ǜ又己,立即派人拆除了正定城東南角。
后來,正定另一知府在巡視時發(fā)現(xiàn)正定城東南這一大豁口,覺得有失大雅,又稟報朝廷準允將豁口補起來,因有先帝旨在先,因此補壘是雖按原址,但往內(nèi)凹進一大部分,所以正定城垣就成了“刀把”形。
明史記載
梁夢龍,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首劾吏部尚書李默。帝方顧默厚,不問。出核陜西軍儲。劾故延綏巡撫王輪、督糧郎中陳燦等,廢斥有差。歷吏科都給事中。帝怒禮部尚書吳山,夢龍惡獨劾山得罪清議,乃并吏部尚書吳鵬劾罷之。嘗上疏,言:“相臣賢否,關治道污隆。請毋拘資格,敕在廷公舉名德宿望之臣,以光圣治!钡垡芍T臣私有所推引,責令陳狀。夢龍惶恐謝罪,乃奪俸。擢順天府丞。坐京察拾遺,出為河南副使。河決沛縣,尚書朱衡議開徐、邳新河,夢龍董其役。三遷河南右布政使。
隆慶四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是秋,河決宿遷,覆漕糧八百艘。朝議通海運,以屬夢龍。夢龍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膠州,北自天津至海倉,各有商艇往來其間。自膠州至海倉,島人及商賈亦時出入。臣等因遣人自淮安轉(zhuǎn)粟二千石,自膠州轉(zhuǎn)麥千五百石,入海達天津,以試海道,無不利者。由淮安至天津,大要兩旬可達。歲五月以前,風勢柔順,揚帆尤便。況舟由近洋,洋中島嶼聯(lián)絡,遇風可依。茍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無虞。較元人殷明略故道,安便尤甚。丘浚所稱u2018傍海通運u2019,即此是也。請以河為正運,海為備運。萬一河未易通,則海運可濟,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圖經(jīng)久。又海防綦重,沿海衛(wèi)所玩忄妻歲久,不加繕飭,識者有未然之憂。今行海運兼治河防,非徒足裨國計,兼于軍事有補。”章下戶部,部議海運久廢,猝難盡復,請令漕司量撥糧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以達天津。工部給銀,為海艘經(jīng)費。報可。已而海運卒不行,事具《王宗沐傳》。明年冬,遷右副都御史,移撫河南。
神宗初,張居正當國。夢龍其門下士,特愛之,召為戶部右侍郎。尋改兵部,出賚遼東有功將士。五年,以兵部左侍郎進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李成梁大破土蠻于長定堡,帝為告廟宣捷,大行賞賚,官夢龍一子。已,給事中光懋言:“此乃保塞內(nèi)屬之部,游擊陶承嚳假犒賚掩襲之,請坐以殺降罪。”兵部尚書方逢時曲為解,夢龍等亦辭免恩廕。及土蠻三萬騎入東昌堡,成梁擊敗之。寧前復警,夢能親率勁卒三千出山海關為成梁聲援,分遣兩參將遮擊,復移繼光駐一片石邀之,敵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馬蘭峪、養(yǎng)善木、紅土城、寬奠、廣寧右屯、錦、義、大寧堡諸捷,累賜敕獎勵,就加兵部尚書。以修筑黃花鎮(zhèn)、古北口邊墻,加太子少保,再廕子至錦衣世千戶。召入掌部務,疏陳軍政四事。尋錄防邊功,加太子太保。
十年六月,居正歿,吏部尚書王國光劾罷,夢龍代其位。逾月,御史江東之劾夢龍浼徐爵賄保得吏部,以孫女聘保弟為子婦,御史鄧練、趙楷復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啟中,趙南星訟其邊功,贈少保。崇禎末,追謚貞敏。
詩詞欣賞
柏棠莊賞菊
梁夢龍
野園重九日,有客共論文。
矮墻四圍合,新花五色分。
拂衣紛綽約,入酒自清芬。
醉插葛巾滿,相扶眺白云。
同社中諸老避暑大覺殿
梁夢龍
五月五日芳園歇,六月六日佛寺游。
高會逍遙每及時,飄然脫去塵煩愁。
絲桐細聽引金樽,貝葉頻翻照竹篝。
片時談笑雜清俗,一碗雨茶還臨局。
黑白變化無何有,局罷欣然但袖手。
卻憶長安橘中友,玄機勝算誰其偶。
天寧閣
梁夢龍
草橋沱水古城邊,四望情曛春可憐。
萬國輪踢朝會后,一僧仗錫倦游還。
杯傾柳色疑殘照,軺擁松云憶昔年。
莫謂空樓成獨悟,終期同訪少林禪。
趙佗先人冢梁夢龍
高冢累累列道旁,尉佗南粵久成王。
功成七郡歸真主,事去千年留故鄉(xiāng)。
古樹烽煙巢鸛鶴,夕陽坡壟下牛羊。
牧兒芻樹閑耒往,一曲哀歌感孟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