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57年3月,由京胡大家黃金陸先生力薦,年僅18歲的王鶴文即成為中國戲曲學校(現(xiàn)為 中國戲曲學院)最年輕的京胡、京二胡和演唱教師,并得到了徐蘭沅等諸多名家的賞識和器重。著名京胡大師楊寶忠先生收其為弟子,傾力授藝、愛護備至。他深得恩師真?zhèn)髑偎嚸瓦M,名聲大振。從藝從教60年來,他從未離開舞臺和教學第一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精益求精,兼撮眾法,備成一家,被譽為繼楊寶忠之后的“京胡圣手”、一代演奏大師。成就及榮譽
他技藝廣博、精湛,不論是老生、小生、青衣、花臉等各種行當?shù)陌樽鄻訕泳,集諸伴奏名家之長于一身。他還精通各大流派的特色,拉楊派戲,深得其恩師楊寶忠之神韻,剛柔并濟、舒展流暢;拉余派戲,極具李佩卿的氣派,穩(wěn)如泰山;拉馬派戲,深得李慕良之精髓,琴音似語,韻味雋永,楚楚感人;拉梅派戲更有徐蘭沅大師華麗醇美的大家風范。60年來他先后為童祥苓、尚長榮、姜妙香、葉盛蘭、雪艷琴、楊榮環(huán)、張學津、馬長禮、譚元壽、李鳴盛、梅葆玖等諸多名家操琴伴奏,馳騁京劇舞臺,盡展才華,紅遍大江南北,享譽海內外。京劇樣板戲時期,王鶴文先生還擔任大型管弦樂隊指揮八年,使其音樂藝術造詣更趨爐火純青,他一直遵循恩師楊寶忠先生將西洋樂法洋為中用的教誨,如小提琴的弓法及指法,使其京胡演奏技藝更加嫻熟,琴音鏗鏘悅耳。1986年,王鶴文先生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演出,成為中國演奏京胡協(xié)奏曲第一人。
換弓無跡、換指無痕,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已經達到了絕妙的境界,在梨園界享有 “嚴、足、帥、博”的盛譽。
“嚴” 細密嚴謹、無懈可擊,琴音與人物共鳴。該陰之處如蟲潛行,該陽之時大有拆琴之勢;
“足” 氣韻生動、渾厚飽滿,推拉之間張弛有度,似行云流水,蒼勁沉雄;
“帥” 豪爽不拘、灑脫飄逸、不同凡響,自然駕馭樂器的個性與靈氣,宛如一座古式樓臺,彰顯大師風范;
“博u2019u2019 廣博精深、兼容并蓄,汲取前輩名家的藝術精華,薈萃諸家之長,撮其精要,由博返約。
王鶴文大師藝德高尚,儒雅謙遜,他常說無論琴師的技藝多么高妙,但決不能單純賣弄技巧、喧賓奪主,最終都要落在一個“伴”字上,無論技法多么花哨,都要結合劇情人物的需要,即要生動地展現(xiàn)劇目氛圍的意境,又要充分烘托出“角兒”的唱腔韻味,為戲增輝。他這樣評價:“一等琴師是引領,二等琴師是跟隨,三等琴師是拖墜!苯涍^數(shù)十年的千錘百煉,王鶴文先生的京劇藝術造詣和傳授,不僅引領著眾多的青年演員走進藝術殿堂,使他們驚嘆于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并深深沉醉于京劇的百花園中,更欣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技藝在王老師的提攜下進步迅速;在與當今京劇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合作中,王鶴文先生的伴奏使他們的演唱更加是如魚得水,充分地發(fā)揮展現(xiàn)出各自流派的特色與技藝,淋漓盡致地襯托出他們的輝煌成就。王鶴文先生與四大須生現(xiàn)今傳人都有合作,特別是與譚派代表人物譚元壽先生默契合作至今近三十年,為譚派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二人以兄弟相敬,對藝術共同探索,琴師與演員合作時間如此之長,實為少有,被當今梨園界傳為佳話。
社會評價
王鶴文先生雖已進入古稀之年,可他依舊在為傳承京劇藝術而忙碌,除了經常參加舞臺演出以外,還為中國戲曲學院的研究生、本科生授課,更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京劇專業(yè)工作者以及京劇愛好者慕名而來、登門求教,王鶴文先生都欣然傳授。他希望把多年來積累的京劇藝術成就,以及豐富的舞臺經驗傳授給更多的人,讓國粹京劇代代相傳。
德藝雙馨的京胡大師王鶴文先生,用他對藝術的赤誠大愛,奏出華夏民族的盛世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