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學會會員
簡介
祖輩曾在北京琉璃廠開設《集雅齋》經(jīng)營古玩。孫殿起先生早年搜集匯編的《琉璃廠小志》,以及時任北平古物陳列所所長、民國學者周肇祥先生《琉璃廠雜記》一書都有對其路杰先生家族經(jīng)營古玩的詳細描述。解放后其家族支援國家文化建設,不惜傾囊捐款、捐物。曾多次受到國家文化部門表彰。
家族影響
經(jīng)過國家政治動蕩時期的幾經(jīng)磨難,后期家道落敗。其祖父辭業(yè)后成為北京《泥人張》廠特聘藝術指導,并與北京“泥人張”家族成為幾代世交。
路杰先生受家庭影響和熏陶,于90年代便投身于古代藝術品的收藏與學習當中,潛心學習古代陶瓷藝術品的繪畫與鑒定數(shù)年。曾遍布北京、山東、南京、安徽、杭州、江蘇、江西等地親自采集、收購古瓷標本。眼光獨到與業(yè)務嫻熟的他,憑借對古陶瓷學術方面的理解和悟性,15、6歲就有選擇的著重收集元末明初時期的稀少標本,眾多的陶瓷資料至今珍罕且彌補了很多學術上的空白,為中國陶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其藏品得到全國眾多文博專家的認同與引用。
中國古陶瓷鑒定泰斗,素有鑒定國寶的“國寶”美譽的故宮陶瓷鑒定大家 耿寶昌先輩曾多次揮毫為其撰寫題字,并鼓勵其應該將所研究之成果適時發(fā)表,為還原歷史本相屢清脈絡。
由于耿寶昌先生早年出身于老北京的琉璃廠古玩行業(yè),對其家史更是記憶猶新,回憶往事,新人舊物不禁感嘆老行里人的起起落落。在多次審視路杰先生藏品及研究成果后,對其年輕有為敏而好學的態(tài)度給予贊揚。在贗品充斥古玩藝術品行業(yè)的今天,能夠學有所成,練就一雙“好眼力”表示了認同,親筆題字“古玩世家”橫幅作為對于老北京琉璃廠古玩行傳人的褒獎。出于對于路杰先生的了解,老先生對其人品與瓷品更是不惜辭藻,予以“后繼可敬”的高度評價。
學著
路杰先生在明初景德鎮(zhèn)早期紅綠彩瓷、洪武官窯及祭祀制度、元代卵白釉模印八思巴文字等陶瓷研究領域中見地頗深,且收藏的實物資料也在全國首屈一指。《收藏家》、《文物報》、《文物天地》等多種重量級文博刊物中均以大篇幅版面發(fā)表其文章、論著。
09年路杰先生受到邀請,參加了中國首次官方舉辦的《元代記憶--元代青花瓷 文化展》及《元青花瓷與中華文化》主題研討會。會上與多位國內外頂級文博學者進行了深刻的交流和探討。會議期間,眾多文博學者也對路杰先生收藏的元青花給與了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除對古陶瓷見長外,路杰先生還涉獵清末至建國初期國內外有關古陶瓷版本書籍的收藏。活躍于上個世紀初的英國學者霍布遜(R.L.Hobson)、對于研究元青花作出卓越貢獻的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早年曾在琉璃廠受到孫瀛洲親自授業(yè)的英國學者白蘭士敦(Archie D. Brankston),這些影響世界的中國古陶瓷研究先賢的早期專著有些連國家圖書館都難覓其蹤,卻是路杰先生書柜中珍視的藏品。
珍藏與見解
出于對文博前輩的崇敬,路杰先生珍藏的幾百通早期文博學者、鑒賞家、收藏家的信札及手稿,以及印證諸多與文博、考古歷史等大事件有關的文史資料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的。
曾有不少機構提出合作意向購藏和展覽。有記者采訪“為何將收藏目光轉向這些與古陶瓷毫不相關的藏品?隔行差異太大會導致專業(yè)性下降”的疑問,用路杰先生的話說“在這些前輩的字里行間找尋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軌跡,感受文博大家對于信念的執(zhí)著與對人生感悟,能夠幫助對于藏品的理解和認識的加深。
在古代藝術品動輒上億元的浮夸時代,那些曾與眾多國寶朝夕相處或保護或收藏或傳承的前輩才是真正中國古代藝術品文化的承載者。人只有在跑累后才會坐下休息,追捧過后勢必會深思。當儷松居舊藏單件拍賣過億后人們才讀懂王世襄眼中的中國文化;當感嘆紫禁城金鑾殿氣勢輝煌的時候才理解為何朱家溍斷言金鑾殿寶座一定不是我們想象的紫檀、黃花梨等珍貴材質,而是傳承了幾千年華夏文明的髹漆工藝?駚y的奔跑使我們的文化失去了對于方向的判斷力和原動力,u2018重物化而輕文化u2019的局面使我們忘記了奔跑的初衷,忽略了u2018文、物u2019本是兩個不同的載體。回顧那些曾經(jīng)為文物所竭盡畢生的前輩尺牘,只言片語,筆意流露都能使我更融入文化,感觸物化所承載的氣息。
原北京市海淀區(qū)服務公司顧問
簡介
路杰(1919.10~2014.02.14),河北饒陽人, 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北京市海淀區(qū)服務公司顧問,海淀置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離休干部。
個人履歷
,路杰同志(享受局級待遇)因病在中國 北京逝世,終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