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呂必松,江蘇省泰興市人,1935年6月17日出生。
1961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語言學院(現(xiàn)北京語言大學)院長,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1982年升任北京語言學院院長,連任兩屆。1987年兼任國家對外漢語領導小組成員,和國家漢語辦公室主任。
2017年11月22日上午9時38分,呂必松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82歲。
任期成果
1、在北語語文系首先創(chuàng)辦了培養(yǎng)對外漢語師資的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
2、設立了以對外漢語教學為專業(yè)方向的碩士點
3、領導編制了碩士生的教學大綱
4、組織成立了語言教學研究所
5、主持成立了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并連任四屆會長
6、組織召開了一至四屆學術討論會
7、創(chuàng)辦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會刊《世界漢語教學》并任主編
突出貢獻
1986年提出了“總體設計理論”
。1)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可以歸結為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四大環(huán)節(jié)。
。2)每一種類型的語言教學都是一個立體結構的實體,這個立體結構的各個構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
(3)總體設計的任務是根據(jù)語言、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結合漢語和漢語教學的特點,提出全面的教學方案,使整個教學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協(xié)調一致的、科學的整體。
。4)總體設計的內容和程序是:
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學習目的確定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要求;
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要求確定教學內容;
根據(jù)學生的自然狀況、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法原則;
根據(jù)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法原則確定教學途徑。
。5)總體設計的原則包括交際性原則、針對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
。6)總體設計是一種系統(tǒng)工程。它的直接理論基礎是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一般教育理論和比較文化理論,同時又以一定的教學經驗為依據(jù)。
主要論文
呂必松 1995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第五章第四節(jié):漢字和漢字教學),《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呂必松 2000 試論漢語書面語言教學,廣州華苑學術版《華文教學與研究》第1期。
呂必松 2001 我對漢語特點的幾點初步認識,《海外華文教育》第1期。
呂必松 2003 漢語教學路子研究芻議,《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第1期。
主要著作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國家教委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委員會辦公室。(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漢語教學》上連載過,可從中國學術期刊網上下載)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發(fā)展概要,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呂必松,華語教學講習,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呂必松,語言教育問題研究論文集,華語教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呂必松,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