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林有席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號平園,分宜雙林白水村人。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讀書別有會心,尤工經(jīng)史,為督學金德瑛所賞識,送豫章(今南昌)深造。江西巡撫陳宏謀曾親閱其試卷,尤刮目相待。清乾隆十七年(1753)中進士,授東湖縣(今湖北宜昌)知縣。
東湖古稱彝陵,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幾經(jīng)戰(zhàn)亂,甚為破敗。林有席上任后,即修繕城垣,疏通溝渠,修復廟學,悉心治理,案無存牘。同時組織人員,編修縣志。公余即與士學談議古今,嚴義利之辨。不久即政通人和,縣民曾立碑以紀其德。
林有席的主要成就在于學和著述;丶揖訂屎蠹床辉俪鍪,以主要精力,從事講學與著述;授經(jīng)遠近,與生徒講學不倦。訓子弟則按陸象山家法,為鄉(xiāng)里培養(yǎng)一大批人才。
林有席學術興趣甚廣,涉獵領域頗多。曾與宜春袁杏芳合選《袁陽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而于經(jīng)史則有專集論述。評選四書文120卷,著《四書文》上下2編及《高林詩抄》并刊行于世。五經(jīng)俱有摘錄,分讀、考、論、辨、解、說六門,對經(jīng)學作過深入的研究。著《古文雅正續(xù)選》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仿效蔡文勤體例。并增選蔡選原本,為當代名人所贊許。還有《離騷經(jīng)參解》2卷,《古今體詩》12卷及《題明詩綜合二百首》。其綜合著述,名曰:《平園雜著》,共16卷。其詩則被后人入選,稱《鈐陽六子詩》(六子:為清拔貢袁汝壁、進士林有席、貢生嚴秉璉、進士嚴思濬、諸生林有彬、林有稟,均有詩名)。林有席另一貢獻是修地方志,是一位方志學家,曾校定馮潔的《宋史》,節(jié)略增刪《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贛郡志》及《分宜縣志》。實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勢,著有《江西諸水源流考》。
長年的攻讀與著述,損害了他的視力,62歲時雙目失明,猶臥榻吟詩,口占成文,得詩數(shù)十首。有持詩文前來請教者,即口誦評定改削。年七十、八十,仍教讀不倦。這種精神,深深感動周圍百姓。終年91歲。
林大宏 字副聲,號實堂,雙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進士。歷任廣西雅容、平南、貴縣、懷遠縣令。在任職期間,見地瘠民貧,全力治之;洪水泛濫,修長堤免遭橫決;聽斷公平,盜賊為之斂跡,興復科學,信盛于前;對少數(shù)民族因俗為治,毫不擾民;身歷宦途二十余載,四興考校,每至一縣,摒擋公事外,日興士子;講論文藝,無異師生,并撰修雅正懷遠縣志若干卷。著有《經(jīng)史合璧》十二卷、《半閑詩鈔》二卷,享年七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