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在《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漣,即為漢文帝竇皇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 呂后時被入選進宮。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姬也在選中之列。竇姬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 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 代國的 花名冊里了。就這樣她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國,代王劉恒卻非常喜歡她,先與她生了個女兒 劉嫖,后又生了兩個兒子: 劉啟和 劉武。
代王原來的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死。這樣,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三月封竇姬為皇后,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劉嫖封為 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封為 梁孝王。
竇皇后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竇后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并在家鄉(xiāng) 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guī)格和儀式與 薄太后父親的靈文園一樣。
竇皇后有兄弟二人,兄長為竇長君,弟為 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後又被人輾轉(zhuǎn)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後到了 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里替人家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 長安,在那里他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幼小,卻記得自己的 籍貫和 姓氏,還隱約記得與 姊姊一起去采 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的寫下來後,托人轉(zhuǎn)交給了竇后。竇后見到了這些材料後,把廣國召來并詳細問了其他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屎筮要 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巩敻]后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 京師居住。后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由于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后來成為謙讓有禮的 君子,不敢因為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竇皇后生病,后來雙目失明。文帝去世后, 漢景帝劉啟即位,竇后成了 皇太后。 竇太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shù),恨不得讓他登上 皇位。景帝對這個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僅同輦進出,而且想傳位于他。 初元三年(前154),當時還未立 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箘⑽淇谏限o謝,內(nèi)心卻很歡喜。竇太后聽了也極高興。皇太后又提出想以武為嗣,徵求大臣意見。大臣們都反對,劉武繼位之事也就作罷。
竇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 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其侄 竇嬰,任命為 大將軍,封為 魏其侯。
竇太后信奉 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 老子》,并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 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 史記. 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 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么道理。」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zhuǎn)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眾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 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 儒生。 漢武帝即位後,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悅,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 御史大夫趙綰和 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 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後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 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 趙綰、 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前一三五年,太皇太后去世,與文帝合葬 霸陵。
竇太后是中國最后一位擁附「 黃老思想」的 統(tǒng)治者,在她的影響下, 西漢政權能繼續(xù)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 無為而治」的精神。把 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自她之后,沒有一位中國的統(tǒng)治者能像她一樣真正的以「黃老思想」來「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