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明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遂東至竟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zhàn),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曰:“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yīng),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 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dāng)秦!币蚴谷藞筅w。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逼皆唬骸盁o故得一郡,受之便!壁w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 四十六年,秦攻韓緱氏、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龁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jù)上黨民。四月,龁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筑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shù)挑戰(zhàn),趙兵不出。趙王數(shù)以為讓。而秦相應(yīng)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壁w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shù)敗,又反堅壁不敢戰(zhàn),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后,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zhàn)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nèi),賜民爵各一級,發(fā)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nèi)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 四五復(fù)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蹦藪对p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復(fù)定上黨郡。秦分軍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yīng)侯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庇衷唬骸凹磭惡?”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 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膘妒菓(yīng)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蓖趼犞铐n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yīng)侯有隙。其九月,秦復(fù)發(fā)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fā)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 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nèi)空。遠(yuǎn)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yīng)其內(nèi),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鼻赝踝悦恍;乃使應(yīng)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shù)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yīng)侯請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shù)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yīng)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鼻赝跄耸故拐哔n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dāng)死。長平之戰(zhàn),趙卒降者數(shù)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彼熳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xiāng)邑皆祭祀焉。
譯文
白起,是郿地人。他善于用兵,奉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封為左庶長,帶兵攻打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擔(dān)任秦國的丞相。他舉用任鄙做了漢中郡守。第二年,白起又封為左更,進攻韓、魏兩國聯(lián)軍,在伊闕交戰(zhàn),斬敵二十四萬人,又俘虜了他們的將領(lǐng)公孫喜,拿下五座城邑。白起升為國尉。他率兵渡過黃河奪取了韓國安邑以東直到干河的大片土地。第三年,白起再封為大良造。戰(zhàn)敗魏國軍隊,奪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第四年白起與客卿錯進攻垣城,隨即拿了下來。此后的第五年上,白起攻打趙國,奪下了光狼城。這以后的第七年,白起攻打楚國,占領(lǐng)了鄢、鄧等五座城邑。第二年,再次進攻楚國,占領(lǐng)了楚國都城郢,燒毀了楚國先王的墓地,一直向東到達(dá)竟陵。楚王逃離郢都,向東奔逃遷都到陳。秦國便把郢地設(shè)為南郡。白起被封為武安君,他趁勢攻取楚地,平定了巫、黔中兩郡。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進攻魏,拔取華陽,使芒卯?dāng)√樱?并且俘獲了趙、魏將領(lǐng),斬敵十三萬人。當(dāng)時,白起與趙國將領(lǐng)賈偃交戰(zhàn),把趙國兩萬士兵沉到黃河里。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奪取了五個城邑,斬敵五萬人。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打韓國的南陽太行道,把這條通道堵死。 昭王四十五年(前262),白起發(fā)兵進擊韓國的野王城,野王投降,使韓國的上黨郡同韓國的聯(lián)系被切斷。上黨郡守馮亭便同百姓們謀劃說:“通往都城鄭的道路被切斷,韓國肯定不能管我們了。秦國軍隊一天天逼進,韓國不能救應(yīng),不如把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惱怒,必定攻打趙國。趙國遭到武力攻擊,必定親近韓國。韓、趙兩國聯(lián)合起來,就可以抵擋秦國!庇谑潜闩扇送▓筅w國。趙孝成王跟平陽君和平原君一起研究這件事,平陽君說:“不如不接受。接受它,帶來的殃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得多!逼皆硎井愖h說:“平白得到一郡,接受它有利!苯Y(jié)果趙王接受了上黨,就封馮亭為華陽君。 昭王四十六年(前261),秦國攻占了韓國的緱氏和藺邑。 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派左庶長王龁攻韓國,奪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往趙國逃。趙國在長平屯兵,據(jù)以接應(yīng)上黨的百姓。四月,王龁借此進攻趙國。趙國派廉頗去統(tǒng)率軍隊。秦趙兩軍士兵時有交手,趙軍士兵侵害了秦軍偵察兵,秦軍偵察兵又?jǐn)亓粟w軍名叫茄的副將,戰(zhàn)事逐步擴大。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奪下兩個城堡,俘虜了四個尉官。七月,趙軍高筑圍墻,堅壁不出。秦軍實施攻堅,俘虜了兩個尉官,攻破趙軍陣地,奪下西邊的營壘。廉頗固守營壘,采取防御態(tài)勢與秦軍對峙,秦軍屢次挑戰(zhàn),趙兵堅守不出。趙王多次指責(zé)廉頗不與秦軍交戰(zhàn)。秦國丞相應(yīng)侯又派人到趙國花費千金之多施行反間計,大肆宣揚說:“秦國最傷腦筋的,只是怕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dān)任將領(lǐng)而已,廉頗容易對付,他就要投降了!壁w王早已惱怒廉頗軍隊傷亡很多,屢次戰(zhàn)敗,卻又反而堅守營壘不敢出戰(zhàn),再加上聽到許多反間謠言,信以為真,于是就派趙括取代廉頗率兵攻擊秦軍,秦國得知馬服君的兒子充任將領(lǐng),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擔(dān)任上將軍,讓王龁擔(dān)任尉官副將,并命令軍隊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揮官的,格殺勿論。趙括一到任上,就發(fā)兵進擊秦軍。秦軍假裝戰(zhàn)敗而逃,同時布置了兩支突襲部隊逼進趙軍。趙軍乘勝追擊,直追到秦軍營壘。但是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入,而秦軍的一支突襲部隊兩萬五千人已經(jīng)切斷了趙軍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騎兵的快速部隊楔入趙軍的營壘之間,斷絕了它們的聯(lián)系,把趙軍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部分,運糧通道也被堵住。這時秦軍派出輕裝精兵實施攻擊,趙軍交戰(zhàn)失利,就構(gòu)筑壁壘,頑強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秦王得知趙國運糧通道已被截斷, 他親自到河內(nèi),封給百姓爵位各一級,征調(diào)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集中到長平戰(zhàn)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斷絕他們的糧食。 到了九月,趙國士兵斷絕口糧已經(jīng)四十六天,軍內(nèi)士兵們暗中殘殺以人肉充饑。困厄已極的趙軍撲向秦軍營壘,發(fā)動攻擊,打算突圍而逃。他們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仍不能沖出去。他們的將領(lǐng)趙括派出精銳士兵并親自披掛上陣率領(lǐng)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結(jié)果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謀劃著說:“前時秦軍拿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庇谑怯闷垓_伎倆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紀(jì)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此戰(zhàn)前后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軍再次平定上黨郡。以后,秦軍兵分兩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馬梗平定太原。韓、趙兩國十分害怕,就派蘇代到秦國,獻(xiàn)上豐厚的禮物勸說丞相應(yīng)侯說:“武安君擒殺趙括了嗎?”應(yīng)侯回答說:“是。”蘇代又問:“就要圍攻邯鄲嗎?”應(yīng)侯回答說:“是的!庇谑翘K代說:“趙國滅亡,秦王就要君臨天下了,武安君當(dāng)封為三公。武安君為秦國攻占奪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邊平定了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qū),北邊俘獲了趙括的四十萬大軍,即使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超不過這些了。如果趙國滅亡,秦王君臨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無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嗎?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實也就不得不屈從了。秦軍曾進攻韓國,圍擊刑丘,困死上黨,上黨的百姓都轉(zhuǎn)而歸附趙國,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國臣民的日子已經(jīng)很久了。如果把趙國滅掉,它的北邊土地將落入燕國,東邊土地將并入齊國,南邊土地將歸入韓國、魏國,那么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了。所以不如趁著韓國、趙國驚恐之機讓它們割讓土地,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勞了!甭犃颂K代這番話應(yīng)侯便向秦王進言道:“秦國士兵太勞累了,請您應(yīng)允韓國、趙國割地講和,暫且讓士兵們休整一下!鼻赝趼爮牧藨(yīng)侯的意見,割取了韓國的垣雍和趙國的六座城邑便講和了。正月,雙方停止交戰(zhàn)。武安君得知停戰(zhàn)消息,自有想法,從此與應(yīng)侯互有惡感。 這一年九月,秦國曾再次派出部隊,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邯鄲。當(dāng)時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昭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進攻邯鄲,但戰(zhàn)果很少,進展不大,秦國便增派部隊幫助王陵繼續(xù)進攻。結(jié)果王陵部隊損失了五個軍營。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統(tǒng)率部隊。武安君進言道:“邯鄲委實不易攻下。而且諸侯國的救兵天天都有到達(dá)的,他們對秦國的怨恨已積存很久了,F(xiàn)在秦國雖然消滅了長平的趙軍,可是秦軍死亡的士兵也超過了一半,國內(nèi)兵力空虛。遠(yuǎn)行千里越過河山去爭奪別人的國都,趙軍在城里應(yīng)戰(zhàn),諸侯軍在城外攻擊,里應(yīng)外合,內(nèi)外夾擊,戰(zhàn)敗秦軍是必定無疑的。這個仗不能打!鼻赝跤H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應(yīng)侯去請他,但武安君始終推辭不肯赴任,從此稱病不起。 秦王只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統(tǒng)率部隊,八、九月圍攻邯鄲,沒能攻下來。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lǐng)數(shù)十萬士兵攻擊秦軍,秦軍損失、傷亡很多。武安君有了話說:“秦國不聽我的意見,現(xiàn)在怎么樣了!”秦王聽到后,怒火中燒,強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稱病情嚴(yán)重。應(yīng)侯又請他,仍是辭不赴任。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為士兵,讓他離開咸陽遷到陰密。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過了三個月,諸侯聯(lián)軍攻擊秦軍更加緊迫,秦軍屢次退卻,報告失利情況的使者天天都有來的。秦王就派人驅(qū)逐白起,不能讓他留在咸陽城里。武安君已經(jīng)上路,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秦昭王與應(yīng)侯以及群僚議論說:“令白起遷出咸陽,他流露的樣子還不滿意,不服氣,有怨言!鼻赝蹙团汕彩拐哔n給他一把劍,令他自殺。武安君拿著劍就要抹脖子時,仰天長嘆道:“我對上天有什么罪過竟落得這個結(jié)果?”過了好一會兒,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zhàn),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shù)把他們?nèi)蓟盥窳,這足夠死罪了!半S即自殺。武安君死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十一月。武安君死而無罪,秦國人都同情他,所以無論城鄉(xiāng)都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