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山東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廣播電視臺副總經(jīng)理,無線媒體中心總經(jīng)理。
山東大漢,豬身材,牛性情,鐵肩妙手,血脈流淌烏托邦。
先后就職BTV/SDTV/CCTV/CNLive,曾在沒有文化的大小晚會里撲騰,尋文化,講情意,拿過春晚全國最高獎。
轉投人物訪談,以人為本,沉淀飛揚,研究人,琢磨人,又拿全國最高獎。遂入紀錄片,從頭開始,探索發(fā)現(xiàn)。
向以為電視創(chuàng)作最高境界有二:人文地理—縱橫山水,人物訪談—縱橫人心。
職業(yè)特長:導演,策劃,撰稿,導播
人物生平
1993年——1997年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導專業(yè)
1996年8月——1997年5月參與北京電視臺國慶晚會、春節(jié)晚會、北京國際電視周開幕式晚會的策劃、編導工作
1997年6月進入山東電視臺衛(wèi)星頻道文藝部
1997年——2001年在直播綜藝欄目《星光50u2019》擔任導演, 其間參與和獨立執(zhí)導近四十臺大小專題文藝晚會 (包括第九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頒獎典禮《青春與共和國同在》, 第二屆全國播音主持作品獎頒獎晚會《相聚在山東》,1998、1999和2001年山東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2000年 華東六省一市元旦晚會等等)
2000年4月參與山東電視臺建臺40周年大型專題片的編導、撰稿工作
2000年5月——12月 參與山東衛(wèi)視和中國《音樂生活報》共同主辦的《中國原創(chuàng)歌曲總評榜新歌發(fā)布會》欄目的策劃、導演
2001年4月榮獲第十四屆山東省優(yōu)秀電視藝術獎最佳導演獎 2001年8月策劃、制作大型訪談欄目《乘著歌聲的翅膀——中國音樂家系列》(山東衛(wèi)視每周日晚間19:50播出,每期60分鐘), 欄目傾力電視傳媒的社會責任和良知,追求真誠、真情、真實的藝術品質,讓電視觀眾在周日夜晚整理心緒,放松心情和家人坐在電視機旁,聽幾首熟稔的經(jīng)典老歌,看一檔至情至性的名家訪談,品幾段耐人尋味的人生故事,憶當年風華正茂的燃情歲月,讓久違的激情、感動和美好伴著《乘著歌聲的翅膀》欄目一起飛翔。先后有喬羽、閻肅、谷建芬、徐沛東等當代100多位詞作家、作曲家、歌唱家走進《乘著歌聲的翅膀》欄目做客。
2001年11月,與同事聯(lián)袂擔任總導演的2001年山東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歡 聚與祝!窐s獲中國電視金鷹獎,12月榮獲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這也是山東電視臺有史以來春節(jié)晚會第一次捧回兩個全國最高獎項2001年11月獲得首屆山東電視臺“雙十佳”電視人稱號
2001年12月《乘著歌聲的翅膀》欄目開播,擔任制片人、總導演,開創(chuàng)山東電視臺異地批量化生產(chǎn)節(jié)目的先河!冻酥杪暤某岚颉窓谀恳苍2002、2003年連續(xù)榮獲了山東省第十四屆、十五屆優(yōu)秀電視藝術獎文藝欄目一等獎第一名, 2003年8月榮獲了電視欄目的政府最高獎——第17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yōu)秀欄目獎。
2002年12月在2002年山東廣播電視報舉辦的山東省“首屆觀眾最喜愛的SDTV十佳欄目評選”活動中,《乘著歌聲的翅膀》榮膺十佳第一名的成績。
2003年1月,擔任山東衛(wèi)視文藝部第四創(chuàng)作室主編
2003年2月策劃、執(zhí)導的親情談話欄目《我的父親母親》(60分鐘) 在山東衛(wèi)視推出,節(jié)目融合現(xiàn)場訪談和紀錄再現(xiàn)方式,
播出第一期樣片(吳祖光、新鳳霞專輯)后就得到了觀眾的廣泛共鳴和喜愛。2003年8月,這期節(jié)目榮獲2002——2003年度中國播音主持作品獎一等獎。之后,《我的父親母親》又先后采訪拍攝了傅雷夫婦、高士其夫婦等名家。
2003年9月,策劃推出了人物訪談欄目《媒介傳奇》(60分鐘),先后采訪了吳小莉(鳳凰衛(wèi)視)、倪萍、王志等知名主持人。
2004年--2007年就讀于清華大學
2005年參與策劃了CCTV-4《走遍中國》欄目改版特別節(jié)目《大唐天下 濟水英雄》系列,并擔任《水下秦瓊府》和《好漢秦叔寶》兩集編導
2004年——2006年,參與CCTV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之《壩夢千秋》的編導撰稿工作,并擔任《再說長江》開播特別節(jié)目《以長江的名義》(2006年7月13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90分鐘)執(zhí)行總導演。 2007年10月,獨立制作的七集電視專題片《CHINA奇人》(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家系列)在CCTV-4《走遍中國》欄目播出。
2006年7月-2008年7月,先后參與過百集專題片《綠色中國》(國家環(huán)?偩郑、《千年古縣》(聯(lián)合國地名專家委員會和中國民政部)、《民俗中國》(國新辦五洲傳播)等系列專題片、紀錄片的策劃/編導/撰稿等工作。
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就職于國新辦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旗下「視訊中國」手機臺,先后擔任制作總監(jiān),運營總監(jiān),事業(yè)部副總經(jīng)理,總編輯助理,視訊聯(lián)合制作公司副總經(jīng)理。目前負責公司的戰(zhàn)略定位,市場策略,產(chǎn)品研發(fā),內容規(guī)劃等工作。
2011年6月至今,進入山東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擔任副總經(jīng)理兼無線媒體中心總經(jīng)理。
背景
董崇飛,山東威海人,現(xiàn)任山東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副總經(jīng)理兼無線媒體中心總經(jīng)理。1997年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導系,先后就職于北京電視臺,山東衛(wèi)視,中央電視臺,視訊中國手機電視,擔任過綜藝直播欄目導演,春節(jié)晚會總導演,大型訪談欄目制片人,創(chuàng)作室主編,大型紀錄片編導等職,曾榮獲山東省電視藝術最佳導演獎,中國播音主持作品獎一等獎,兩次榮獲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長于創(chuàng)意策劃撰稿,領導管理團隊,導播娛樂、綜藝、訪談、晚會、歌會等各類電視節(jié)目。精通無線新媒體手機視頻制作、運營。目前潛心研究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
其主要電視作品有情感系列主題晚會《1999,天長地久》,第九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頒獎晚會《青春,與共和國同在》,第二屆全國播音主持作品獎頒獎晚會《相聚在山東》,2001年山東.黑龍江衛(wèi)視春節(jié)晚會《歡聚與祝!,大型音樂家訪談欄目《乘著歌聲的翅膀》,親情訪談節(jié)目《我的父親母親》,人物訪談《媒介傳奇》,大型紀錄片《再說長江》,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家系列專題片《CHINA奇人》(七集)等,2008年出版電視著作《中國當代陶瓷大師作品觀賞》。
我們的陶瓷夢
――代《中國當代陶瓷大師作品觀賞》序言
李近朱(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
(一)
陶瓷,一個既微小又博大的靈物。說其微小,那是她浸透在每個人的生存與生活之中;說其博大,那是她映射出人類歷史與文明的生生不息的進程。陶瓷的“微”與“博”使之猶若巨峰觸天,展紙揮毫,紀其全貌,往往不知如何落筆。
于是,我們記起古語有云:滴水觀海。將“巨峰”裁為橫斷面,不也可以用其“微”而見著于“博”嗎?于是,就有了一部以七個“橫斷面”構成的以電視敘說陶瓷的篇章。
這個以當代的七位陶瓷大家七說陶與瓷的形象化的作品,一經(jīng)問世,引得海內外觀者雅趣勃發(fā)。這并不僅僅表明了敘說者的高明,也不僅僅揭示了被說者的高超,而是彰顯了中國古老而又年輕的陶瓷藝術的“高大”。于是,我們的這套電視片就冠以“CHINA奇人”;這個“CHINA”,既意為“陶瓷”,又是我們偉大祖國的世界性的稱謂。
而今,這個“CHINA奇人”已走出了電視熒屏,又想在文字與畫面的平面構成中,使其余音裊裊,延之更久長一些。于是,就有了這本書,一本由電視編導者與解說詞撰寫者董崇飛先生創(chuàng)作的“電視”書的問世。
作為這部電視片的藝術指導,當這本書付梓之際,我應邀也是義不容辭的寫了這個叫作“序”的,也就是寫在書前的話。不過,這話也想說開來,延伸到我和我的合作者對于陶瓷的一些感悟和攝制這部電視片的一些理念。
......
(五)
陶瓷藝術與電視藝術有一個共同的也是相通的基點,那就是都有著鮮明的可視性。由此,我們在構想電視片的表述原則時,首先確立的是:以唯美的鏡頭語言描述唯美的陶瓷杰作。
此后,我作為這部電視片的藝術指導,與董崇飛、李洪源先生共同探討了全篇的電視創(chuàng)作理念。
在內容的構成上,“CHINA奇人”以七位陶瓷人物敘說七類陶瓷成就,而非重點表達陶瓷七人的生平。
在表現(xiàn)方式上,有幾大要素。
一有“故事”;即以細節(jié)、情節(jié)的刻畫,或以完整的故事性的紀錄,去傳達和表述陶瓷的相關信息,而忌用直白的報導式的方式直接對于這些信息加以傳達和表述。
二要“輻射”;即在以當代陶瓷為中心、為核心的前提下,要“輻射”到每個門類陶瓷藝術的歷史淵源和悠久傳統(tǒng),作為大背景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電視片中不可或缺。
三有“知識”;即在表達陶瓷其人其作時,要通俗、形象的講到陶瓷品類的特色、特征等諸方面的知識,使觀眾觀有所得,在看“熱鬧”的同時,也可以感悟些“門道”。
四有“懸念”;即在作內容的表述時,忌平鋪直敘的道來,那怕是“娓娓”的;而應設置一些有懸念感的總的以及各段落的切入點。如此即可使敘述有趣味、有吸引力。
五有“節(jié)奏”;即全篇構成上要有起有落、有張有弛,要在構想中設置高潮點和靜態(tài)點。陶瓷之中的雅趣,陶瓷大師的真情,都要在不同位置的節(jié)奏點上加以揭示和表現(xiàn)。
電視片“CHINA奇人”依照這些理念作了探求,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于是,我們想再用“書”的方式留下這七位大師的心血之作,使轉瞬既逝的電視的視覺信息永久的留存下來。由此,便有了這本文圖并茂的以電視說陶話瓷的“書”。
電視片有兩種語言,一為畫面語言,二為文字語言(以解說的聲音方式表達)。當單獨將這些文字抽出成書時,畫面語言所敘述的以視覺接受的信息往往無法在文字中體現(xiàn)。因此,這本電視解說詞集并不是一字未易的解說詞原貌,而是運用一些文字補敘了畫面部分所傳達的信息。但,這本書仍是這部電視片的完整的再現(xiàn)。 (六)
七集電視片“CHINA奇人”的編導和撰稿由董崇飛先生一人擔綱。他是一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的電視編導。此前,他是山東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類欄目和節(jié)目的主管和主創(chuàng)人員。
電視是年輕的事業(yè),也是年輕人從事的事業(yè)。
20年前,我以年輕的電視編導身份參與了大型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創(chuàng)作;那時也大致是董崇飛先生現(xiàn)在的年齡。20年后,在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中,作為總編導,我結識了有才華有熱情有敬業(yè)精神的董崇飛先生,也就是我們都叫的年輕的“小董”。
在《再說長江》中,小董的才智在創(chuàng)作中履閃火花;記得,他面對《再說長江》中最難的一個選題“三峽大壩”,寫出了極富新意的一個提綱;他將建筑大壩置于當時的論證與爭論之中,寫的有思想有信息有情感有可視性。盡管最后成篇由于種種原因已非原貌,但片中仍可見其文其思的睿智閃光。
在決定拍攝陶瓷系列時,我不假思索的選擇了小董,并讓他一人擔負七集的創(chuàng)作。我相信他能夠完成,也能夠完成好。此外,我也有一個讓這部不大不小的作品成為他的個人代表作之一的想法。如今,這本由他一人撰稿的電視片解說詞結集出版了,這是他電視“耕耘”的一個成果。盡管我們在這部電視片中是合作者,但真正付出心智心血心力的,是他——董崇飛。
通過“CHINA奇人”,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初識陶瓷的美麗歲月,從那時就有的一個陶瓷夢,在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又和小董、洪源以及七位陶瓷大家,重溫了一個更為絢爛的陶瓷夢。
此時,我可以以這樣的看似“局外”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這篇序言――
衷心祝賀董崇飛先生的著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