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賴朝

    賴朝

     賴朝即源賴朝(1147~1199.1.13)日本鐮倉幕府第一代將軍,平安時代末期武將源義朝之子,武家政治創(chuàng)始人 。 1158年任皇后宮權(quán)少進。1159年隨父舉兵,任右兵衛(wèi)佐,拘禁后白河上皇、二條天皇和近臣藤原通憲(信西),史稱“平治之亂”。敗后東逃,途中在美濃被捕,被流放于伊豆國蛭島。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間,與北條時政之女兒結(jié)婚,受到保護.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舉兵討伐平氏,失敗后渡海逃往安房

    源賴朝1147~1199.1.13

        1158年任皇后宮少進。1159年隨父舉兵,任右兵衛(wèi)佐,拘禁后白河上皇、二條天皇和近臣藤原通憲(信西),史稱“平治之亂”。敗后東逃,途中在美濃被捕,被流放于伊豆國蛭島。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間,與北條時政之女兒結(jié)婚,受到保護.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舉兵討伐平氏,失敗后渡海逃往安房。10月在富士川之戰(zhàn)中獲勝,后得到千葉常胤等援助,相繼占領(lǐng)房總、武藏、相模等地,進入鐮倉,稱“鐮倉殿”。

        1183年建立東國政權(quán),同年朝廷頒布《壽永宣旨》 ,承認其在東部之統(tǒng)治權(quán)。與進入京都的武將源義仲和西國的平氏對立。1184年派其弟義經(jīng)率軍西征,討滅源義仲。次年經(jīng)壇之浦之戰(zhàn)滅平氏。同年以追捕與院政接近的兄弟源義經(jīng)為由,在各地設(shè)置守護、地頭職。1189年率軍遠征陸奧羽,滅保護義經(jīng)的藤原泰衡,確立全國武家政治體制。1190年上京會見后白河法皇,任朝廷權(quán)大納言(編外太政官副職)、右近衛(wèi)大將軍等職,假以法皇名義控制各地軍政大權(quán)。1192年后白河法皇死后,任征夷大將軍,建立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quán)鐮倉幕府。確立全國范圍內(nèi)之軍事封建主統(tǒng)治。1198年12月參加相模川橋落成典禮后,歸途中從馬背跌下,從此一病不起,翌年正月去世。

      源賴朝(公元1147-1199年)是鐮倉幕府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亂世中崛起,僅十幾年間,就從一名流放犯,一躍成為威名顯赫的統(tǒng)帥全日本武士階級的將軍。他的業(yè)績,引起了無數(shù)史學家的興趣。他為什么能夠威懾群雄而取得成功?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和鞏固鐮倉武士政權(quán)?如何正確地評價他的功過?本文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淺的探索。

     

    公元十一世紀中葉以后

      公元十一世紀中葉以后,日本進入了一個重大的歷史轉(zhuǎn)折時期。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以太上天皇為代表的皇室勢力和以藤原氏為首的外戚集團之間,爭權(quán)奪勢,明爭暗斗。與此同時,正逐步抬頭的武士勢力內(nèi)部,也分為兩大集團,一為以平氏為首的關(guān)西集團,一為以源氏為首的關(guān)東集團。中央兩大貴族勢:力,由于雙方都不掌握軍事實力,所以為鞏固各自的權(quán)勢,不得不利用武士力量。而兩大武士集團,為了壓倒對方,也竭力利用貴族的矛盾,伸展自己的勢力。于是,后白河上皇與平氏集團,藤原信賴與源氏集團分別結(jié)合起來,互相利用,彼此爭斗,構(gòu)成了當時社會復雜的政治局面。源氏嫡子源賴朝,就是在這個動亂年代里誕生的。

    賴朝

      1159年,源賴朝十三歲。這年(陰)十二月,日本發(fā)生了平治之亂。以后白河上皇為靠山的平氏,擊潰了藤原信賴和源氏。源賴朝的父親源義朝在事變中戰(zhàn)死,源賴朝也因隨父參與了戰(zhàn)亂,而被獨自流放到荒涼的伊豆半島的蛭小島。

      平治之亂以后,平氏武士集團的首領(lǐng)平清盛,平步青云,躋入朝廷公卿之列,官至太政大臣,“平相國禪閤咨管領(lǐng)天下!盵1]不僅平清盛本人榮任高官,而且平氏一門也都竊據(jù)了要職。“平治亂逆以后,天下之權(quán)偏在彼私門,長女者,始備妻后,續(xù)而為國母,次女兩人,共為執(zhí)政之家室,長婿重盛,次男宗盛,或升丞相,或帶將軍,次二子息,升進恣心,凡過分之榮幸,冠絕古今者軟!盵2]

      平氏一門中任朝廷公卿者十六人,身居四、五位爵位允許升殿者(殿上人)三十余人。地方上的諸國受領(lǐng)、衛(wèi)府、國司或地頭,大多也是由平清盛任命的人擔任,總計有六十余人[3]!叭毡厩锝驆u,繞六十六國,平家知行之國,三十余國,超過山河之半!盵4]

      身居要職的平清盛在擴大政治權(quán)力的同時,兼并土地,很快成為擁有五百多個莊園的大莊園領(lǐng)主!镀郊椅镎Z》這樣描述他的驕奢:“綺羅充滿,堂上如花,軒騎群集,門前若市。揚州之金,荊州之珠,吳郡之綾,蜀江之錦,七珍萬寶,應有盡有!盵5]

      隨著權(quán)勢的伸張,平氏日漸橫暴!皬姶笾畡荩瑵M于海內(nèi),苛酷之刑罰,普于天下”,[6]其橫暴之舉不僅加于平氏百姓,而且也屢屢加于中央權(quán)貴。1170年(陰)七月三日,攝政藤原基房參拜法勝寺,途中與平重盛的摘子資盛所乘女車相遇。身為武士之子,竟乘女車巡游市街,“事及恥辱”,藤原基房的隨從們,一涌而上,擊破女車。對此,資盛在其父重盛的支持下,不斷唆使“無數(shù)武勇者”、潛伏街衢,伺機伏擊藤原基房所乘之車。(陰)十月二十二日,終于襲擊了車隊,并割去藤原基房的四名隨從的發(fā)髻以示報復。中央權(quán)貴們對此甚感驚懼,驚呼“生亂世,見聞始此之事”,“悲哉,悲哉”。[7]

      平氏的專恣,引起朝野內(nèi)外的反目。1177年(陰)五月底,在后白河法皇指使下,法皇的親信藤原成親、藤原西光、僧俊寬等,在京郊的鹿谷山莊密議討平計劃,不意事泄。(陰)六月一日,平清盛急速率軍抵京都,“武士充滿洛中,云集禁里”,[8]逮捕了藤原成親等人。當日夜,藤原西光遭殺。二日,藤原成親、僧俊寬被流放遠國。鹿谷事件之后,京中“上下諸人,皆以怖畏”。[9]1179年(陰)十一月十四日,平清盛又突然率“武士數(shù)千騎”,從福原居地開入京都,幽禁后白河法皇,宣布停止院政,停止藤原基房關(guān)白職,解除權(quán)中納言、中將藤原師家、太政大臣藤原師長、權(quán)大納言資賢等三十九人官職,、并由平氏一門及其親信遞補。此后,平氏完全掌握朝政,開始了獨裁統(tǒng)治!敖舴ɑ剩塘P重臣,洛都占狹少之地,民人懷莫大之愁,皆雖假名于宣,其實只任雅意!盵10]平氏假稱圣旨、態(tài)意所為的另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1180年(陰)十一月挾持后自河法皇、高倉上皇及天皇遷都福原。遷都之后,京都衰落!奥轁M庭,立蔀多顛倒,古木黃葉有蕭索之色,傷心如箕子之過殷墟”。[11]平清盛此舉招致了僧侶、武士、權(quán)門貴族的普遍不滿,加之“天變地夭之難,旱水風蟲之損”,[12]各地政局不穩(wěn),“眾遮之怒答天,四方之匈奴成變”。[13]日本面臨著嚴重的分裂的命運。

      特殊的經(jīng)歷,造就了特殊的人物。1180年,已是源賴朝流放伊豆的第二十一個年頭了。這二十余年的伊豆流放生活,對源賴朝的性格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平治之亂把他遠遠地拋到政治旋渦之外,作為兩雄爭斗的犧牲品,而被流放到政治和經(jīng)濟落后的伊豆半島,長期過著冷寞、孤獨的生活。加上政治上的挫折和不得志,養(yǎng)成了他堅韌的忍耐力和強烈的復仇精:神。他身居地方,非常清楚地看到了社會上對平氏的廣泛不滿,深深體會到民力的不足和百姓的饑苦,也深知地方武士的苦衷和所求。他密切注視著平氏的動向,冷靜而周密地分析形勢,清楚地認識到平氏政權(quán)已如大廈將傾,堅信“凡此二三年,彼禪門及子孫可擊敗之”。[14]

      1180年(陰)四月,源賴朝等人打著“以仁王令旨”的旗號,聯(lián)合源氏各系子孫起來討平,但不久失敗了。平清盛下令徹底消滅源氏,并要發(fā)兵伊豆,滅掉源賴朝,以除心頭之患。在這種形勢下,賴朝毅然舉兵討平。他在斗爭中迅速發(fā)展,壯大起來,很快就在關(guān)東地區(qū)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1185年,源賴朝徹底地消滅了平氏,建立了第一個武家政權(quán)一一鐮倉幕府。從此,日本歷史上開始了延續(xù)六百余年之久的公武雙重政權(quán)并存的政治局面。

     

    源賴朝

      源賴朝自1180年(陰)八月伊豆舉兵,至1185年3月壇浦決戰(zhàn),徹底消滅平氏,前后只歷經(jīng)五年。一個單身匹馬的流放罪人,為什么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歲月里,擊潰勁敵,控制政局,成為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呢?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述的時代背景對他起兵討敵極為有利之外,他個人的智謀和軍事才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可歸結(jié)為如下幾點:

      一、戰(zhàn)術(shù)巧妙,穩(wěn)扎穩(wěn)打。源賴朝從伊豆起兵之后,在軍事上并不是常勝將軍,也吃過敗仗。最慘的一次是1180年(陰)八月的石橋山會戰(zhàn)。他以三百騎兵力,與平氏武將大庭景親三千騎兵力正面對峙,結(jié)果遭慘敗,兵力所剩無幾,“遁入山中”。[15]這次失敗,對源賴朝的教訓頗大。從日后的多次戰(zhàn)役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這次失敗的教訓,即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盡量避免與敵進行正面攻堅戰(zhàn)。從源氏與平氏的幾次大決戰(zhàn)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源賴朝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是戰(zhàn)略上求穩(wěn),戰(zhàn)術(shù)上求快,不打則己,一打必勝。試看幾個戰(zhàn)例:其一是1180年(陰)十月的富士川決戰(zhàn)。這是源賴朝舉兵后的關(guān)鍵一戰(zhàn)。這時,雖然源賴朝的兵力已相當龐大,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勝于平氏軍,但是源賴朝并沒有輕敵。在正面擺出決戰(zhàn)態(tài)勢的同時,采取迂回包抄戰(zhàn)術(shù),令武田信義率軍在夜深入靜之時,包抄敵后。武田軍通過富士沼澤地時,驚動了群集在沼澤地里的水鴨,群鴨驚恐,鳴叫亂飛,“羽音編成軍勢之壯”。平氏軍突聞源軍自背后襲來,嚇得失魂落魄,慌忙逃竄,源氏軍不戰(zhàn)而勝。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太大削弱了平氏的威勢,平清盛在失敗中一病不起,于翌年(陰)二月一命嗚呼。其二是1184年的一谷之戰(zhàn)。隨著源氏勢力的發(fā)展,平氏退據(jù)關(guān)西,企圖以四國的屋島為根據(jù)地,控制瀨戶內(nèi)海。(陰)二月,平氏更集數(shù)萬騎軍兵,扼守攝津與播磨交界的一谷要地(今神戶市須磨區(qū)),妄圖拒源氏軍于關(guān)西門外。四日,源平兩軍對陣。平氏布陣于山之西,源氏布陣于山之東,“相隔三里行程”。一谷后山名鵯越,“石巖高聳而駒蹄難通,澗谷深幽而人跡已絕”。[16]源氏軍挑選了七十余勇士,攀越鵯越,奇襲平氏軍指揮部,致使平氏軍失去指揮核心,“失商量敗走,或策馬出一谷之館,或掉船赴四國之地”[17]。其三是1185年(陰)三月的壇浦決戰(zhàn)。一谷之戰(zhàn)失敗后,平氏以瀨戶內(nèi)海為中心,重振實力。為了最后消滅平氏勢力,源賴朝開始布置與平氏的決戰(zhàn)。首先于1184年(陰)九月,派遣弟弟范賴率軍從陸路西進,。采取大迂回的戰(zhàn)術(shù),以圖切斷平氏退據(jù)九州的后路。范賴軍歷經(jīng)饑懂、困苦,1185年(陰)二月終于在九州地方豪族的支持下,渡海抵豐后(今大分縣),象一把尖刀插入敵后。與此同時,賴朝又命弟義經(jīng)進軍四國。十七日,源氏軍冒雨從攝津的渡部津(今大阪市)渡誨,登上屋島,從背后奇襲平氏軍。平氏軍狼狽逃竄,最后退至彥島。這樣,平氏軍便處在源范賴、源、義經(jīng)兩軍的前后夾擊之中。(陰)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在長門國赤間關(guān)壇浦海面相逢。平氏以五百余艘戰(zhàn)船,向源氏軍挑戰(zhàn),源氏軍在當?shù)睾雷逯С窒,一舉殲滅了平氏軍,取得大勝。平氏將帥多沉沒海底。

      二、重視對敵軍迸行分化瓦解。許多事例說明,對敵軍的政治瓦解,給源賴朝的軍事勝利以極大的幫助。如與常陸國佐竹氏的會戰(zhàn),最后就是靠政治瓦解取勝的。1180年(陰)十一月四日,源賴朝率軍到達常陸國。該國有一大武士團佐竹氏,“權(quán)威及境外,郎從滿國中”,其首領(lǐng)佐竹秀義追從平氏,拒不服從源賴朝。于是,賴朝決定武攻。秀義退守常陸國金砂城,據(jù)險要地勢,構(gòu)筑城壘、固要塞。所構(gòu)城塞,“非人力之可敗”,城內(nèi)聚集之兵,“莫不以一當千”,源氏軍久攻不下。此時,賴朝聽說秀義有一叔父名佐竹藏人,其智謀勝人,欲心越世,賴朝便派上總介廣常去做策反工作。廣常對佐竹藏人說:近日,東國之親疏,莫不奉歸武衛(wèi)(指賴朝),武衛(wèi)唯以秀義為仇敵,秀義壽數(shù)已定。你與秀義雖是骨肉,但何以坐視其不義呢,望早參奉武衛(wèi),討伐秀義,可令你掌管領(lǐng)地遺產(chǎn)。[18]藏人聞后立即歸順,親自向?qū)г窜娖嬉u金砂城。秀義及郎從等聞聲喪膽,顧不得防戰(zhàn),棄械而逃,廣常率軍乘虛攻入,一舉拿下金砂城。在討伐平氏的整個過程中,源賴朝對倒戈投誠的武士,大多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對于那些與平氏關(guān)系甚密的豪族武士,也一再采取安撫政策。如1183年(陰)二月,他指令弟源義經(jīng),要努力爭取紀伊國(今和歌山、三重兩縣)豪族武士湯淺重宗。(陰)三月,他寫信給信濃國(今長野縣)豪強中野助廣,為促其投誠,對其所擁有的財產(chǎn)嚴加保護。與此同時,還對因幡國(今鳥取縣)的長田實經(jīng)、尾張國(今愛知縣)的原高春等做瓦解工作,這些人都因莊園、財產(chǎn)得到保護,而投靠源賴朝。1185年,源范賴率軍西征時,源賴朝特別指示不要在關(guān)西各地妄征兵糧,“萬萬不要引起當國人的共同憎恨”。正是由于這一政策,使范賴軍在極度困境之下,得到西部地區(qū)的豪強的幫助,渡海插入九州東部,取得戰(zhàn)略上的勝利。

      三、善于利用矛盾,開展政治攻勢。源賴朝的那種戰(zhàn)略上的穩(wěn)扎穩(wěn)打和戰(zhàn)術(shù)上攻則必勝的思想,不僅表現(xiàn)在軍事方面,而且也表現(xiàn)在與政敵的政治斗爭方面。富士川會戰(zhàn),平氏大敗,平維盛為首的平氏將卒倉皇潰散。源賴朝欲乘勝追擊,直搗京都。這時,常胤義澄、廣常等名將力諫:東國尚未完全平定,不宜倉促西上。指出,只有:“先平東夷之后,(才)可至關(guān)西”。[19]源賴朝接受了這一意見,此后精心治理以鐮倉為中心的東國地區(qū),一邊鞏固陣腳,一邊靜觀形勢。1181年,當后白河法皇與平氏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的時候,賴朝及時地利用矛盾,開展政治攻勢。(陰)七月,他派遣密使赴京晉見后白河法皇,表明自己對院廳“并無謀叛之心”,起兵目的只是要討伐法皇的宿敵。這次晉見,源賴朝提出了具體的和解方案:若平氏不亡,則應恢復舊例重用源、平兩氏,關(guān)東由源氏支配,西海仍聽平氏之意,國司由院廳任命,若有違抗國家的叛逆之輩,應依仗源、平兩氏討伐。這一方案的目的,就是要朝廷承認他在東國的勢力。這一方案雖然由于平氏不同意,而未獲明顯效果,但它卻在院廳與平氏之間打進了不和的楔子。在賴朝起兵討平之后,他的叔伯兄弟源義仲,也在信濃國木曾地方起兵討平。在加賀、越中交界的礪波山戰(zhàn)役中,大敗平氏軍。隨即以破竹之勢,直搗京都,迫使平氏挾安德天皇西逃,形成了平氏、義仲、賴朝三方鼎立的局面。義仲軍進京都后,曾多次要求賴朝進軍,可是源賴朝始終按兵不動。不久,由于糧食補給等困難,義仲軍軍紀松散,奸淫搶奪,無惡不作,引起了朝野怨恨,皇室與義仲之間的矛盾日深。源賴朝及時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于1183年(陰)九月,再次遣使與后白河法皇密談,進一步提出關(guān)系到貴族切身利益的新方案:將平氏占據(jù)的神社、佛寺所屬莊園歸還原主,平氏虜掠的院、宮、諸貴族的莊園,也應歸還原主,等等。這一方案符合院廳、貴族的利益,因此獲得院廳的完全贊同,源賴朝取得了院廳的好感。是年(陰)十月四日,院廳終于發(fā)布院宣,宣布東海、東山、北陸等地的神社、佛寺及王臣家領(lǐng)有的莊園,一律歸還原主,若有抗拒者,聽任源賴朝處置。這項院宣既承認了源賴朝的鐮倉政權(quán),又使他獲得了在東海、東山、北陸等地的行政、司法權(quán)。源賴朝就這樣運用政治手腕取得了軍事上難以迅速取得的成果。

      四、適時地采取籠絡各地武士的政治、經(jīng)濟政策。源賴朝從伊豆舉兵前夕起,就十分注意籠絡武士,這是因為他清楚地認識到武士的向背,是自己能否取勝的關(guān)鍵。在起兵之初,為了取得東國武士們的支持,源賴朝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籠絡人心。東國原是源氏稱雄之地,許多武士當年都曾追隨過源氏,因此,對源氏仍懷有特殊的感情。源賴朝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一方面先把伊豆、相模的武士工藤介茂光、土肥次郎實平、岡崎四郎義實、宇佐美三郎助茂、天野藤內(nèi)遠景、佐佐木三郎盛綱、加藤次景廉等人一一叫到自己家里,面授機宜,跟每個人表示:“這個秘密我只跟你講了”,“你是我唯一信得過的人”等等,懇求他們參加討平之戰(zhàn),另一方面打著“以仁王旨令”,派人去聯(lián)絡源氏子孫和可爭取的關(guān)東武士,向他們宣布:如果他們跟隨他反平,他將保護他們領(lǐng)地的安全,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被源賴朝召見的武士,見自己如此被信任,無不表示效忠。據(jù)《吾妻鏡》記載說,被源賴朝召見的武士,人人躊躇滿志,激奮異常。[20]當時大部分關(guān)東武士團雖有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但是由于身份低下,又沒有堅實可靠的后盾,政治地位很不穩(wěn)固,領(lǐng)地也沒有安全保障。因此,他們切望得到保護,保證他們領(lǐng)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源賴朝緊緊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適時地提出了響亮的口號:“本領(lǐng)安堵”(保護所領(lǐng))和“新恩給與”(對有功之臣授與新領(lǐng)地),大大地贏得了武士們的支持。他們紛紛投靠源賴朝,使他的勢力迅速壯大。1180年(陰)八月十七日,在伊豆襲擊平氏的親信、伊豆國目代[21]山木兼隆獲得成功時,源賴朝的勢力只限于坂東地區(qū)的幾個小國。二十二日與平氏親信大庭景親會戰(zhàn)于石橋山時,兵力也不過三百騎。但事隔四十余天之后的(陰)十月二日,源賴朝赴武藏國時,已“精兵及三萬余騎”[22]六日到達相模國時,“凡扈從軍士不知幾千萬”[23]!队袢~》記載說:“其勢日增數(shù)萬,當時已占掠七、八國”[24]足見源賴朝隊伍發(fā)展之迅速。

      五、重視人才,廣收賢士。源賴朝非常重視人才。因為他深知自己出身行伍,不通公務,要想治天下,只憑武力不行。因此他廣招賢能,不論是侍奉過朝廷的官吏,還是地方上的下級武士,只要通曉政務、忠于自己的,他都加以重用。例如精通文章和法律的朝廷官吏大江廣元,和多年在朝廷作官而對朝廷的腐敗深為不滿的三善康信,以及藤原行政、足立遠元、平賀義信、大中臣秋家、藤原邦通、中原親能等人,都是受賴朝的招請,投奔鐮倉,分別受到重用的。這些人成為賴朝治政的顧問。這些人中,尤以大江廣元最為優(yōu)秀,他博學多才,才華出眾。他在京都的官職是太政官屬下的少外記,所以又有吏治經(jīng)驗,賴朝對其倍加器重。廣元被人們稱為賴朝的“貼身心腹”。[25]大江廣元在鐮倉幕府的建立和鞏固上,確也起過重大的作用。比如,1185年源賴朝建立的守護、地頭制度,就是出于他的建議。他在建議中說:“世已澆季,梟惡者尤得秋也”,但反逆之輩仍不會斷絕。東部地區(qū)業(yè)已掌握在手,境內(nèi):“雖令靜謐”,但“奸濫定起于他方歟”。每有叛逆,總是“發(fā)遣東士者”前往鎮(zhèn)壓,久而久之,不僅“國費”,而且必然使東部武士“人人煩也”,因此,不如“每國衙、莊園被補守護、地頭”,這樣一旦有異變,也就“強不可有所怖”了。[26]對于大江廣元的這一建議,據(jù)《吾妻鏡》載:“二品(注:指賴朝)殊甘心(滿足),以此儀治定”,認為大江廣元此議,仍“忠信之所令然也”。

    TAGS: 歷史 日本 賴朝 源賴朝
    名人推薦
    • 盧西安·弗洛伊德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表現(xiàn)派畫家 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偏好人物畫像與裸體畫像。他在1995年創(chuàng)作的畫作《Benefits Supervis...
    • 陳長生
      陳長生(196111—)廣東潮安人。擅長繪畫、設(shè)計。1988年美術(shù)學院師范畢業(yè);1992年在廣州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課程班進修。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藝術(shù)設(shè)計系副主...
    • 陳小翠
      陳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別署翠候、翠吟樓主,齋名翠樓。女,浙江杭縣人。
    • 陳道學
      陳道學 男、漢族, 1939年生于重慶,重慶銅梁人,副教授。現(xiàn)為中國美術(shù)教育研究會會員、四川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美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重慶國畫...
    • 陳白水
        陳白水(1947?9—)湖南人。擅長版畫。1984年任綏寧縣文化館館長;1991年后任陽市國土局高級經(jīng)濟師。陽市美協(xié)主席。作品《母子》入選第七屆全國美...
    • 藝丐
      人行道的地磚為畫板,用粉筆和炭筆畫了一幅約2.4米×2米的《開國大典》。毛主席雙目微垂,面對話筒,神情形態(tài)栩栩如生,下方是紅旗招展的天安...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