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鮑修讓,又名鮑修遜,吳越錢氏臣,宋建隆元年(960年)知福州彰武軍。
個人貢獻
宋乾德二年(964年)建越山吉祥禪院。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改名為華林寺。幾經(jīng)興廢,僅存大殿。華林寺大殿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物。1982年3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guān)閱讀:吉祥禪院
吉祥禪院,距今有1100多年的歷史。在寺廟的金頂,有一個藏區(qū)寺廟皆有的標志:中間一個金輪,兩邊兩只鹿。中間的金輪代表佛祖在說法,兩邊的鹿代表眾生在聽法,意思是有靈氣的世間萬物都前來聽佛傳法。咱們現(xiàn)在看到的壁畫(大門左右)是藏傳佛教中的四大天王,藏語中稱“甲切德!,是佛祖身邊的四大守護神,(從左往右)第一位是多聞天王也是財神,(手握招財鼠),他用口氣消滅妖魔鬼怪,;第二位是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他用耳朵來降妖伏魔;第三位是增長天王(手持寶劍),妖魔鬼怪只要是接觸了他,就會粉身碎骨,魂飛魄散;第四位是廣目天王(手托塔),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他的眼睛一直是盯著這個塔的,從這個塔中他可以看到世間的萬物景象,用他的眼睛鏟除邪惡之徒。大家可以進寺廟敬拜一下,在進佛堂之前向大家說幾點注意事項:1、不得大聲喧嘩、打鬧、抽煙、拍照;2、按順時針方向轉(zhuǎn);3、須摘掉墨鏡、帽子等;4、請愛護寺內(nèi)的衛(wèi)生環(huán)境;5、進出寺廟請勿踩踏門檻;6、不能近距離在佛像、酥油燈面前出氣、說話;7、不能隨意觸碰法器、貢品等,F(xiàn)在讓我們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朝拜,為我們的親朋好友祈求幸福、平安、吉祥。佛堂中間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佛(現(xiàn)在佛),兩邊是他的弟子迦葉(左)和阿難(右),左上方的是燃燈佛(過去佛),右上方的是彌勒佛(未來佛)。藏傳佛教和我們漢地佛教的叩拜方法有點不同,藏傳佛教寺廟的叩拜:雙手合十、兩個大拇指彎曲拳在手中間,雙手舉過頭頂、再舉到嘴、再舉到胸口(代表身、口、意供養(yǎng)佛主),然后跪下磕頭,這是磕小頭。跪下后,身體往前趴下腳伸直,頭碰地、雙手舉過頭頂,這是磕大頭(也是人們常說的五體投地磕長頭)。大家也可以給佛主獻哈達、點酥油燈,我們的喇嘛師傅會為您和您的家人念經(jīng)消災(zāi)祈福。佛堂兩邊的壁畫是十八羅漢圖,這是印度的繪畫手法。我們一邊祈福一邊順時針轉(zhuǎn),藏傳佛教里轉(zhuǎn)三圈是最吉祥的,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尊塑像,他就是康區(qū)一位頗有影響的居里,卻吉降措活佛,也稱西康法;罘,漢稱“楊伯伯”,藏傳佛教中通常將上師的塑像置于最前面,意為上師恩德無比,法脈傳承不止。卻吉降措活佛已圓寂15年了,圓寂留下18顆舍利子,但現(xiàn)在供信徒朝拜的只有其中的三顆,保存在營關(guān)鄉(xiāng)的居里寺里(距康定約73公里)。這些十八羅漢的藏文注解都是他的親筆。
我們下石階往右順時針轉(zhuǎn),這個是藏區(qū)特有的熏煙臺,跑馬山是神山,農(nóng)歷初一、十五、二十五熏桑煙,藏區(qū)人民敬神山,保平安,就像內(nèi)地的燒香一樣。藏傳佛教寺廟里的喇嘛,每天早上都會先熏桑煙,然后開始念早經(jīng)。當然每逢有什么節(jié)日,按照藏區(qū)的習(xí)俗,人們都要上跑馬山到這里燒一些酥油、粘粑,熏出來的桑煙散發(fā)到大自然,敬給跑馬山的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