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豫簡介
林豫 【北宋】字順之, 仙游仁德里(今 龍華鎮(zhèn) 象運村)人, 宋神宗 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中 進士,當(dāng)知 通州官。與 蘇軾兄弟善,后轍貶,送以詞,有怒發(fā)沖冠壯心比石之語。歷官七郡,皆有遺愛,后坐蘇軾薦入 元佑黨籍。
林豫生平
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淮南盜匪出沒,民怨四起,地方不寧,時任連水軍使的林豫初出茅廬,便嶄露為政才能。他殫精竭慮,因勢利導(dǎo),一方面率兵整治,一方面耐心安撫,很快就平息騷亂,被升為京東 排岸司。林豫為人忠直,從不因榮辱而遷變。 宋哲宗 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豪蘇軾、 蘇轍遭權(quán)貴排擠,被貶出京,流放嶺南 雷州、 惠州一帶。林豫不避株連之嫌,慨然為二蘇擺酒餞行,并題詞贈勉。此舉即遭當(dāng)朝宰相忌恨,不久就被降為 內(nèi)藏 副使,但他并不怨悔。宋哲宗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北方 西夏發(fā)兵侵入中原,時任河北沿邊 安撫使的林豫不畏兇頑,身先士卒帶領(lǐng)當(dāng)?shù)剀娒裥藿ǔ菈。邊寨工事,大力鞏固防線,成功抵御西夏軍入侵。無論治軍還是為政,林豫始終恪盡職守,勤勉為民。宋哲宗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黃河北堤決口,林豫臨危受命。他調(diào)任 冀州 知州伊始,即著手發(fā)放賑糧,安置災(zāi)民,并出重金招募青壯民工,親自指揮修復(fù)水毀堤岸,廣受百姓稱道。之后,他調(diào)任 定州兵馬,主持 廣信軍政,又向朝廷上疏,獻奏治理河忠良策。林豫為官忠貞不二,只要事關(guān)國計民生,必直言進諫。 宋徽宗 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林豫以 六宅使出任 真定府兵馬、 荊州知州。他上疏奏陳當(dāng)時“鈔面錢”與“陜西銅錢”之亂政殃民弊端,力阻朝廷繳折余錢款。此舉剛出,便觸犯當(dāng)朝權(quán)貴,林豫被誣列入“元佑黨籍”,慘遭罷官達七年之久。直至宋徽宗 大觀四年(公元1700年),才被朝廷重新啟用,知 邵武軍。林豫一生為官,少有閑暇。但他博識好學(xué),一有空余便閱覽群書,提筆寫作。
相關(guān)作品
其著有《雜說》十卷、《雜文》十卷留世,后匯編為《筆鋒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