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廖金城(1778--1864年),字應禮,號鈺夫,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榜眼 后改名鴻荃,曾任國史館總編,官累升至工部尚書,經筵講官,軍機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同治三年(1864年),加太子少保銜。卒謚“文恪”。他的一生,歷經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五朝,貫穿著清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
廖金城,1973年生于廣東東莞,系中國硬筆書協(xié)會員,東莞市硬筆書協(xié)副秘書長?瑫鴱念佌媲洹W陽詢入手,后學王羲之、文征明小楷;行書初學王羲之《圣教序》、《蘭亭序》,后沉醉于蘇軾、米芾、王鐸行書,多年臨池不輟,形成了端莊、典雅、節(jié)奏明快的書法風格。
硬筆作品獲首屆全國"豐收杯"硬筆書法大賽教師組一等獎;首屆"武陵杯"硬筆書法大獎賽銅獎;連獲第七、八、九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三等獎;第六屆"文華杯"硬筆書法大賽金獎;作品入選《今古墨緣擷英》、《中國十年硬筆書法精品大觀》、《中國硬筆書法創(chuàng)新小品精粹》等10多部辭書。書法論文《論硬筆書法的節(jié)奏感》、《硬筆書法創(chuàng)新之我見》、《硬筆行書的章法要領》散見于《中國鋼筆書法》、《硬筆書法報》等專業(yè)報刊!吨袊摴P書法》雜志2000年第七期以"書壇新秀"作專題介紹,工作之余流連于古帖、創(chuàng)作并致力于書法藝術教學。
人物簡介
廖金城(1788~1865),改名鴻荃,字斯和,號鈺夫,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四年(1809)己巳科洪瑩榜殿試一甲第二名。
廖金城進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編修。嘉慶二十一年五月,廖金城為貴州鄉(xiāng)試副考官。嘉慶二十四年八月,以右春坊右贊善,署日講起居注官。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廖金城實授日講起居注官。
道光元年六月,廖金城為陜西鄉(xiāng)試正考官。道光五年十月,以侍讀署日講起居注官,不久,遷任詹事府少詹事。道光十一年二月,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次年,轉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仍留江蘇。第二年,廖金城改任工部左侍郎。后以病解職。道光十五年五月,廖金城署工部左侍郎。改任兵部左侍郎,仍兼署工部事。道光十六年四月,廖金城充任辛未科殿試讀卷官。轉工部右侍郎。道光十八年正月,廖金城署經筵講官。出任為會試副考官。調左侍郎,轉吏部右侍郎,仍留浙江學政。道光十九年三月,廖金城擢升左都御史。為武舉殿試總裁官。十二月,充經筵講官,任工部尚書。當時正議改河道問題,朝廷命廖金城前往,經反復勘察,呈請仍堵漫口,挽歸故道。道光二十年,廖金城又一次充任殿試讀卷官。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廖金城查辦江蘇河工,署理漕運總督,兼署江南河道總督,十二月召還。道光二十三年閏七月,廖金城奉命赴東河,會同鐘祥督辦中牟大工程。九月,督辦東河大壩合龍事宜。十月甲寅,這一天是廖金城60生辰。嘉慶帝賞御書“!薄皦邸弊植⒄渫,賜號文綺。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廖金城充任國史館副總裁官,二月,因牽連于辦中牟大工程不力,革職,以七品頂戴留工程效力。不久,官復原職,加太子少保。道光三十年八月,廖金城以四品京堂候補,不久,充任實錄館總纂官。
咸豐二年九月,廖金城由太仆寺卿,改授太常寺卿。十二月,廖金城以尚書銜退休回鄉(xiāng)。咸豐三年三月,因太平天國興起,朝廷命廖金城與前浙江提督李廷鈺等督辦福建團練事宜。咸豐七年八月,由于防御省城出力,賞廖金城頂戴花翎。咸豐八年三月,鄉(xiāng)民一擁而上,前往廖金城家,將財物搶劫一空。奉諭賞廖金城白銀五百兩,并著該地方官,時常加以問候。
同治二年十二月,廖金城重被宴請赴鹿鳴宴,同治帝又為他加銜,賞太子太保。
同治四年正月,廖金城卒。年77歲,謚文恪。
廖金城也是兄弟三人同在朝為官的鼎盛人家。
中國硬協(xié)會員
廖金城,中國硬協(xié)會員,廣東省硬筆書法協(xié)會理事,東莞市硬筆書法協(xié)會副主席。
硬筆作品在第一回中國硬筆書法大展中獲最高獎;全國第六屆“文華杯”硬筆書法大賽金獎等二十多個獎項。以全新的視野和理念開辟硬筆習字教學新思路,創(chuàng)立“形而聚”習字品牌,開設《“形而聚”楷書、行書習字法》等硬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