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4年畢業(yè)于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醫(yī)學系。1993年12月至1995年10月在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后科研工作,F任哈爾濱醫(y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生物醫(yī)學工程系資深研究員。
榮譽
1997年被選為中國藥理學會最年輕的理事,被聘為《中國藥理學報》第五屆編委。
1995年被黑龍江省委授予“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996年又被黑龍江省委授予“黑龍江省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
1996年被國家人事部及中國博士后基金會評為“全國十佳國氏博士后研究員”。
1998年李柏巖教授榮獲英國劍橋名人協(xié)會評選的“21世紀藥理學杰出成就獎”。同年,被世界最權威的名人錄 (WHOu2019S WHO IN THE WORLD) 收錄。哈爾濱醫(y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
1996年在黑龍江省政府“211基金”正支持下李柏巖教授主持建成全國醫(yī)學院校首家“激光共聚焦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發(fā)表激光共聚焦技術論文五篇。
1999年李柏巖教授又同時受聘于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生物醫(yī)學工程系,作為資深研究員參與組建“計算機電生理及神經生物學實驗”工作,建立心臟壓力感受器的神經生物學調控以及相關離子通道計算機模型,該研究項目對科研成果的評價、未來研究方向的確立、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病因學研究,以及心臟病治療新藥研發(fā)均有及其重要的意義。自實驗室建立以來,共得到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NIH)”等項目資助的研究經費已經超過450萬美元。該項目主要研究主動脈整體及內部結構在受到牽張或壓力改變時的三維計算模型。在該項目中,壓力感受器神經原和心肌細胞共同培養(yǎng),心臟減壓神經單纖維記錄,熒光抗體標記,分子生物學,激光共聚焦,膜片嵌等高精尖技術將被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