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郭啟翼1938年生,山東省泰安市肥城人,1952年畢業(yè)于肥城縣一中。1960年4月以來,歷任黑龍江省雙鴨山京劇團編劇,中學語文教師,黑龍江《小小說》雜志副主編,F(xiàn)為黑龍江省《雙鴨山日報》副刊總編輯。魯人,是他常用的筆名。終生不敢忘故土,他牢記自己是一條鐵骨錚錚的山東漢子。他的生命之路亦同廣袤的山東大地、高聳入云的泰山大脈緊密相連。敘事詩《姑娘,安息吧》,是郭啟新射向文學維納斯的第一支神矢,發(fā)表于1956年《山東青年報》文藝副刊,后被山東人民出版社收入《彩色的詩箋》。于是,這位年少的中學生,把心底的文學之戀熱烈地獻給了高貴的文藝女神。不久,他的紀實散文《老花木蘭》等文藝作品,又相繼問世。
主要事跡
一位年輕有為的學子,竟被裹在斷斷續(xù)續(xù)延伸著的民族悲劇里。他的共產黨員的胞兄郭啟巖,因才華出眾,遭人陷害,蒙太奇般成了“右派分子”。“株連九族”這具民族傳統(tǒng)的桎梏亦凌空落在在鄉(xiāng)間中學代課的郭啟新的身上。他只好踏上“闖關東”的逃亡之路。土沃、山青、水甜的合江雙鴨山,接納了眼迷蒙、塵仆仆的郭啟新,他成了鐵礦一個普通勞動力。一次,鐵礦召開大躍進誓師會,寫會議橫額,卻無人敢握那支粗壯的羊毫。有人力薦文質彬彬的郭啟新。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擎起毛筆,一手漂亮的柳體字,令人刮目相看。像做了一場羅浮梅花的夢,醒來時他已站在為人師長的講臺上。他的中篇小說《青出于藍》在《雙鴨山日報》連載,他隨之成了市京劇團的第一位專職編劇,陸續(xù)寫出了《背水之戰(zhàn)》、《巧斷垂金扇》等大型戲曲,并有詩歌、散文、小說連連問世,成了合江地區(qū)的文藝名人。他又一次發(fā)誓要斬斷與文學維納斯的情絲,是10年浩劫的大魔襲來時,他含淚蹲在灶間,把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一頁頁化成黑色的飛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迎來了文學藝術的春天。他不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了夢寐以求的夙愿,還成了日報社的中層領導,后又任過《小小說》雜志社的副主編、副編審。在20世紀80年代,他先后發(fā)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女刺客》、《火在冰上燃燒》(獲《黑龍江藝術》一等獎)、《愛的旋渦》,中短篇小說《刀痕之謎》、《腫瘤》、《張學良三摔杯》等;《小城喜事》由龍江電影制片廠搬上屏幕,在中央電視臺播映;電視劇《安樂使者》獲省二等獎;短篇小說《打字員的風波》被北京語言學院收為供留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文學教材。進入20世紀90年代,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他的文化科普讀物《臥室的學問》,并先后出版了他的報告文學《祝你揚帆遠行》、《女人不是弱者》、《大廈的支柱》、《甜蜜事業(yè)交響曲》、《印下彩色的年華》等50余篇報告文學。他創(chuàng)作和主編的報告文學集《沖浪人》、《黑土春潮》、《輝煌歲月》、《奮進者的風采》等陸續(xù)出版,其中多篇獲省一等獎。報告文學《李子臣》獲黑龍江省首屆新聞杯特別獎,根據(jù)同名改編的3集電視劇也相繼問世。他撰寫的論文曾多次獲東北三省有關部門一等獎。1998年他撰寫的報告文學《風正一帆懸》在《人民文學》發(fā)表后,次年,在國家權威部門“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50年研討會”上被評為一等獎。2000年5月,報告文學《佟兆啟的啟示》又在《人民文學》刊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