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汀聲,電影技術教育家。1910年9月21日,陳汀聲誕生于江蘇省無錫市。1930年,進入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農民師范專修科學習。1932年畢業(yè),留校工作,任學院實驗廣播電臺研究實驗干事。研究廣播教育和技術。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憑著年輕人的滿腔熱血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其表兄(進步人士)的幫助下,到江西參加蔡廷揩第十九路軍。十九路軍反蔣抗日活動失敗后,他南下到了廣西桂林,任桂林廣播電臺臺長,廣西省教育廳電化教育處主任。以廣播和電影巡回放映方式積極組織宣傳抗日救國運動。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6年回到無錫,受聘于江蘇省教育學院,任電化教育專修科副教授兼科主任。在此期間,陳教授開設了《擴音機》、《電影放映機》等課程,同時積極恢復教學設施和學校實驗廣播電臺,使學院的電化教育專業(yè)很快獲得新生。解放后,陳汀聲工作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更名為蘇南文化教育學院。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當時,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和蘇州美術學校動畫專修科合并至北京電影學校。陳汀聲帶領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師生及相應教學設備來到電影學校,任電影放映師范專修科主任,領導和組織電影放映師資培訓的教學工作。陳汀聲是一位非黨的資深教授,從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尤其對電影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很大成績,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信任。他被選為北京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和第六屆委員。
個人榮譽
1992年北京電影學院授予他最高成就獎“金燭獎”。1994年他又榮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
主要成就
幾十年來,陳汀聲在廣播(播音)技術、電影放映技術、電影錄音技術領域中的研究和教學中做出了很多成績和貢獻。他開設了《電影擴音機》、《電影還音放大器》、《電影放映與還音》、《電聲器件》等課程。他講授的課程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地將先進技術吸收到講課的內容之中,備受學生歡迎。教學之余還編著有《電影放映與還音》一書,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撰寫了《京津兩市的電影院放映質量調查、測試與校正》調查報告,由中國電影技術雜志發(fā)表。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影卷》編委,為電影放映學科組稿,撰寫電影放映辭條。作為《電影藝術辭典》編委,為電影錄音學科組稿和撰寫辭條。
陳汀聲在1958年至1960年期間,曾經調至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研究所放映組及電聲組組長。組織并參與了《全景電影》測試,研制《多路立體聲調音臺》。這些研制工作在當時的電影科技領域中,都代表著先進水平。
個人評價
陳汀聲是民主黨派人士,是民盟北京電影學院支部主任委員。他生于舊社會,親身體驗到舊社會的黑暗與腐敗。親身感受到民族苦難。因此,在當時就有進步表現。他也目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在解放后,更加體會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建設新中國。所以,他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加歷次政治運動。他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做到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陳汀聲是一位非黨的資深教授,從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尤其對電影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很大成績,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信任。他被選為北京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和第六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