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堂邑知縣李靄
李靄[清]字庚云,江蘇銅山(今徐州)人。嘉慶(1796-1820)時以州同知效力河工,盡心堤防,著有成績。官至堂邑(縣制已撤銷,位于今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堂邑鎮(zhèn))知縣。少好學(xué),工書、畫! 《清朝書畫家筆錄》
唐朝黃國公李靄
黃國公李靄是太宗皇帝的侄子,先帝的堂兄弟,為人謙和有禮,謹(jǐn)言慎行,從不仗勢欺人,在江州的威望極高。當(dāng)時,皇帝初登大寶,根基不穩(wěn),對李氏宗嗣本就心存戒懼,一聞此事,登時大怒,未及詳查便派遣內(nèi)衛(wèi)趕赴江州,將黃國公一家捕入京城,滿門抄斬,由此又連坐了近百名李氏后裔。這樁慘案是繼越王之亂后,對李姓家族展開的最大一次清洗。至此,李姓后人幾乎被誅滅殆盡!”
黃國公案的幕后主使是誰?
構(gòu)陷黃國公一家的真正元兇其實(shí)是武則天。
史書記載: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沖,八月于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yīng)。武后分遣丘神績、魏崇裕擊之,樞巴鯖_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