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俊
個人履歷
女,經(jīng)濟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金融與統(tǒng)計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4年畢業(yè)于上海財經(jīng)大學財政金融系。自1985年起在華東師范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并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自1996年起,開始從事投資銀行學的教學研究工作。
2004年1月-2005年1月,由國家教委公派,作為訪問學者赴荷蘭Groningen University研修一年,師從羅伯特·倫辛克教授,從事中國金融與經(jīng)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
作品概述
2000年以來,先后在《金融研究》、《數(shù)量經(jīng)濟與技術經(jīng)濟研究》等國內(nèi)權威、核心刊物上發(fā)表金融、經(jīng)濟類論文十多余篇;著有《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1978-2005中國的實證》(獲上海市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完成國家開發(fā)銀行行業(yè)委托研究項目《國內(nèi)外投資銀行行業(yè)及主要機構研究》中6份研究報告,編著教材《投資銀行學》。
目前研究興趣:金融開放;資本市場;投資銀行;資本運作;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金融計量。
主講課程
1. 投資銀行學(本科生)
2. 國際財務管理(本科生)
3. 投資銀行專題研究(碩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1. 投資銀行
2. 資本市場
3. 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
科學研究
完成項目
1. 1998.12--1999.12 中日合作研究課題, 分課題: “面向21世紀的中國香港、上海、深圳股市的功能定位” (主要參與并執(zhí)筆)
2. 2000.01--2001.01 橫向課題: “風險資本投資在中國的發(fā)展” (獨立完成)
3. 2001.12--2002.12 橫向課題: “中國經(jīng)營者期權激勵相關問題研究” (獨立完成)
4. 2003.03--2003.12 橫向課題: “金融資本與產(chǎn)業(yè)資本結(jié)合方式研究” (獨立完成)
5. 2004.01--2005.01 《國家出國留學基金》課題: “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 中國的實證檢驗” (獨立完成)
6. 2004.01--2005.01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項目: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M&A in Banking” (主要參與)
7. 2008.12--2009.06 國家開發(fā)銀行項目: “國內(nèi)外投資銀行業(yè)及主要機構研究3” (主持)
在研項目
2009.01--2010.12 華東師范大學 專業(yè)核心課程建設《投資銀行學》(主持)
已完成研究報告
1. 《美林控股公司研究報告》, 2009年6月
2. 《雷曼兄弟公司研究報告》, 2009年3月
3. 《摩根控股公司研究報告》, 2009年3月
4. 《高盛集團研究報告》, 2009年4月
5. 《瑞銀集團研究報告》, 2009年4月
6. 《國外投資銀行業(yè)研究報告》, 2009年6月
獲得獎勵
專著——《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 1978-2005中國的實證》, 獲上海市第10次社會科學博士文庫資助出版.
論文著作
期刊雜志
[1] “跨國公司建立最優(yōu)資本結(jié)構的特點”,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1994年12月.
[2] “論中美貿(mào)易關系”, 《上海經(jīng)濟》, 1997年6月.
[3] “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上海經(jīng)濟研究》, 1998年1月.
[4] “美國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 1998年3月.
[5] “香港回歸后, 上海、深圳股市的功能定位”, 《金融研究》, 1998年5月.
[6] “進入新世紀后,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fā)展”, 《光輝的事業(yè), 科學的理論》,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年11月.
[7] “面向21世紀的中國香港、上海、深圳股市的功能定位”, 日本《立正大學季報》, 1999年3月(日語版).
[8] “對中國機構投資者發(fā)展的若干思考”,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1999年6月.
[9] “機構投資者: 美國風險資本業(yè)發(fā)展變化的主導力量”,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01年3月.
[10] “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資本的影響”, 《學術研究》, 2001年9月.
[11] “投資銀行: 收購兼并戰(zhàn)略設計”, 《中國商業(yè)銀行》, 2002年6月.
[12] “中國現(xiàn)階段MBO模式的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03年4月.
[13] “雞還是蛋: 中國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之關系(1992-2004)”,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06年第2期.
[14] “金融體系與經(jīng)濟增長, 來自中國的實證檢驗”, 《金融研究》, 2006年第3期.
[15] “股票市場與經(jīng)濟增長, 一個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數(shù)理分析”,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07年第4期.
[16] “金融政策與資本配置效率, 1992-2005中國的實證”, 《數(shù)量經(jīng)濟與技術經(jīng)濟研究》, 2008年第2期.
[17] “政府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2008年第4期.
會議論文
[1] Xuejun Fanu201a “The Quality Effect of Financial policyu201a Evidence From China.1992-2005”u201a The 19th CEA (UK) Annual
Conferenceu201a CHINES ECONOMIC ASSOCIATION (UK)u201a 1-2 April 2008.
[2] Xuejun Fanu201a Jan Jacobs and Robert Lensinku201a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u201a 1992-2004”
上海論壇2007u201a 2007年5月25-27日.
[3] Xuejun Fanu201a “Bank-Based or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u201a Which is better? Evidence from China”u201a The 16th CEA (UK)
Annual Conferenceu201a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UK)u201a 1-2 April 2005.
教材與專著
[1] 《投資銀行學》, 教材. 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0年8月出版. 獨立完成.
[2] 《經(jīng)企改革與資本運作》, 論文集. 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擔任副主編.
[3] 《金融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 1978-2005中國的實證》, 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出版.
[4] 《投資銀行業(yè)務與功能》, 教材. 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9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