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參加研制出我國首臺自行設計的603水聲探雷器,主持制定《水聲換能器測量規(guī)程》,建立我國水聲換能器高壓校準系統(tǒng)。八十年代進行結構振動與噪聲方面研究,“水下聲基陣--接收相控陣”198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撰有《互易參量計算和靈敏度修正》、《矩形復合板振動和散射聲近場》等論文,主編《聲學理論基礎》。
成就及榮譽
由于教學和科研成就,獲得多次軍工學院,哈船院,哈工程大學的院、校級教學、和科研積極分子和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的獎勵;四次省人民政府和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授予。ú浚┘墐(yōu)秀教師稱號及獎章和一次哈市授予優(yōu)秀教師稱號;一次省委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1989年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和獎章;1991年被授予省勞動模范和獎章;1991年國務院發(fā)結政府特殊津貼證書。2003年被授予從軍工學院到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到哈爾濱工程大學任教50周年榮譽證書;2004年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發(fā)從事標準化工作二十年以上工作者榮譽稱號! 1980年以來教學、科研項目獲獎者有21項(個人獲獎或列名第一者16項),其中國家級三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11項;三等獎2項。分別是:1980年第六機械工業(yè)部二等獎1項,(多單位獲獎,主要參加者);1981年國防科委戰(zhàn)略武器研制三等獎1項,(主要參加者),第六機械工業(yè)部一等獎1項(主要參加者);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項目負責人);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項目負責人),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項目指導,名列第3);1988年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獎1項;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船舶類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1項(皆項目負責人人);1989年黑龍江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個人獎);1991年中船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名列第1),中船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3項皆是項目負責人);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名列第一、多單位合作、哈船院獲單位獎勵證書),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項(個人獎);1996年中船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一項負責、名列第一,另一項指導、列第4),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項目負責);1997年中船總公司(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項目負責)。
教學
教學方面:講授過“水音學”,“聲學理論基礎”,“聲學原理”,“水聲學測量”,“水聲換能器原理”等課程;1978年以來講授碩士研究生課程有,“聲學理論特殊章節(jié)”,“聲學原理”,“水下結構振動和聲輻射”和博士生課程“彈性結構力學及其近代處理方法”,“水下結構聲輻射理論”;培養(yǎng)和指導了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生30余名。曾編著“聲學基礎”(軍工學院1962年出版);“聲學理論基礎”(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1年出版);著“結構振動與聲輻射”(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國內(nèi)、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中文80篇;英文31篇。另外有:機密、內(nèi)部編號論文、報告17篇。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方面:結合科研開拓有關水聲專業(yè)跨學科的新方向機理和應用研究,包括:水下結構振動和噪聲及其控制;水聲計量、校準;以及艦艇、魚雷等水下振動和主要噪聲源識別、判斷等;結合以上方面科研項目研究,鼓勵和培養(yǎng)的研究生(碩士或博士)和年輕教員,(1)具體指導進行跨學科前沿性課題學習和預先研究;(2)參加科研項目邊學習、邊作課題研究,參加包括擬訂申報課題先行工作,文獻檢索、申報指南、立項論證以及制定研究方案、討論試驗計劃和實施方案等,讓他(她)們學會作研究,而不只是當勞動力使用;(3)讓年輕教員成員、當項目副負責人,下一個五年計劃申報后續(xù)任務課題時,就讓他們擔任項目負責;(3)協(xié)助年輕教員申報研究課題,擔當項目負責,自己協(xié)助技術指導;(4)鼓勵、支持和資助研究生參加國內(nèi)、國外學術會議,走出校們、國門,開闊視野;了解和掌握技術發(fā)展新動態(tài);“以文會友”,開展同行學術交流。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都得到評閱專家和評委好評,有的還得到國家獎勵,畢業(yè)后,無論是分配在本校、國內(nèi)、國外,都在他(她)們所在單位里,受到重視并成為教學或技術骨干、學科帶頭或技術領導者,年輕教師也還常常被破格提升職稱,為所在單位教學或科研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