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比利時著名兄弟導演,由哥哥讓-皮艾爾 達登內 (Jean-Pierre Dardenne)和弟弟呂克 達登內 (Luc Dardenne)組成。讓-皮埃爾·戴丹和呂克·戴丹是比利時導演,編劇,制片人,合作制片人,執(zhí)行制片人。他們兄弟二人成名于1996年的《一諾千金》,獲得“十五位導演獎”,該作品獲得了一系列國際大獎。他們有拍攝記錄片的經(jīng)驗,所以該電影細膩地表現(xiàn)了親密關系(父親和兒子的沖突)和社會關系(非法移民)。《羅塞塔》獲得了大獎,該電影講述了一位年輕女子決心為了尋找和保留一份工作的斗爭(1999年嘎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2005年,他們憑著第六部長片電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櫚大獎。雷吉米·雷尼爾在拍攝了《一諾千金》十年之后,在該片中扮演了一個不能承擔父親責任的小混混的角色。
其他翻譯:達登兄弟 達登內兄弟 達爾代涅兄弟
人物生平
1999年,達內兄弟把鏡頭瞄準了一位長期受失業(yè)困擾的女工,《洛塞塔》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備受矚目。年輕的女演員愛米麗·德坎納登上戛納影后寶座,該片奪得當晚最高的“金棕櫚獎”。《洛塞塔》在影評界和票房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導演達內兄弟當即成為焦點。
達內兄弟來自比利時瓦隆地區(qū),是上世紀70年代以激進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身份入行的電影人。1975年,達內兄弟創(chuàng)立了他們的第一個制片公司Dérives,隨后又在1981年成立Film Dérives Productions,到1994年又成立新的工作室Les films du Fleuve。
此時,這對導演兄弟已制作了60多部紀錄片,和其他優(yōu)秀導演進行過多次合作。
1999年,來自比利時的兄弟導演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皮埃爾-達內憑電影《羅塞塔》(Rosetta)成為戛納電影節(jié)的贏家,時隔六年之后,他們再度領取了金棕櫚大獎。影片《孩子》從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21部入圍競賽單元的影片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本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最高獎項,該片講述的是一個卑鄙的小偷曾賣掉自己親生兒子的故事,為觀眾提供了觀察比利時(和歐洲)社會的政治視角。
所獲獎項
達內兄弟在致頒獎感言時,對1月5日在伊拉克失蹤的來自法國解放報的女記者弗洛倫斯-歐伯納(Florence Aubenas)以及她的伊拉克籍導游哈森-哈努納(Hussein Hanoun)表示了自己深深的敬意。
以Emir Kusterica為首的評審團將第二大獎項--評審團大獎頒給了吉姆-賈木許執(zhí)導的《破碎之花》,影片的主人公從自己現(xiàn)任女友身上,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很可能有一個私生子,于是他開始了一段跨國旅程,試圖解開這個謎團。吉姆-賈木許的獲獎時表示:“我將代表所有致力于電影事業(yè)的導演接受這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