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韓正滿解放后,在朝邑縣和大荔縣劇團獻藝和任教。他嗓音請亮,音質(zhì)優(yōu)美,行腔委婉,剛?cè)嵯酀,功底扎實,風姿嫵媚。尤其善于在刻畫人物的身份、氣度和性格上下工夫,以顯細膩傳神之妙。代表劇有《三上轎》、《青風亭》、《鐵獸圖》、《木楠寺》、《賣油郎》等。
正俗社
秦腔科班。民國五年(1916),小商毛玉卿變賣家產(chǎn)作為基金于西安創(chuàng)建。聘請凈角王德榮、張釗南、王庚寅,須生屈景益、高登云、何家彥、蕭金聲、王俊華、伙計紅、劉金聲、曾鑒堂(一支花),丑角侯振堂、王三甲、徐敬民等名角任教,形成強大的師資和演出陣容。民國十五年,由王德榮、屈景益、曾鑒堂、高登云等人執(zhí)教,先后共培養(yǎng)出四期學生。出色的有,甲班:旦角蕭正惠,須生康正中,武生張正武,小生靖正恭、楊正福、張正碧、張正聲、韓正滿;乙班:旦角李正敏、張正衡、莊正中、景正銘、田正志,須生康正俗、李正瑞;丙班:旦角李正華,須生李正斌、老旦范正才,丑角魏正風、劉正平、王正熙、楊正俗等。尤其是旦角李正敏自出科之后,十數(shù)年一直是該社的臺柱,其嗓音甜美,風格獨樹一幟,被譽為“秦腔正宗”。演出拿手戲有《五家坡》、《斷橋》、《白玉鈿》等。民國二十四年,上海百代公司為他灌制了《探窯》、《趕坡》、《走雪》、《游園》、《血淚鴛鴦》、《斷橋》、《店遇》、《黛玉葬花》、《二度梅》等戲唱片。民國二十五年,正俗社終因社長毛玉卿不善經(jīng)營,負債累累,只好將戲箱轉(zhuǎn)讓任閣臣經(jīng)營。任閣臣出任后,聘王漢任總管負責社務(wù),招收學生,繼開了丁班。出色的學生有:武生高正保,須生王正民、田正武、周正俗,旦角張正聲,凈角申正坤等。民國二十九年,正俗社社內(nèi)十分混亂,學生四分五裂,演出極不景氣,藝人紛紛離社,終告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