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馬赫迪(Mahdi),阿拉伯語音譯,又譯:麥海迪,意為“蒙受引導者”或“被引上正道的人”。根據(jù)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圣訓》預言:他是世界末日來臨前的一個有宗教領袖性質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領袖,他降臨世間,根據(jù)神圣的教法治理亂世,伸張正義,鏟除暴虐,整頓伊斯蘭教內(nèi)部的全部分歧,復興伊斯蘭教的信仰,開創(chuàng)新紀元,在位7年。他出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發(fā)圖買的后代中。什葉派對馬赫迪的看法與遜尼派有分歧,什葉派認為隱遁的伊瑪目就是必將再降世的馬赫迪。
起義頭領
蘇丹民族英雄,反英武裝起義領袖,馬赫迪國的創(chuàng)立者。原名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伊本·阿卜杜拉。出生于棟古以南拉巴卜島的一個造船工人家庭。童年接受伊斯蘭教育,青年時以博學、虔誠著稱。他苦心修行,游歷傳教,熟悉人民疾苦。1881年 6月自稱先知派來的馬赫迪(即伊斯蘭教的救世主),提出國家獨立,反對英、埃統(tǒng)治的主張,號召人民起來開展圣戰(zhàn)。同年 8月領導人民武裝起義,首戰(zhàn)告捷后,迅速轉移到西部科爾多凡山區(qū),并以此為基地,迎戰(zhàn)前來討伐的英埃軍。1883年 1月,指揮起義軍攻占了科爾多凡省首府歐拜依德城。同年 11月,串起義軍在歐拜依德以南的希甘地區(qū)設優(yōu),全殲英將?怂菇y(tǒng)率的埃軍 1萬人,粉碎了英埃軍圍殲起義軍的計劃。12月,達爾富省省長斯拉丁投降,赤道省省長施尼策爾退至中非地區(qū),起義軍直通蘇丹首都喀土穆,聲威大振。
1884年1月,英國政府決定派戈登增援蘇丹。戈登于 2月抵喀土穆后,一面收買人心,一面加強城防,準備固守待援。馬赫迪拒絕英國誘降,在首都外圍繼續(xù)打擊敵人,于3月切斷了喀土穆與開羅的聯(lián)系,4月迫使加扎勒河省省長勒普頓投降,5月又占領了北部的重要城市柏柏爾。1885年 1月26日,他率起義軍攻克首都喀土穆,擊斃英殖民總督戈登。兩天后,英援軍被迫撤出蘇丹。攻下喀士穆后,建立了以馬赫迪為元首的新國家----馬赫迪國,定都恩圖曼。同年6月,馬赫迪卻突然病死,年僅41歲。臨死前,他指定其戰(zhàn)友阿卜杜拉為繼承人。此后,阿卜杜拉繼續(xù)捍衛(wèi)民族獨立斗爭達13年之久。
馬赫迪善于鼓動,精于謀略,長于進攻,為蘇丹的民族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功勛,被蘇丹人民尊為“獨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