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琉璃明王,姓高氏,諱類利,或云孺留(?—18年),高句麗開國君主朱蒙(東明圣王)的長子,母親為扶余國禮氏夫人。他在東扶余出生長大。后來由于在東扶余受到壓力,與母親一同前往高句麗投奔朱蒙。朱蒙逝世后,于公元前19年繼任為高句麗的君主。有關(guān)琉璃王及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于《三國史記》。而《三國志·魏書》有關(guān)這段時(shí)期的記載與之差異頗大,故難以相合。公元12到18年,被王莽貶為下句麗候。 三國志中多以太祖王之后的歷史為主,而后來的北朝魏書又追述了高句麗開國的神話。所以在北史之前的歷史記載中并沒有朱蒙極其兒子的故事。
生平
類利之父朱蒙原為東扶余人,棄國往南建高句麗。類利于東扶余長成后,與其母禮氏一同出逃至高句麗,并被立為太子。當(dāng)時(shí)朱蒙封召西奴為妃,育有兩子,分別是溫祚和沸流,由于類利立為太子,兩人地位不保,于是南遷,后來溫祚另建了百濟(jì)王國。 西元前3年,類利將國都從卒本遷到國內(nèi)城。 有一首詩名為《黃鳥歌》相傳是類利的繼室雉姬與禾姫爭寵,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類利追之不及,有感而發(fā)所作,流傳至今。其詞曰:翩翩黃鳥,雌雄相依。念我之獨(dú),誰其與歸? 不論傳說的故事正確與否,以此推論可知東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麗)和南扶余(即百濟(jì)統(tǒng)治階層,底層為另一民族的三韓人)三者系出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