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格拉赫1928年出生于德國 萊比錫市,二戰(zhàn)期間加入反納粹抵抗運動。1943年,15歲的格拉赫創(chuàng)建了反納粹青年組織,第二年3月,他因涉嫌暗殺希特勒密謀活動被捕。戰(zhàn)后,格拉赫參與組建民主德國自民黨。
從1951年到1954年他在德國國家科學和法律研究院學習法律 。在1964年,他得到了一個博士學位,在1984年成為教授。
戰(zhàn)爭結束后,他成了參與政治,在1950年代,他擔任 萊比錫市長職務。
從1951年到1953年他是LDPD的副主席,從1954年到1967年,他是LDPD的秘書長。1967年,在自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黨主席。但兩德統(tǒng)一后,格拉赫的政治地位被邊緣化。在LDPD1967年黨的代表大會格拉赫當選主席,直到10 1990年2月10日。1989年12月接替 埃貢·克倫茨擔任民德國務委員會主席。
人物經(jīng)歷
1989年10月13日,作為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兼自民黨主席的格拉赫率先抨擊統(tǒng)一社會黨(民主德國執(zhí)政黨)在政治舞臺的壟斷地位,他在自民黨機關報《晨報》上發(fā)表的批評文章引起了轟動。幾天后,民主德國領導人 昂納克被罷免,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墻被推倒。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接替 昂納克的 埃貢·克倫茨只擔任了數(shù)周民主德國領導人便被迫下臺。1989年12月6日,以改革派政治家形象出現(xiàn)的格拉赫當選國務委員會主席,成為民主德國首位非共產(chǎn)黨人的 國家元首。
作為自由民主黨黨首,格拉赫的政治主張清晰顯現(xiàn)。進入上世紀80年代中期后,格拉赫大力支持前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發(fā)起的自由化運動。《明鏡周刊》稱,在 國家元首任內(nèi),格拉赫積極推動民主德國改革,1990年3月,民主德國舉行了首次議會自由選舉。美聯(lián)社認為,盡管格拉赫只擔任了數(shù)月民主德國 國家元首,但他為兩德統(tǒng)一鋪平了道路。1990年4月,格拉赫將民主德國 國家元首一職讓給了人民議院主席 薩賓娜·伯格曼·普爾,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被廢除。沒過幾個月,東西兩德宣告統(tǒng)一。
晚年生活
1990年德國統(tǒng)一之后,原民主德國地區(qū)的部分自由主義政黨組織也加入進德國自由民主黨!栋亓殖苦]報》稱,1993年,合并后的自民黨譴責民主德國自民黨成員曾為蘇聯(lián)情報機關工作,格拉赫否認這些指控,隨后憤而退黨。實際上,奉行 威斯巴登基本原則的自民黨已與格拉赫的政治理念大為不同。他在退黨后,轉而加入了統(tǒng)社黨的繼承黨民主社會主義黨(民社黨),這個主要由民主德國人創(chuàng)建的黨很快在德國政壇再次崛起,格拉赫雖未再次走到政治前臺,但他開始與一些前民主德國領導人合著有關民主德國的書籍,希望“還原被扭曲的民主德國歷史”。
不過他的那本《柏林的另類歷史論述》,也被德國知識界認為是“有意漂白民主德國統(tǒng)社黨領導層”,格拉赫則在書里形容當今德國是“法西斯”。
因病去世
2011年10月17日,民主德國最后一位國務委員會主席(相當于總統(tǒng)),曼弗雷德·格拉赫(Manfred Gerlach)在柏林去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