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和碩智親王

    和碩智親王

    和碩智親王,大清親王爵位。嘉慶十八年(1813年),清仁宗嘉慶帝颙琰次子綿寧(后改名旻寧)被封為和碩智親王。即后來的道光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屎笙菜希乔灞腙P后的第六個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簡介

    道光皇帝原名綿寧,他從小即十分聰明,據(jù)說是乾隆帝最疼愛的孫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天理教癸酉之變,取出宮中禁用的鳥銃,連殺二敵的英勇表現(xiàn),封為“智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卒,綿寧繼位,因為擔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所以改名旻寧,定年號為道光。即位時正值鴉片泛濫,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制。之后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道光帝戰(zhàn)守無策,時和時戰(zhàn),清朝戰(zhàn)敗于英國,并與英人簽訂近代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開放五口通商。

    道光帝一生儉樸,所穿龍袍甚至是宮內(nèi)舊料所制,“衣非三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nèi)務府掌司各官,皆有u2018臣朔饑欲死u2019狀。頌之者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睗M朝文武亦因此投其所好,所穿朝服故意打上補丁,以示清廉。曹振鏞是道光帝第一重臣,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兇災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甚至鴉片戰(zhàn)爭時,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戰(zhàn)功,“戰(zhàn)敗后的廣州,并沒有像通常那樣死氣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地互賀升遷”,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yōu)敘”,賞白玉翎管。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薄耙晕份邽樯,以柔靡為恭!保熬┕僦k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蹦酥撂教靽,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道光朝稍可稱善的政績是用陶澍改革鹽法,革除了壟斷商販的束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位三十年,終年68歲,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封王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首領林清率200多教眾,在宮中太監(jiān)的內(nèi)應下,由東、西華門攻打紫禁城,其中30教眾進入西華門,攻到乾清門前橫街的西門隆宗門,一些人試圖越墻打進皇帝住的養(yǎng)心殿。這時,旻寧正在上書房讀書,聞聽前面發(fā)生變故,立即命令侍從投入戰(zhàn)斗。當他趕到養(yǎng)心殿階下,發(fā)現(xiàn)對面屋頂上有兩個人影,立即開槍射擊,將他們擊斃。激戰(zhàn)進行到中午,攻進宮中的教眾因寡不敵眾,全部捕獲或擊斃。

    和碩智親王

    正由承德避暑山莊回北京路上的嘉慶帝,聞訊極為震驚,當?shù)弥獌鹤右崖时娖较⒘吮﹦樱顬楦袆,當即封旻寧為“”,并下定決心,確定旻寧為皇位繼承人。并賜給旻寧這枚金光璀璨的和碩智親王金印。與金印同時賞賜給旻寧的還有和碩智親王金冊。和碩智親王中的字,就表現(xiàn)出了嘉慶對機警勇敢的旻寧的贊賞。

    繼位風波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到熱河秋狝,命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這年他六十一歲,“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圣躬不豫”。當天,嘉慶帝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病情嚴重,當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fā)腦、心血管病而猝死。

    祖制家法

    嘉慶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后,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立儲敕書,但是,當時并沒有這樣做。據(jù)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狝,“甫駐蹕,圣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內(nèi)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后在道光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里找到了傳位詔書,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后,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學者認為“u2018匣u2019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征信!贝藶闅v史疑云之一。

    宗室建議

    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禧恩,建議由旻寧繼位!肚迨犯澹谑异鱾鳌酚涊d:“仁宗崩于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nèi)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勛,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朱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并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啟匣,否則,托津、戴均元等就不會“猶豫”而不表態(tài)。所謂“公啟匣,宣示御書”之說,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內(nèi)務府大臣,按“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墒撬譃槭裁催`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云之二。

    太后懿旨

    孝和;屎,鈕祜祿氏。她在北京皇宮驚悉嘉慶崩于熱河行宮噩耗時,便發(fā)出懿旨: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xiàn)隨行在,自當上膺付托,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懿旨,對于旻寧嗣位,關系極為重要。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激不盡!也是因為這個做法,讓母子二人后來的感情更加親近,后來所有正史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匣之事。道光復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圣躬不豫,至戌刻大漸……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nèi)務府大臣,恭啟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tǒng)。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矢浮⒒誓,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諭……謹將匣所藏皇父朱諭,恭呈懿覽,謹繕折復奏,恭謝慈恩。七月二十九日。”當年康熙繼位,是孝莊太后的意思,但孝莊太后是用順治遺詔名義宣布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義。孝和皇太后指令旻寧繼位雖被后世稱頌為無私之舉,但這在當時是違背“祖制”、“家法”的,況且太后如何能肯定嘉慶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旻寧?如果懿旨同遺詔發(fā)生矛盾怎么辦?此為歷史疑云之三。

    親王金印

    和碩智親王金印印臺近正方形,底面11.3×11.5厘米,臺高3.6厘米,紐長17.5厘米。形象為龍首、龜身(尾爪均為龍)的赑屃(音同必系)為鈕。赑屃是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故遣之負碑。印面為陰刻篆書陽文,一半為漢文,一半為滿文,共12字,字體首尾開叉,別具一格。

    金質鑄造,成色60%,重量9925克。聶懇作紐,半臥立,龜背邊飾連續(xù)雷紋,中六棱形,抬頭,張嘴露齒,卷舌,雙目圓睜,獨角,龍須伸曲,龍尾上翹,微曲,頸、腿、尾上鑿滿小三角印,四足四爪。

    家族成員

    后妃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1781---1808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0---1833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生咸豐帝1808---1840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1812---1855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1866

    彤貴妃舒穆魯氏1817---1875

    ·佳貴妃郭佳氏1816---1890

    ·成貴妃鈕祜祿氏1813---1888

    ·和妃納喇氏,?-1836

    祥妃鈕祜祿氏初事宣宗,為貴人1808----1861

    ·常妃赫舍里氏,初為貴人,歷咸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常妃。咸豐十年(1860),當英法聯(lián)軍侵入時居圓明園,驚嚇而卒。

    ·珍嬪(1804-1829)赫舍里氏,滿洲鑲藍旗,生于嘉慶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廣東按察司按察使,母伊爾根覺羅氏

    ·恬嬪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嬪,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順嬪失其氏,初為常在,歷咸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順嬪。同治七年(1868)卒。

    ·豫嬪尚佳氏(1816---1897),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咸豐時尊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皇祖豫嬪,光緒年間卒。

    ·恒嬪蔡佳氏,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恒嬪,光緒二年(1876)卒

    ·平貴人趙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

    ·定貴人孫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

    ·李貴人李氏(1827---1872),內(nèi)務府六庫郎中善保女

    那貴人那氏(1825---1865),正白旗托永武管領下,原藍翎長那俊之女

    ·蔓常在姓氏未知

    睦答應姓氏未知滿洲正黃旗,十月二十八生

    官女子一位

    官女子姓氏未知

    子女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1808-1831)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奕緯生,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咸豐即位后,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1826-1827)順和郡王,幼殤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1829-1829)慧質郡王,幼殤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道光皇帝繼位人,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不予贅述。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惇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惇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惇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1833-1898)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文宗繼位奉宣宗遺照封奕訢為和碩恭親王。光緒二十年任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nèi)廷行走。光緒二十四年薨,年66歲,謚曰“忠”。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醇賢親王,光緒帝生父,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和碩親王。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1844-1868)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壽命:25歲,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咸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鐘郡王,卒后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后,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1845-1877)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卒時間: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至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二月初八;壽命:33歲。宣宗第九子。文宗即位,封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nèi)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nèi)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無子,以愉恪郡王允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后,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后,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子溥伒為后,封貝子。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為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嬪,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封,無名。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殤,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寢,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附請移葬藩部,不許。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tǒng)。咸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兒中排序第四,她的三個姐姐都相繼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義上的長女,因此道光對她比較寵愛,她的地位也極其尊崇。這從道光十九年發(fā)的一道上諭可見一斑。道光十九年命軍機大臣等,傳諭乾清宮內(nèi)殿、圓明園總管太監(jiān)等知之:“嗣后無論官私大小事務,有應啟知皇后者,除本宮、四阿哥、四公主事務外,其余俱著先行奏聞,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边@道上諭中所說的四阿哥即后來的咸豐皇帝,四公主即壽安固倫公主,可見壽安固倫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術。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tǒng),尋兼內(nèi)務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nèi)務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tǒng),三年(1864)再兼署內(nèi)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后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統(tǒng),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tǒng),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卒,謚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殤,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tǒng),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賜令改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wèi),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tǒng)、薦官至護軍統(tǒng)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tǒng),管神機營事務,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嬪,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

    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殤,未封,無名。

    相關事件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律勞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查禁鴉片

    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是封建的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ǖ闹袊霓D折點。

    TAGS: 中國歷史 親王
    名人推薦
    • 付忠貴
        付忠貴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日戰(zhàn)爭期間,隸屬山東魯北游擊軍,是為該游擊隊伍之總司令。他于1938年9月23日陣亡于山東! 
    • 彭士量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1943年11月15日),號秋湖,湖南瀏陽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暫五師中將師長。彭士量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深得部屬愛戴...
    • 陳丹淮
      陳丹淮,中國的偉大軍事家、革命家陳毅之子,1943年生于江蘇淮南黃花塘。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2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 李菁玉
      李菁玉同志(1911——1972)河北南宮十里鋪人,原名李玉滄,曾化名李昌、李紹基、陳菁玉等。
    • 葉青山
      葉青山福建長汀人。1927年入汀州福音醫(yī)院學習。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 黃思沛
      黃思沛(1910-)江西寧都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紅八軍四師一營一連連長、二十六師六十一團營...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