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陳枚 字載東,號殿掄,晚號枝窩頭陀,婁縣(今上海市松江)人。畫初學(xué)宋人,折衷于唐寅,參以西洋法,能于寸紙尺縑,圖群山萬壑,以顯微鏡照之,峰巒林木,屋宇橋梁,往來人物,色色俱備,其用筆之妙,與巨幅同。雍正四年(1726)以供奉內(nèi)廷勞,賞內(nèi)務(wù)府掌義司員外郎銜。乾隆元年(1736)與孫祜等同繪清明上河圖,乾隆七年(1742)嘗作鴉飛馬健圖。生平簡介見《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1年,第1006頁。
人物生平
(公元十八世紀)〔清〕字載東,號殿掄,晚號枝窩頭陀,婁縣(上海松江)人,陳 桐(字石生,號筠亭)弟,生卒年不詳。曾與兄北上同寓京師,終日臨摹宋、元名跡,畫院待詔小陳相公見其畫,遂成莫逆之交,并薦于朝。
雍正四年(1726)供奉內(nèi)廷,賞內(nèi)務(wù)府掌儀司員外郎銜。其畫傳統(tǒng)功力較深,受宮廷畫派影響并參用西法,能于寸紙尺縑圖群山萬壑,所作以放大鏡照之,峰巒林木、屋宇橋梁、往來人物皆色色俱備,用筆之妙可與巨幅同。畫跡有乾隆元年(1736)與孫祐、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人同繪《清明上河圖》卷,五年與丁云鵬、孫祐等六人合作《慶豐圖》卷,九年又合作《丹臺春曉圖》卷,皆著錄于《石渠寶笈》。
傳世作品有雍正六年(1728)作《寒林圖》軸、九年(1731)作《山水圖》軸、乾隆七年(1742)作《古樹鴉集圖》軸著錄于《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雍正八年(1730)作《寒林覓句圖》軸、乾隆三年(1738)作《月漫清游圖冊》(十二開)藏故宮博物院;另有《四時佳興圖》冊等。后傷目居杭州西溪以終。弟陳桓,字岱門,號破瓢、石鶴,能詩亦精繪事。
陳枚作品選:
本圖描繪了宮廷仕女尋梅、賞花、吟詩、玩月的深閨享樂生活。每對開均有梁詩正七言詩,更臻詩情畫意。筆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畫皆參用西方暈染,設(shè)色妍麗,是陳氏人物畫代表作。此選四幅,之一為《月下賞梅》,之二為《秋庭觀繡》,之三為《青桐聚戲》,之四為《游湖賞荷》。陳枚 絹本設(shè)色 縱37厘米 橫31.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