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林佩環(huán),清代女詩人,名頎,字韻征,號佩環(huán),順天大興(今北京市)人,成都鹽茶道林西厓(名儁,官至四川布政使)之女,母親姜氏。佩環(huán)系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張問陶繼室。時張問陶正值功名受挫,命運(yùn)乖戾之際。順天鄉(xiāng)試落第,發(fā)妻和長子又相繼去世。林西厓仰慕張問陶才華,將其招贅入門;船山作《丁來九月贅成都鹽茶道署,呈外舅林西厓先生》,有句“黃河九曲終千里,大鳥三年始一鳴。慚愧祁公能愛我,夜窗來聽讀書聲!敝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林佩環(huán)也不嫌其窘困,身心相許,結(jié)成連理。佩環(huán)工詩善畫,其夫張問陶曾嘆道:“一編盡有詩情味,夫婿才華恐不如”。林佩環(huán)畫作今已不見,其詩現(xiàn)存一首《贈外》。胡傳淮《張問陶年譜》《張問陶研究文集》,載有其事跡。
詩作軼事
張問陶、林佩環(huán)婚后伉儷情深,愛意纏綿;詩酒唱和,如神仙美眷。張問陶寫《春日憶內(nèi)》,詩中一片相思,十分柔情:“別后方知春有夢,書來惟許月同看”;他寫詩夸夫人:“我有畫眉妻,天與生花筆。臨稿廣寒宮,一枝寫馨逸!,“雪窗夜話卿憐我”,“車中婦美村婆看,筆底花濃翠墨勻”,“學(xué)書且喜從吾好,覓句猶堪與婦謀”等等,而林佩環(huán)對夫君更是后恩愛彌深。
有一年冬天無事,張問陶為夫人林佩環(huán)畫像,林佩環(huán)即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
修到人間才子?jì)D,不辭清瘦似梅花。
張問陶也依韻和詩一首:
妻梅許我癖煙霞,仿佛孤山處士家。
畫意詩情兩清絕,夜窗同夢筆生花。
由于遂寧張氏家族歷來子女較多,人丁興旺。但到了船山這一代,只有小弟問萊有一幼子。兄亥白有二子知浚、知稼,均早卒。佩環(huán)連生四女,未有男嗣,張問陶于嘉慶十六年(1811)辭官,攜妻移居蘇州時偷納一小妾為續(xù)香火,并故意讓林佩環(huán)和自己的小妾偶遇于虎丘亭,佩環(huán)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與這位小妾聊了個盡興。張船山在一旁暗自得意,曾賦詩一首:
秋菊春蘭不是萍,故教相遇可中亭;
明修云棧通秦蜀,暗畫峨眉斗尹邢;
梅子含酸都有意,倉庚療妒恐無靈;
天孫冷被牽牛笑,一角銀河露小星。
知音夫妻
張船山與林頎是中國古代十大知音夫妻之一
林頎,字韻徵,號佩環(huán),有“四川才女”之稱。
張問陶,字船山,一字柳門,又字樂祖,號船山,乾嘉時期主張性靈的重要詩人之一。
張船山除了詩作為被譽(yù)為“有清二百余年蜀中詩人無出其右者”,書畫也堪稱一代名家。船山初婚是21歲時,娶妻周氏,婚后兩年周氏病故,幼女阿梅也夭折。幸而船山否極泰來,結(jié)了才女緣,周氏去世不到一年,成都通省鹽茶道林俊將美慧多情、工詩善畫的女兒林頎許配與他。船山《硯緣詩四首》其四寫道“袖中已遂襄陽癖,林下猶逢謝女才。娶婦也須無俗韻,生兒應(yīng)免出凡材!痹娎锍浞直憩F(xiàn)出對這位可為之畫眉、可與之討論讀書畫的佳人才女的高度欣賞和深切愛意,得遇知音的遂心得意之情流露不盡。船山25歲進(jìn)京趕考,中第后又留京學(xué)習(xí),離別的日子里小夫妻相思情重,船山頻以詩詞相寄,《春日憶內(nèi)》曰“房幃何必諱鐘情,窈窕人宜住錦城。小婢上燈花欲暮,蠻奴掃雪帚無聲。春衣互覆宵寒重,繡被聯(lián)吟曉夢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
理學(xué)盛行的明清,狎妓者不少,直言愛妻終是少數(shù),船山大膽向封建觀念挑戰(zhàn),不諱房幃鐘情,益顯純潔。數(shù)年后船山與林頎一起再度入京,愛妻相隨,奔波也甜蜜,《車中贈內(nèi)》詩說“春衣互覆五更寒,鈴語遙遙夢轉(zhuǎn)安。一笑車箱穩(wěn)如屋,閉門終日坐相看!
《斑竹塘車中》詩說 “翕翕紅梅一樹春,斑斑林竹萬枝新。車中婦美村婆看,筆底花濃醉墨勻。理學(xué)傳應(yīng)無我輩,香奩詩好繼風(fēng)人。但教弄玉隨蕭史,未厭年年踏軟塵。”生活安定后,他們的日子“婢解聽詩妻解和,頗無俗韻到閨房”,溫馨又清雅,盡管船山很想得子,但為官期間一直沒有娶妾,晚年為了子嗣曾密蓄一妾,林頎知道后不免因愛陡生醋意,船山煞是后悔。雖有此小風(fēng)波,二人的感情始終無間,更傳為佳話的是,船山在一個冬日為林頎畫像,船山自云“得其神似而已”,而林頎已芳心繾綣,在像上題詩說“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修到人間才子?jì)D,不辭清痩似梅花!贝接趾驮弧捌廾吩S我癖煙霞,仿佛孤山處士家。畫意詩情兩清絕,夜窗同夢筆生花!贝脚c林頎的這份美好姻緣在文士中引起了普遍的艷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