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汪涌豪,浙江鎮(zhèn)海人。1962年6月20日生于上海,1989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F(xiàn)為該系教授,文藝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2001年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1999年上海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和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2000年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2005—2006年為神戶大學特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兼治古代哲學與史學。著有《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 (1994年)、《當代視界中的文論傳統(tǒng)》(2003年)、《批評的考究》(2003年)和《中國游俠史》(中文版2001年、日本版2004年) 、《游俠人格》(大陸版1996年、臺灣版1997年)等八種,主編有《中國詩學》(4卷 1999年)、《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20種 2007年)等三種。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多項。
研究范圍
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古代文學、美學及文學批評史的教學和研究,對先秦至清代詩文創(chuàng)作均有論及。尤注重結合古代文學形式構成本身,對歷代文學創(chuàng)作批評中表現(xiàn)出的文學觀念、術語和范疇,作全面系統(tǒng)的清理。主編了四卷本《中國詩學》。所撰《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一書,結合書畫和詩文理論,探討"風骨"范疇的內涵,被稱為是有總結意義的專著!端究請D辨?zhèn)巍?與陳尚君合作)一文,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強烈的反響,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三等獎。所著《范疇論》旨在全面清理中國古代文論范疇的發(fā)生發(fā)展歷史和系統(tǒng)特征,被專家推稱為全方位拓展該項研究的重大收獲和升堂入室的標志,為此,獲得1997-1999年度上海市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此外,頗注意打通文史,在更廣泛的背景上把握研究對象。所著《中國游俠史》、《游俠人格》(與陳廣宏合作)、《中國游仙文化》(與俞灝敏合作),在該領域引起很好反響,有的被專家推稱為"填補空白之作"。另有相關論文近百篇。曾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三等)。上海市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1998年至2000年,曾受聘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與港、臺和美、俄、韓、日本等國同行有較廣泛的學術聯(lián)系。
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中國游俠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游俠人格》(兩人合作,第一作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
《皇權外的拯救》,沈陽出版社1997年。
《中國游仙文化》,法律出版社1997年。
《中國流派文學精品文庫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兩人主編,為副主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
《歐蘇古文派文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
《歐陽修文選》(兩人合作,第一作者),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范疇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中國詩學》(兩人合作,第一主編),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
主要論文
《建國以來〈文心雕龍〉研究綜述》(《復旦學報》1984.5)
《談屈原對先圣的稱賞》(《探索》1985.4)
《對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幾點檢討》(《文學遺產》1986.3)
《中日學者〈文心雕龍〉學術討論會綜述》(《復旦學報》1985.1)
《論劉勰的美學觀》(譯)(《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一輯,1986)
《談沈約對〈文心雕龍〉的稱賞》(《文史知識》1986.11)
《對文學批評研究當代性的思考》(《語文導報》1987.3)
《中國古文論雜文學體制原因探析》(《探索與爭鳴》1987.6)
《范蔚宗謀反一事辯正》(《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8.2)
《什么是古體詩》(《古典文學知識》1989.2)
《中國古代美的概念》(譯)(《文藝理論研究》1989.2)
《論古典文學中范疇研究的意義》(《古典文學知識》1989.2)
《重論司馬相如及其賦》(《思想戰(zhàn)線》1989.4)
《學必求其心得 業(yè)必貴于專精》(《古典文學知識》1989.4)
《論唐代風骨范疇的盛行》(《文學遺產》1990.1)
《宋元以來風骨范疇的意義演變》(《復旦學報》1990.2)
《義理o考據o詞章》(《復旦學報》1990.4)
《韓非子政治思想的哲學批評》(兩人合作,第一作者,《遁世與救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3)
《〈詩經〉時代愛情婚姻自由說駁議》(《殷都學刊》1991.3)
《時代新潮激蕩下的弘通文學觀》(《復旦學報》1991.6)
《朱彝尊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現(xiàn)代思考》,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10)
《〈文心雕龍〉研究的新收獲》(《文心雕龍研究》第六輯1992.1)
《荒地上的耕耘》(《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2)
《朱彝尊詩歌批評特色論》(《殷都學刊》1992.3)
《班固史學思想新探》(《思想戰(zhàn)線》1992.5)
《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研究的扎實推進》(《文學遺產》1992.5)
《格調范疇的意義》(《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六輯1992.12)
《古代游俠任俠行義活動之考究》(《殷都學刊》1993.3)
《古代游俠日常生活之考究》(《殷都學刊》1993.4)
《風骨非風格辨》(《陰山學刊》1994.2)
《古代游俠社會關系之考究》(《殷都學刊》1994.2)
《古代游俠社會關系再考究》(《殷都學刊》1994.3)
《書學風骨論的邏輯內涵和意義演變》(《書法研究》1994.4)
《古代游俠人格特征之考究》(《殷都學刊》1995.1)
《顧易生與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史研究》(《陰山學刊》1995.2)
《詩歌理想范型的構建》(《中國詩學》第四輯1995.10)
《荀子非明道征圣宗經說先驅駁議》(《中文自修》 1995.11)
《古代游俠人格特征再考究》(《殷都學刊》1996.1 )
《論與司空圖詩論異趣》(《復旦學報》 1996.2)
《頹敗線上的悲憫(《復旦學報》1996.3)
《一個科研基地的誕生》(《復旦學報》1996.6)
《司空圖辨?zhèn)巍罚ㄅc陳尚君合作,第二作者,《中國古籍研究》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李漁的倫理哲學觀》(譯)(《中西學術》第二期 ,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我們該如何闡釋歷史》(《 復旦學報 》1997.1)
《文學批評要繁榮不要熱鬧》(《山西發(fā)展導報》1997.1.21)
《司空圖論詩主旨新探-兼論其與<二十四詩品的區(qū)別 中國詩學="中國詩學" 第五輯="第五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司空圖詩學理論再評價》(《文匯報》1997.1.21)
《司馬遷"先黃老而后六經"析論一兼論司馬談對其思想的影響》(《殷都學刊》 1997.2)
《發(fā)見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獨特會心》(二人合作,為執(zhí)筆者,《社會科學戰(zhàn)線》 1997.5)
《文化視覺中的游俠人格》(《文匯報》1997.7.29)
《唐五代文史研究的中堅》(《古典文學知識》1997.4)
《古典的命運》(《海上論叢》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初唐四杰的生命感懷》(《原學》第六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中國文化的整合特色及其當代意義》(《中國學研究》第二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宋人尚淡理論內質及成因之考究》(《中國文學論集》,日本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1998)
《古代繪畫風骨生成理論述略》(《朵云》第四十九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中國古代文學范疇的潛體系特征》(《海上論叢》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國古代文論范疇的統(tǒng)序特征》(《文學評論》2000.3)
《"天人合一"學說的意義及其當代命運》(《回顧與展望》,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范疇研究三人談》(《文學遺產》2000.4)
當前研究課題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更新研究,即打破按朝代順序一家一派的歷時描述,在系統(tǒng)掌握古人文學觀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文學理論的整體特征和獨特品格,作出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論述。成果形式為專著《中國人的文心》。
中國古代形式批評研究,即從語言到體式,對長期以來不為人重視的古代形式理論和范疇,如氣象理論和"氣象"范疇,血脈理論和"血脈"范疇,等等,作出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以完全古文論體系的整體建構。成果形式為專著《語言的文學觀》。
中國古代游俠與游仙文學研究,即在原先《中國游俠史》和《中國游仙文化》的研究基礎上,對古代文學作品中游俠、游仙的主題及其表現(xiàn)方式,其與古代中國人的人生理想和審美趣味的關系,作出論定。成果形式為專著《中國文學中的游俠、游仙主題》
相關文章
聽汪涌豪談書,會想起愛倫堡的那本《人·歲月·生活》。書籍之于汪涌豪,仿佛另有一種更加親近的氣質。這種氣質經由時間打磨,愈發(fā)悠長,猶如陪伴自己度日的家人。“翻過的書頁上,都是歲月,都有感情。”汪涌豪也這么說!⊥粲亢赖臅,分散在三個地方:母親家、女兒家和自己家。“母親那里基本是些舊書,尤以求學時買的老商務的《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和《萬有文庫》為多!比缃裨谧约覙巧戏胖,基本都是手頭拿來就能用上的那種。這些書雖然有的比較時新,但仍有歲月陪伴:簡潔硬朗的書架上,兩個陶瓷壇子尤其好看——“母親給的。以前家里拿來放吃物的,從來被我惦記,現(xiàn)在送給我了!薄艠愕奈锛W陨l(fā)人間的美,那是專屬上海老一輩的安樸之美。
汪涌豪最鐘愛的書,是一本民國版的《古文觀止》。鐘愛的理由也是因為歲月:這本書是由他已故的父親從文廟淘來的,繼而成了他幼年的啟蒙讀物。“我的古文還可以,也是因為小時候整天都被父親管束著看這本書吧!陛p輕撫弄摩挲著泛黃的封面,他說自己其實每拿起一本書,常會不由自主地做這樣的動作,“那種感覺……”說著,自己就笑了起來。“以前書的紙張比較好,摸起來手感一流。現(xiàn)在不行啦……”他搖搖頭,手掌仍舊停留在《古文觀止》上!罢娴模@本書,就覺得可用以證歲月的靜好,但時間卻也悄悄地在指縫中流走了!
時間如細沙,但汪涌豪至今記得小學時,自己試圖買齊上海人美出的《怎樣畫油畫》、《怎樣學篆刻》那套小叢書。“我小時候就喜歡這些。當然,印象更深的是1979年買的第一本學術刊物《社會科學戰(zhàn)線》,是創(chuàng)刊號。另外還有一本書,我也忘不了。”汪涌豪說的這本“忘不了”,是錢鍾書的《管錐編》!捌鋵嵞菚䞍何沂裁匆膊欢陀X得里面的話題扯得遠大,還有封面特別沉著雅致!贝藭敃r的定價五塊多,對少年汪涌豪來說是筆大錢。但實在喜歡,以至買了兩套,另一套送給了同學洪文侃!拔乙雅c他失去了聯(lián)系,不知這套書是否還存放在他的書櫥!
汪涌豪的書櫥里,有一本書裝幀得十分搶眼!斑@是我那本《中國游俠史》的日文版。日本人做書精細啊,就是譯得不夠好!蓖粲亢篮闷獾匦。記者借機說:“汪老師長得就有點像日本人呢!必M料被當即駁回:“我才不要像!日本人不好看啊。”汪涌豪捋捋微卷的頭發(fā):“不過呢,他們看去都非常干凈,越老越干凈!
不論像不像日本人,總之汪涌豪也擁有一臉干凈的笑容,尤其是說起自己買書的怪習慣時:“你們來!”他領我們到一格書柜前:“喏,這些書,都是比較差的。我經常會買一些比較差的書回來!闭f著,隨手抽出一本,翻開來,直搖頭:“唉,寫得太差了。”“那您干嘛要買呢?”“自勵。「嬲]自己的書可不能寫成那樣!”
書桌上還靜靜躺著一本畫冊!斑@是林風眠的畫,休息時拿來養(yǎng)眼。林風眠和黃賓虹,是我最喜愛的兩位畫家!蓖粲亢烙靡孕菹⒌姆绞揭策是看書。工作與休息之間,同時翻過眼下這些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