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賴恩爵(1795-1848),字簡廷,新安縣大鵬城(即現(xiàn)在深圳市龍崗區(qū)大鵬鎮(zhèn))人,漢族客家人。祖籍永安縣(今紫金縣)義容甘棠,為義容賴參廷九世孫。先祖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遷寶安大鵬古城烏涌村(今深圳市龍崗區(qū)大鵬鎮(zhèn)鵬城村);祖父賴世超武舉人,官至二品都尉。父親賴英揚任浙江淀?偙,叔父賴信揚任福建廈門水師提督,官至一品。弟賴恩祿,將軍官銜,任福建晉江鎮(zhèn)鎮(zhèn)臺。父親賴英揚一生致力于緝匪抗盜,戰(zhàn)績彪炳,官至浙江定海鎮(zhèn)總兵官,死后晉封振威將軍;叔父信揚官至福建水師提督,封安鷺將軍。恩爵少時隨父出任陽江,后在陽江入伍。歷任兵士、把 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海門營參將。道光十九年(1839年)賴恩爵指揮中國水師,在中英 九龍海戰(zhàn)中擊敗英軍,取得鴉片戰(zhàn)爭首戰(zhàn)——九龍海戰(zhàn)的勝利。戰(zhàn)后道光皇帝賞戴花翎,封“呼爾察圖巴圖魯”(“巴圖魯”為滿族語言,勇士之意)名號,并升授副將。此后,賴恩爵參加了中英穿鼻洋海戰(zhàn)、官涌海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于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七(1841年9月21日),被提升為南澳鎮(zhèn)總兵。在平定海盜中累立戰(zhàn)功20余次,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五(1843年12月25日),升任廣東全省水師軍務提督,以接替因防守不力的原水師提督吳建勛。道光二十九年(1848年)賴恩爵病逝,享年53歲。賴恩爵一生致力于緝匪抗盜,保衛(wèi)疆土,其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頁是成功地指揮了九龍海戰(zhàn)。
人物生平
字簡廷, 廣東省新安縣大鵬城人,生于清乾 隆五十九年(公元1795年)。恩爵少時隨父任陽江,后 在陽江入伍。歷任兵士、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 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海門營參將。當時英國人 在廣東沿海販賣 鴉片,并于九龍尖沙嘴毆斃居民林維喜, 且抗不交兇, 兩廣總督林則徐遂令恩爵領師船三只,駐地九龍寨,控制九龍灣洋面,以絕英人供應 。翌年七月,英 人義律率船五只,以求食為名,突施襲擊,恩爵率師船擊,岸上炮臺弁兵亦發(fā)炮 助戰(zhàn),英人傷亡甚眾,遂退守水沙嘴。道光皇帝賞戴花翎 ,封“呼爾察圖巴魯” (u2018巴圖魯u2019為滿語,勇士之意)名號,并升授副將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九月,英船攻官涌營盤,但守軍退。十月,賴恩爵會同陳連升等,分兵五路, 襲擊英軍艦艇,擊沉雙桅洋舶一只、劃艇一只,英船盡退出洋;浂阶喽骶糇钍煜 外洋情形。故不久賴恩爵即被授南澳鎮(zhèn)總兵。
墓葬
當時廉、瓊(今海南一帶)洋賊猖獗,恩爵遂率拖 船四十余只前往剿匪,降敵四百三十八人,擒拿土賊九 十五人。在平定海盜中累立戰(zhàn)功二十余次,于道光二十 三年冬升任廣東虎門水師軍務提督。道光二十九年病逝, 葬于大鵬大坑山爬雞地;光緒三年(公元 1877 年)遷 葬大鵬王母黃岐塘;原墓地遺留石人、石馬各一對。
家庭背景
賴恩爵,軒轅黃帝第170代孫,賴叔颕國君第114代孫。愛國民族英雄,出生于武術門第,是三代五將軍世家。賴恩爵的祖父賴世超,武舉人,升二品武功將軍。生三子:長子鷹揚,任浙江定海總兵,官至從一品(曾擒獲鄔石二(人名)等洋盜382名。)次子升揚,武術高強,也是武將,三子信揚,任夏門水師提督。封建威將軍,官正一品。鷹揚也生三個子:長子恩爵,次子恩祿,三子恩綸。恩爵官至正一品,封鎮(zhèn)威將軍。
賴世超,乃鵬城賴氏始祖第三代獨孫。他是曾祖顯貴之子。世超官至瓊州鎮(zhèn)鎮(zhèn)臺,正二品官,曾任閩粵兩省武舉考官,封武功將軍。賴恩爵:賴鷹揚的長子。少年隨父從軍。在廣東信江當兵。連升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18歲任門營參將軍。為清道光一代最年輕的戰(zhàn)將。清朝廷委任福建廈門水師提督官至正一品,屬林則徐部下。
輝煌勝利第一仗
道光十九年(公元1389年),春夏之交,賴恩爵奉欽差大臣林則徐之命,率領三只水師船,巡查阻止英軍販運鴉片進來,中午時分,與五艘英國軍艦相遇,正在雙方派士兵傳話時,英艦突然不宣而戰(zhàn),向我方開炮,賴恩爵立即指揮三船和九龍炮臺還擊,雙方持續(xù)戰(zhàn)斗了將近五個小時,大鵬營犧牲了兩名兵丁,兩名重傷,四名輕傷,而卻擊斃英軍十多人,并擊沉其雙桅艦一艘。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績。這就是史稱中英九龍海戰(zhàn)。因此其得到道光皇帝的賞識,御賜呼爾巴圖(勇士)稱號,賞載花翎,并晉升為副將。
1839年農歷9月,英軍船艦前來香港挑釁。林則徐召眾將商議,準備應戰(zhàn)。眾將見英國軍艦又大又堅固,槍炮又利害,都不敢請戰(zhàn),只有賴恩爵奮勇請戰(zhàn),并向林則徐立下軍令狀,誓死抗英。賴恩爵足智多謀,又善于選擇戰(zhàn)機。他下令征用一批民船,使我方船已達五百多艘。在每個船兩旁排立稻草人進行偽裝,裝上一口鐵炮,配兩個炮手。十個兵,準備出戰(zhàn),適遇接連三天大霧,看不清是人是物,賴恩爵親自率軍出戰(zhàn)。閃電般把英軍包圍起來,百炮齊發(fā),打得英軍暈頭轉向,擊沉英艦一艘,擊死三十多人,擊傷無數(shù),英軍主帥得忌刺吐的胳肘也被打斷了。此后,賴恩爵又率領水師進行了六次戰(zhàn)斗,次次獲勝,把英軍驅逐出尖沙嘴了。是中國近代抗擊英國殖民主義侵入并取得輝煌勝利第一仗。
辭官
九龍海戰(zhàn)后,賴恩爵升任南澳鎮(zhèn)總兵。1840年10月,滿清皇帝受投降派愚弄,免去林則徐職務后,英軍又猖狂起來,再向虎門進攻,守將關天培以身殉國。賴恩爵繼任廣東水師提督,從一品;实圻B下三道圣旨,召他進京任高官職,他深為國運擔憂,不愿與求和派妥協(xié),三次上表辭謝,不進京去。
評價
1844年,在鵬城開始修建他的府第——賴府。四周高筑圍墻,場地寬敞,規(guī)模宏大,三進四合大院,雕梁畫棟,金璧輝煌。大門額上橫貼道光皇帝賜的“振威將軍第”。大門左右兩旁貼上道光皇帝賜的對聯(lián)“秀一鵬山開泰運;重班鳳闕迓鴻麻”。老百姓稱賴府為“將軍門第”。1848年,賴恩爵在憂郁中病逝,終年53歲。道光皇帝聞訊,謚封為“振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