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jīng)歷
張恂(347年―416年),字洪讓,北魏上谷沮陽(今張家口懷來縣)人!段簳酚袀鳌
張恂追隨兄長張袞歸附北魏,參與謀劃代王府中的軍事機要事務(wù)。北魏道武帝 天興二年(399年),張恂對太祖拓跋珪說:“方今天下大亂,諸侯并起,慕容氏建號于山東,苻姚稱雄于秦隴,致使宗廟無人問津,天下不得安寧。大王您立基于玄朔,注重明理,廣積圣德,自北向南征伐,教化澤被燕趙大地。如今中原人民盼望大王前去拯救他們于災(zāi)難之中。大王您應(yīng)該應(yīng)天意而順民心,以此為契機,匡扶正義,成就大業(yè)!蓖匕汐暯邮芰怂慕ㄗh,率步騎40余萬,大舉攻燕;而且也因此十分器重張恂,對他厚加禮遇,任命他為中書侍郎,內(nèi)廷機要政務(wù)也多次讓他參與謀劃。
后來,張恂隨從將軍奚牧攻取晉川地區(qū),朝廷便拜張恂為鎮(zhèn)遠將軍,賜封官爵為平皋子,后出任廣平太守。張恂在任廣平太守期間,大量招集離散流民,勸課農(nóng)桑,流民前來歸附的達1000戶之多。此后,張恂轉(zhuǎn)任常山太守。他在常山太守任上,開建學(xué)校,優(yōu)待儒士,為當?shù)匕傩账Q贊。當時正值天下戰(zhàn)亂時期,各地官員很少有認真管理地方政事的,只有張恂為官清白,善待百姓,當?shù)匕傩帐謵鄞魉闹卫碚兛胺Q當時第一。太祖拓跋珪聞后十分高興,對他進行嘉獎。
北魏明元帝即位之后,賞賜張恂帛300匹,并任他為太中大夫。神瑞三年(416年),張恂去世,終年69歲。張恂為人清廉節(jié)儉,從不謀求財富,他去世的時候,家中沒有一點有違規(guī)制的錢財。明元帝十分哀悼痛惜,追贈他為征虜將軍、并州刺史、平皋侯,謚號為宣。
子孫后代
張恂的兒子張代有其父遺風(fēng),先后任陳留、北平二郡太守,以清廉著稱。張代的兒子張萇年曾任汝南太守,當時有郡民劉崇之兄弟分家,家里十分貧窮,只有一頭牛,兩人爭執(zhí)不下,告到郡守。張萇年感慨地說:“你家只有一頭牛,所以才來告狀,如果有兩頭牛,怎還會訴訟?”于是,便把自己的一頭牛送給他們。從此,汝南郡內(nèi)百姓相互告誡和約束,大家都變得敦厚而且禮讓。張萇年的做法也得到后世的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