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周密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云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姜夔并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蔣捷、王沂孫、周密并稱“宋末四大家”。
張炎出身世家,曾在貴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即落魄鮮歡,在江南江北縱橫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敵,就長期寓居臨安。他懷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幾乎日日花前為醉,號呼揮寫,以至于鄭思肖評價他說:“鼓吹春聲于繁華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錦秀山水,猶生清響!
作品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宋詞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選宋詞的書,選到最后,就得選張炎,講到最后,也得講張炎?梢哉f,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后的一個音節(jié),是最后的一聲歌唱。由于他的詞寄托了鄉(xiāng)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所以也可以說,他的聲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張炎為詞主張"清空"、"騷雅",傾慕周邦彥、姜夔而貶抑吳文英。他的詞多寫個人哀怨并長于詠物,常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因他精通音律,審音拈韻,細致入微,遣詞造句,流麗清暢,時有精警之處。但由于他過分追求局部的詩情畫意,在整體構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開闊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見。 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詞論家,他寫的《詞源》,在詞的形式研上,給后人留下了不少啟迪。在論述樂律部分,書中保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他的創(chuàng)作主張,強調(diào)藝術感受、藝術想象與藝術形式,有許多經(jīng)驗之談,至今尚可參考,但其觀點帶有門戶之見,難免有偏頗之處。此書分為制曲、句法、字面、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jié)序、賦情、令曲、雜論等十三分。其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清空”。有詞集《山中白云》及詞學專著《詞源》傳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陽臺》、《月下笛》、《解連環(huán)》、《甘州》等。
作品一覽
月下笛
萬里孤云,清游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里,猶記經(jīng)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謾驚回凄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解連環(huán)·孤雁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怳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高陽臺·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疏影·詠荷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浦,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衷垢、忽斷花風,碎卻翠云千疊。
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吹折。喜凈看、匹練飛光,倒瀉半湖明月。
渡江云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
愁余;闹薰配。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常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綺羅香·紅葉
萬里飛霜, 千山落木, 寒艷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 正船艤、流水孤村,似花繞、斜陽芳樹。甚荒溝、一片凄涼,載情不去載愁去。
長安誰問倦旅,羞見衰顏借酒,飄零如許。漫倚新妝,不入洛陽花譜。為回風、起舞樽前,盡化作、斷霞千縷。記陰陰、綠遍江南,夜窗聽暗雨。
八聲甘州
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
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諔迅,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鷓鴣天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xì】近,賣餳【xíng】時,故鄉(xiāng)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