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喬傳令,女,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寧陵縣。1989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捷克舉辦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和微生物技術長期研究生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1992-1993年榮獲首屆居里夫人一等獎學金在法國科學院科學與進化研究所做博士后并啟動中-歐農業(yè)基因工程合作研究項目,1997年11月-1998年2月法國科學院科學與進化研究所、1999年1月-1999年4月英國卡的夫大學、2002年11月-12月日本名古屋大學、2003年7月-9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2006年10月-2007年4月美國斯坦福大學、2007年12月-2008年2月美國羅德島大學合作研究項目,F(xiàn)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抗性分子遺傳學學組組長;北京農藥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遺傳學會理事;中國毒理學會生態(tài)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昆蟲學會理事,《Insect Science》編委,《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編委。與法國CRNS, Montpellier II大學的Raymond Michel博士有長期國際合作關系,合作研究蚊蟲殺蟲藥劑抗性種群遺傳和進化生物學。目前主持國家“863”課題、中國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導博士后1名、博士生10名、碩士生3名。2010年春季退休,退休后的喬傳令研究員依然繼續(xù)昆蟲抗藥性研究工作。
專業(yè)方向為抗性分子遺傳學:主要從事昆蟲抗性種群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主要興趣在(1)研究不同地理種群害蟲對主要殺蟲藥劑(氨基甲酸酯、有機磷、擬除蟲菊酯)的抗性基因的分布,基因的特征,基因型的定性監(jiān)測,時空分布以及其抗性進化的分子機制;(2)研究昆蟲抗性基因的克隆、鑒定與應用,抗性基因的功能、表達與調控過程;(3)重點研究將從昆蟲中得到的具有降解功能基因,構建超級工程菌,研究超級工程菌表達所得到解毒酶對農藥殘留的降解作用;(4)研究超級工程菌劑和解毒酶制劑的開發(fā)和應用,首先研究對農藥等難降解化合物的降解作用,主要研究解決有機磷等神經(jīng)毒劑的降解作用,并將其應用于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土壤以及水等的降解。已獲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4項,授理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省、部級重大科技成果獎5項;在國內外共發(fā)表論文150多篇,先后應邀赴法、英、日、巴西、美國、澳大利亞、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開展合作研究、講學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