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卡繆

    卡繆

    卡繆,又譯作阿貝爾·加繆,阿爾貝·加繆等。原名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1932年在《南方》雜志上第一次發(fā)表隨筆作品;1947年小說《鼠疫》得到一致好評;195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集《放逐和王國》, 同年10月17日,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成為法國當時第九位也是最年輕的獲獎?wù)摺?960年1月4日與加利馬同死於車禍。

    基本介紹

    又譯作阿貝爾·加繆,阿爾貝·加繆等。原名Albert Camus.

    人物生平

    1913年11月7日出生于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Mondovi);

    1914年,其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馬恩河戰(zhàn)役中受傷,后死于Saint-Brieuc軍事醫(yī)院。同年,卡繆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qū)外祖母家;

    1923-1924年就讀于鄉(xiāng)村小學(xué),遇路易·熱爾曼(加繆對他的知遇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在他的諾貝爾獎答謝辭中提到了這位老師);

    1924年考入阿爾及爾的Bugeaud中學(xué),憑助學(xué)金就讀;

    卡繆

    1931年結(jié)識哲學(xué)教授JeanGrenier;

    1932年在《南方》(Sud)雜志上第一次發(fā)表隨筆作品;

    1933年起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阿爾及爾大學(xué)攻讀哲學(xué);

    1934年6月,與SimoneHié結(jié)婚,一年后離婚。

    1936年畢業(yè),論文題為《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思想》,但因肺病而未能參加大學(xué)任教資格考試。

    1936-1939年一開始在勞動劇院(ThéatreduTravail),然后在團隊劇院加繆改編并參演眾多劇目,如馬爾羅的《蔑視的時代》(Le temps dumépris)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即1939~1945年),卡繆參加了反對德國法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大戰(zhàn)爆發(fā)時他任《共和晚報》主編,後在巴黎任《巴黎晚報》編輯部秘書。德軍侵法後參加地下抗德組織,負責《戰(zhàn)斗報》的出版工作。

    1942年6月15日,發(fā)表《異鄉(xiāng)人》(又譯為《局外人》);10月16日,《西西弗神話》出版;

    1943年同薩特(Sartre)結(jié)識。在秘密發(fā)行的報紙《斗爭》(combat)當記者。后任伽利馬出版社的審讀。秘密出版《致一位德國朋友的書信》(Lettres à un ami allemand);

    1947年,小說《鼠疫》得到一致好評;

    1949年,發(fā)表《義人》;

    1951年,其《反抗者》一書由於宣揚「純粹的反抗」,即反對革命暴力,致使其與薩特等左派知識分子的決裂;

    1953年懷著巨大的熱情,加繆再度投身戲劇,先后翻譯和改編了Pierre de Larivey的《精神》(Lesesprits), 《獻身十字架》(La dévotionàla croix),當年6月,他攜這兩部戲劇參加昂熱藝術(shù)節(jié);

    1954年春天,《夏天》出版。同年11月1日,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zhàn)線(leFrontdelibérationnationale)開始襲擊阿拉伯和法國平民,隨后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爆發(fā)。

    1955年3月,《一件有趣的案件》(Un cas intéressant)上演,改編自Dino Buzzati的作品。4月,訪問希臘。5月到轉(zhuǎn)年2月,為《快報》(L’express)寫專欄文章,評論阿爾及利亞危機,所有文章以后〈ActuellesI〉為題結(jié)集出版。

    1956年1月22日,加繆號召在阿爾及利亞實現(xiàn)停戰(zhàn),但是沒有得到回應(yīng)。5月,發(fā)表小說《墮落》。9月22日,根據(jù)Faulkner作品改編的〈修女安魂曲〉上演,取得巨大成功。

    195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集《放逐和王國》。 同年10月17日,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成為法國當時第九位也是最年輕的獲獎?wù)摺?/p>

    1960年1月4日與加利馬(Michel Gallimard)同死於車禍。

    2009年11月22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有意將卡繆的墳遷移至塞納河左岸的先賢祠,為紀念卡繆逝世50周年;可是卡繆的兒子反對該提議,其認為他父親一生反對虛名,不會接受搬進先賢祠受人膜拜。

    他的創(chuàng)作喜歡以三部曲形式:小說+哲學(xué)隨筆+劇本。哲學(xué)思想在於從精神上反抗不可避免的荒誕。薩特的自由選擇是面對荒誕可采取的手段之一,而卡繆則著重強調(diào)苦難之中的幸福。

    哲學(xué)思想

    人道主義思想

    卡繆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義,人的尊嚴問題,一直纏繞著他的創(chuàng)作、生活和政治斗爭的根本問題。《西西弗神話》和《異鄉(xiāng)人》構(gòu)成了卡繆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母題,包含著卡繆未來作品的核心問題。書中,薛西弗斯(又譯:西敘福斯、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設(shè)的提出,其本質(zhì)動機,不在荒誕,因為荒誕不能告訴我們何謂幸福及不幸;之所以卡繆假設(shè)薛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為他認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嚴。

    反抗才能體現(xiàn)尊嚴。薛西弗斯被責為永罰,卻幸福,這絕對是一種反抗,也是在這種條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ǹ娫诩僭O(shè)薛西弗斯幸福的時候,充分運用了想像和獨斷,其潛臺詞,卻是人類尊嚴的需要。

    二元對立

    卡繆的創(chuàng)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對立的主題,其中有一些亦直接作為書名,如《反與正》,《放逐和王國》等。

    卡繆強調(diào)的其他還有「荒誕和理性」,「生與死」,「墮落和拯救」,「陽光和陰影」,「有罪和無辜」……這些二元對立的主題經(jīng)常成對出現(xiàn),而且互不抵銷,甚至有相輔相成的意思。

    卡繆在他的隨筆中數(shù)次使用這樣的修辭方式:用一片黑暗來形容明亮的陽光。隨筆中也許不過是一種修辭,但這種修辭代表的思維方式卻貫穿了卡繆幾乎全部的創(chuàng)作,成為他的重要特色。無論是他的小說還是戲劇,或是哲理隨筆,都看不到邏輯的一貫性,到處都隱含著矛盾,這在別的作家那里,這可能是個致命的弱點,可從卡繆的作品中體現(xiàn)的卻是復(fù)雜的深刻,丹麥物理學(xué)家玻爾說過:「和小真理相對的當然是謬誤,可是和偉大的真理相對的仍然是偉大的真理。」正是在這樣對矛盾的正視當中反映了人類思維的局限及其和世界的斷裂。二元對立的兩極互相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形成強大的張力,悖論和歧義性、多義性在此從生,這也成為卡繆難以被定義的地方,其間人道主義一以貫之,然而人道主義本來就是意義含混的詞。

    二元對立其實是西方的傳統(tǒng)思維習慣,但是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主要是主客關(guān)系,「善與惡」,「美與丑」等一系列概念,但在卡繆那里,這些傳統(tǒng)的理念被拋棄了,善惡美丑問題被諸如「流放和王國」,「陽光和陰影」這樣的形象所取代。甚至在講述一樁殺人案的《異鄉(xiāng)人》中,傳統(tǒng)的「罪與無辜」的問題竟消解於無形之中,只是作為一個背景存在?ǹ姷倪@些悖論性的理念沒有給他找到理論上的出路,卻使他的小說和戲劇有了令人捉摸不定的多義性,成為意義之源。在美學(xué)的意義上,則是用簡單,毫不修飾的語言產(chǎn)生讓人困惑的效果,在《異鄉(xiāng)人》和《墮落》中最為明顯。

    存在主義

    卡繆一貫反對別人給他加上的存在主義的標簽,但在他接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時候,頒獎詞中依然稱他為存在主義者,這說明存在主義絕非捕風作影或空穴來風,實理有固然。

    存在主義包容了各種各樣思想的一種思潮,在各種公認的存在主義思想之間也存在著尖銳的矛盾。簡單而言,存在主義的重大主題為個人對於存在的恐懼,荒誕的感受;它反映人在面對世界時所感到的一種情緒:孤立無援、個人承擔但無意義的世界荒謬而沒有盡頭、個人處於一種「被拋」的境地。

    如卡繆《西西弗斯神話》中說的,每個人都是西西弗斯,差別只在是否認識到這一點:「起床,電車,四小時辦公室或工廠的工作,吃飯,電車,四小時的工作,吃飯,睡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樣的節(jié)奏周而復(fù)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為什麼』的問題浮現(xiàn)在意識中,一切就都從這略帶驚奇的厭倦中開始了。『開始』,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厭倦產(chǎn)生在機械麻木的生活之後,但它開啟了意識的運動!箍ǹ姷淖髌分卸家源嬖谥髁x的方式表現(xiàn)了存在主義,故普遍都認為卡繆是存在主義者。

    至於卡繆反對存在主義主要是為了和薩特劃清界限,因為當時的輿論界基本上認為所謂存在主義就是薩特式的存在主義?ǹ娕c薩特的思想有不少共同點,但也有分歧,尤其是在對待革命、歷史以及蘇聯(lián)的態(tài)度。其根源在馬克思主義;薩特戰(zhàn)後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卡繆卻一貫反對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歷史主義。薩特是個哲學(xué)家,更多的被理念所纏繞,抽象得多,卡繆的哲學(xué)思想更多來源於感性生活,直接體驗,這一點在卡繆的散文里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他深深熱愛的阿爾及利亞對他而言就是這種感性生活的代表,他一生都沒有放棄地中海式的生活方式的理想,《薛西弗斯神話》和《存在與虛無》是兩本截然不同的書,這種不同不是表現(xiàn)在觀點的分歧上,而是表現(xiàn)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同樣是荒謬,薩特通過一系列的論證說明你不可能不荒謬,而卡繆卻不強調(diào)自由選擇,又說「我就在這兒,這就是荒謬」。

    兩者的另一重大區(qū)別在於薩特強調(diào)行動,而卡繆老在猶疑不定,在他的小說中,除了《鼠疫》外,行動幾乎沒有什麼意義,特別是《異鄉(xiāng)人》中,更為明顯。這本書在二戰(zhàn)中出版,當時就有人發(fā)出這本書出得是不是時候的疑問,莫爾索和卡繆親自投入的抵抗運動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ǹ姾退_特都反對虛無,宣揚反抗,然而卡繆的反抗和薩特的反抗是不同的,卡繆的反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即不在於你怎麼做,而在於你怎麼想,有點精神勝利法的味道,但這種辦法使反抗成為一種絕對可能的東西。而薩特恰恰相反,不在於你怎麼想,而在於你怎麼做?ǹ姷挠⑿垩ξ鞲ニ购退_特的英雄奧萊斯忒(Oreste)是兩種不同的英雄。而正是在「反抗」問題上的分歧導(dǎo)致兩人幾十年的友誼破裂,1951年《反抗者》出版後,卡繆和薩特的矛盾發(fā)展到頂點。

    主要作品

    小說

    《異鄉(xiāng)人》,或《局外人》("L’Étranger")(1942)

    《鼠疫》,或《瘟疫》("La Peste")(1947)

    《墮落》,或《墜落》("La Chute")(1956)

    《快樂的死》("La Mort heureuse")(1936-1938年間完成,逝世後於1971年出版)

    《第一人》,或《最初之人》("Le premier homme")(未完成,逝世後於1995年出版)

    短篇故事

    《放逐和王國》("L’exil et le Royaume")(短篇小說集)(1957)

    〈成熟的女人〉("La Femme adultère")

    〈困惑靈魂的叛變〉("Le Renégat ou un esprit confus")

    〈沉默之人〉("Les Muets")

    〈賓客〉( "L’Hôte")

    〈喬那斯或工作中的藝術(shù)家〉("Jonas ou l’artiste au travail")

    〈石頭在長〉("La Pierre qui pousse")

    劇作

    《卡里古拉》("Caligula")(四幕劇)(1938年完成,1945年演出)

    《修女安魂曲》("Requiem pour une nonne",改編自?思{的同名小說)

    《誤會》("Le Malentendu")(三幕劇)(1944)

    《圍城狀態(tài)》("L’Etat de Siege")(1948)

    《義人》("Les Justes")(五幕。1949)

    《附魔者》("Les Possédés",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小說)(1959)

    論文

    Create Dangerously (Essay on Realism and Artistic Creation) (1957)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Parnassos lecture in Greece) (1956)

    The Crisis of Man (Lectur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1946)

    Why Spain? (Essay for the theatrical play L’ Etat de Siege) (1948)

    Reflections on the Guillotine (Réflexions sur la guillotine) (Extended essay, 1957)

    Neither Victims Nor Executioners (Combat) (1946)

    論文集

    《存在,反抗與死亡》(1961)

    Lyrical and Critical Essays (1970)

    Youthful Writings (1976)

    Between Hell and Reason: Essays from the Resistance Newspaper "Combat", 1944u20131947 (1991)

    Camus at "Combat": Writing 1944u20131947 (2005)

    Albert Camus Contre la Peine de Mort (2011)

    散文集、札記

    Christian Metaphysics and Neoplatonism (1935)

    《反與正》("L’envers et l’endroit")(1937)

    《婚禮》("Noces")(1938)

    《西西弗神話》("Le Mythe de Sisyphe")(1942)

    《反抗者》("L’Homme révolté")(1951)

    《夏天》("L’Été")(1954)

    《時事集》

    一,評論集("Chroniques"),1944 - 1948(1950年出版)

    二,評論集("Chroniques"),1948 - 1953

    三,阿爾及利亞評論集("Chroniques algériennes"),1939 - 1958(1958年出版)

    《卡繆札記》("Carnets")

    一,1935/2 - 1942/2 (1962)

    二,1943-1951 (1965)

    三,1951-1959 (2008)

    《致德國友人書》("Lettres à un ami allemand",給Louis Neuville)(1948)

    作品譯本

    作品在臺灣的出版

    卡繆的作品「異鄉(xiāng)人」

    王潤華/譯,《異鄉(xiāng)人》,臺南市:中華,1966年初版、1968年再版。

    尚適/譯,《異鄉(xiāng)人》,臺中市:義士,1974年初版。

    孟祥森/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牧童,1977年再版。

    鍾文/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遠景,1981年初版。

    康樂意/譯,《異鄉(xiāng)人:荒謬的存在》,臺北市:萬象,1994年。

    莫渝/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志文,1994年再版、1997年、2004年。

    不著譯者,《異鄉(xiāng)人》,臺北市:萬象,1998年。

    林凱慧/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人本自然文化,1999年初版。

    阮若缺/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天肯文化,1999年。

    鍾文/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錦繡,1999年。

    柔之/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小知堂文化,2000年。

    莫渝/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桂冠,2001年。

    李淑貞/編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經(jīng)典文庫,2002年。

    雨陶/編譯,《異鄉(xiāng)人》,臺北縣中和市:華文網(wǎng)出版,2003年。

    張一喬/譯,《異鄉(xiāng)人》,臺北市:麥田,2009年。

    卡繆的作品「瘟疫」

    周行元/譯,《瘟疫》,臺北市:志文,1969年初版。

    徐蘋/譯,《黑死病》,臺北市:世界文物,1970年。

    李怡/譯,《瘟疫(黑死病)》,臺南市:文言,1983年。

    顧梅圣、徐志仁/譯,《大瘟疫》,臺北市:業(yè)強,1994年。

    顧方濟、徐志仁/譯,《鼠疫》,臺北市:林郁出版,1994年。

    孟祥森/譯,林燿德/導(dǎo)讀,《瘟疫》,臺北市:桂冠,1995年。

    周行之/譯,《瘟疫》,臺北市:志文,1998年再版。

    諾貝爾文學(xué)編譯委員會,《卡繆:黑死病》,環(huán)華館,2002年。

    顏湘如/譯,《鼠疫》,臺北市:麥田,2012年。

    卡繆的雜文集、札記與哲學(xué)作品

    沙特、卡繆/同撰,何欣/主編,《從存在主義觀點論文學(xué)》,臺北市:環(huán)宇,1971年。

    劉俊馀/譯,《反抗者》,臺北市:三民書局,1972年。

    溫一凡/譯,《卡繆雜文集:抵抗、反抗與死亡》,臺北市:志文,1979年初版、1985年、1990年。

    張伯權(quán)、范文/譯,《卡繆札記》,臺北市:楓城出版社,1976年、1981年第4版、1986年、1988年、1991年。

    張伯權(quán)、范文/譯,《卡繆札記》,臺北市:萬象出版社,1998年。

    楊耐冬/譯注,《卡繆語錄:存在主義大師之壹》,臺北市:漢藝色研出版,1994年。

    黃馨慧/譯,《卡繆札記I》,臺北市:麥田,2011年。

    卡繆的其他作品

    何欣/譯,《放逐與王國》,臺北市:晨鐘,1970年、1975年。

    戴維揚、黃美序/同譯,《卡繆戲劇選集:柯里古拉、正義之士》,臺北市:驚聲文物,1970年、1984年。

    孟凡/譯,《卡里古拉》,臺北市:現(xiàn)代學(xué)苑月刊社,1969年。

    阮若缺/導(dǎo)讀,《卡里古拉》,臺北市:桂冠,1994年。

    廖學(xué)宗/譯,《墮落》,臺北市:正文,1973年。

    陳山木/譯,《墮落》,臺北市:水牛,1977年再版。

    孟祥森/譯,《墮落》,臺北市:遠景,1983年。

    不著譯者,《墮落》,臺北市:萬象,1992年初版。

    徐進夫/譯,《快樂的死》,臺北市:晨鐘,1973年。

    傅佩榮/譯,《西齊弗神話》,臺北縣新店市:先知,1976年。

    張漢良/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臺北市:志文,1991年再版、1998年、2001年。

    郭宏安/譯,《局外人》,臺北市:林郁出版,1994年。

    顏湘如/譯,《局內(nèi)局外》,臺北市:臺灣商務(wù)印書館,2000年初版。

    《局外人》、《局內(nèi)局外》即異鄉(xiāng)人,譯名不同。

    出版社編輯室/譯,《災(zāi)難》,臺北縣中和市:兆瑞出版,2003年初版。

    吳錫德/譯,《第一人》,臺北市:皇冠出版,1997年初版。

    諾貝爾文學(xué)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卡繆(1957)》,臺北市:九華出版:環(huán)華發(fā)行,出版年份沒有注明。

    作品在中國大陸的出版

    杜小真、顧嘉琛/譯,《置身於苦難與陽光之間:加繆散文集》,上海市:生活u2027讀書u2027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年。

    袁莉、周小珊/譯,《第一個人》,南京市:譯林出版社,1999年。

    柳鳴九、沈志明/主編,《加繆全集》(全四卷),石家莊:河北教育,2002年。

    杜小真/譯,《西西弗的神話》,北京:西苑,2003年。

    郭宏安、顧方濟、徐志仁/譯,《局外人u2027鼠疫》,譯林出版社,2007年。

    劉瓊歌/譯,《西西弗的神話》,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

    楊榮甲、王殿忠等人/譯,《加繆全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呂永真/譯,《反抗者》,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沈志明/譯,《西西弗神話》,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柳鳴九/譯,《局外人》,浙江文藝出版社,2010年。

    不著譯者,《局外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劉方/譯,《鼠疫》,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

    相關(guān)書籍

    繁體本:

    卡繆、左拉等人/著,不著譯者,《法國短篇小說選》,志文出版,1989年。

    張容/著,《阿爾貝u2027卡繆》,遠流出版,1990年。

    蘇登家/著,《卡繆異鄉(xiāng)人解析》,臺北市:歐語,1991年。

    吳詠九/著,《諾貝爾杰出小說家》,臺北市:國家出版社,1994年。

    戴維揚/著,《現(xiàn)代文豪心象》,宇宙光出版,?年。

    簡體本:

    張容/著,《形而上的反抗:加繆思想研究》,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8年。

    理察u2027坎伯(RichardKamber)/著,《加繆》,中華書局,2002年。

    羅納德u2027阿隆森(美)/著,《加謬和薩特:一段傳奇友誼及其崩解》,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

    不著編著,《西西弗的神話:加繆荒謬與反抗論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托尼u2027失朱(Tony Judt)/著,《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新星出版社,2007年。

    郭宏安/著,《從蒙田到加繆:重建法國文學(xué)的閱讀空間》,生活u2027讀書u2027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

    李元/著,《加繆的新人本主義哲學(xué)》,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7年。

    大衛(wèi)u2027贊恩u2027梅羅伍茲(英)/著,《視讀加繆》,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年。

    TAGS: 游戲人物 機戰(zhàn) 動畫 動畫角色 Z高達
    名人推薦
    • 卡伊魯·溫·伽諾薩
      卡伊魯·溫·伽諾薩是ACG作品【精靈公主妮娜】里的男主角。
    • 紅瑪利亞
      紅瑪利亞是少女動漫作品《吸血鬼騎士》中的角色,是緋櫻閑生前為了接近黑主優(yōu)姬而臨時借用的身體,同時也是緋櫻閑的遠房親戚,屬于貴族階級的吸血鬼...
    • 大崎娜娜
      大崎娜娜(Oosaki Nana-Nana,1981年3月5日-),漫畫中的人物,通稱娜娜,是BLACK STONE的主唱,通常被BLACK STONE的成員稱呼為女王陛下,有著絕大...
    • 小松奈奈
      小松奈奈(こまつ なな,1980年11月30日-)是在《NANA》漫畫、周邊產(chǎn)品中所出現(xiàn)的主要角色。
    • 本城蓮
      本城蓮(HonjoRen):日本著名動漫《NANA》中的主角,出生于10月12日,22歲,身高182厘米。是一個被稱為天才吉他手的男人,亦是娜娜宿命的戀人,從...
    • 岡崎真一
      岡崎真一(Okazaki Shinichi),(CV:石田彰) 電影演員:松山ケンイチ(松山健一)/本鄉(xiāng)奏多,《NANA》中BLAST的第二代貝斯手。家庭關(guān)系復(fù)雜,父母是...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