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韓廣(?-前202年),秦朝末年人,原 六國中 趙國上谷小吏。 陳勝 吳廣起義,天下大亂。陳吳政權(quán)派趙人 武臣經(jīng)略趙地,韓廣跟隨。武臣穩(wěn)定趙地之后就派韓廣安撫燕地,韓廣一到燕地就很受歡迎,被當(dāng)?shù)刭F族立為 燕王(或說韓廣自立為燕王)。
公元前208年,秦攻趙王 武臣,燕王韓廣派 臧荼率兵救趙。楚軍 項羽為總盟主, 破釜沉舟,大勝秦兵。
前206年 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燕國,借口 韓廣功勞大,立韓廣手下大將 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遼東王,以無終(今天津薊縣)為都。 韓廣對此不服,不肯搬遷,結(jié)果于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據(jù)燕稱王
前202年,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天下大亂。陳吳政權(quán)取得初步勝利后,占領(lǐng)蘄東,铚,鄼,苦,柘及譙縣,陳縣,陳勝自立為張楚王;派趙人 武臣經(jīng)略趙地,韓廣跟隨。
韓廣隨武臣從白馬津渡河,攻占趙地,諸縣響應(yīng),在張耳,陳余的勸說下,武臣自立為趙王;命韓廣略燕,韓廣一入燕境,各城望風(fēng)歸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韓廣為王,韓廣也欲據(jù)燕稱王;但因家屬居趙,并有老母在堂,不忍致死,所以對眾告辭,未敢相從。燕人說道:“當(dāng)今楚王最強,尚不敢害趙王( 武臣)家屬,趙王豈敢害將軍老母?盡請放心,不妨自主。”韓廣見燕人說得有理,便自稱燕王。趙王武臣,得知此信,遂與 張耳 陳余商議,兩人意見,以為殺一老嫗,無甚益處,不如遣令歸燕,示彼恩惠,然后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遲。 武臣依議,遣人護送廣母,并廣妻子,一同赴燕。韓廣得與骨肉相見,當(dāng)然大喜,厚待趙使,遣令歸謝。
擒縱趙王
武臣便欲侵燕,親率張耳陳余諸人,出駐燕趙交界的地方。早有探馬報知 韓廣, 韓廣恐趙兵入境,急令邊境戒嚴,增兵防守。張耳陳余,覘知燕境有備,擬請武臣南歸,徐作后圖。偏武臣志在得燕,未肯空回,耳余也無可如何,只好隨著武臣,仍然駐扎。惟彼此分立營帳,除有事會議外,各守各營,未嘗同住。武臣獨發(fā)生異想,竟思潛入燕界,窺探虛實,只恐耳余二人諫阻,不愿與議,自己放大了膽,改裝易服,扮做平民模樣,挈了仆從數(shù)名,竟出營門,偷入燕境。燕人日夕巡邏,遇有閑人出入,都要盤查底細,方才放過。冒冒失失的趙王武臣,不管甚么好歹,闖將進去,即被燕人攔住,向他究詰。武臣言語支吾,已為燕人所疑,就中還有 韓廣親卒,奉令助守,明明認得武臣,大聲叫道:“這就是趙王?炜炷米。 钡姥晕唇^,守兵都想爭功,七手八腳,來縛武臣,武臣還想分辯,那鐵鏈已套上頭頸,好似鳳陽人戲猢猻,隨手牽去。咎由自取。余外仆從,多半被拘,有兩三個較為刁猾,轉(zhuǎn)身就走,奔還趙營,報知張耳陳余。
耳余兩人,統(tǒng)吃了一大驚,尋思沒法營救,互商多時,別無他策,只有選派辯士,往說燕 韓廣,愿將金銀珍寶,贖回趙王。及去使返報,述及燕王索割土地,必須將趙國一半,讓與了他,方肯放還趙王。張耳道:“我國土地,也沒有甚么闊大,若割去一半,便是不成為國了。這事如何允許!”陳余道:“ 韓廣本趙臣,奈何無香火情;況從前送還家眷,亦應(yīng)知感,今當(dāng)致書詰責(zé),令彼知省,萬不得已,亦只能許讓一二城,怎得割界一半呢?”書生迂論。張耳躊躇一會,委實沒法,乃依陳余言,寫好書信,復(fù)遣使赍去。那知待了數(shù)日,杳無復(fù)音,再派數(shù)人往探消息,仍不見報。到后來逃回一人,說是燕王韓廣,貪虐得很,非但不允所請,反把我所遣各使,陸續(xù)殺死。頓時惱動了張耳陳余,恨不即驅(qū)動大眾,殺入燕境,把 韓廣一刀兩段。但轉(zhuǎn)想投鼠忌器,如欲與燕開戰(zhàn),勝負未可預(yù)料,倒反先送了趙王性命。兩人搔頭挖耳,思想了兩三日,終沒有甚么良策,忽帳外有人入報道:“大王回來了!”張耳陳余,又驚又疑,急忙出營探望。果見趙王武臣,安然下車,后面隨一御人,從容入帳。二人似夢非夢,不得不上前相迎,擁入營中,詳問情狀。我亦急欲問明。武臣微笑道:“兩卿可問明御夫!倍伺灶櫽,御者便將救王計策,說明底細。 原來御人本趙營廝卒,不過在營充當(dāng)火夫,炊爨以外,別無他長。自聞趙王被掠,張陳兩將相,束手無策,他卻顧語同儕道:“我若入燕,包管救出我王,安載回來!”同儕不禁失笑道:“汝莫非要去尋死不成?試想使人十?dāng)?shù),奉命赴燕,都被殺死,汝有甚么本領(lǐng),能救我王?”廝卒不與多言,竟換了一番裝束,悄悄馳往燕營,燕兵即將他拘住,廝卒道:“我有要事來報汝將軍,休得無禮!”燕兵不知他有何來歷,倒也不敢加縛,好好的引他入營。廝卒一見燕將,作了一個長揖,便開口問燕將道:“將軍知臣何為而來?”燕將道:“汝系何人?”廝卒道:“臣系趙人。”直認不諱,確是有膽有識。燕將道:“汝既是趙人,無非來做說客,想把趙王迎歸!睆P卒道:“將軍可知張耳陳余為何等人?”飏開一筆妙。燕將道:“頗有賢名,今日想亦無策了!睆P卒道:“將軍可知兩人的志愿否?”燕將道:“也不過欲得趙王!睆P卒啞然失笑,吃吃有聲,好做作。燕將怒道:“何事可笑!”廝卒道:“我笑將軍未知敵情,我想張耳陳余,與武臣并轡北行,唾手得趙數(shù)十城。他兩人豈不想稱王?但因初得趙地,未便分爭,論起年齡資格,應(yīng)推武臣為王,所以先立武臣,暫定人心。今趙地已定,兩人方想平分趙地,自立為王?汕哨w王武臣,為燕所拘,這正是天假機緣,足償彼愿。佯為遣使,求歸趙王,暗中巴不得燕人下手,立把趙王殺死,他好分趙自立,一面合兵攻燕,借口報仇,人心一奮,何戰(zhàn)不克?將軍若再不知悟,中他詭計,眼見得燕為趙滅!”三寸舌賢于十萬師。燕將聽了,頻頻點首,待廝卒說罷,便道:“據(jù)汝說來,還是放還趙王為妙!闭阏f出這句。廝卒道:“放與不放,權(quán)在燕國,臣何敢多口!又作一飏愈妙。但為燕國計,不如放還趙王,一可打破張陳詭謀,二可永使趙王感激,就使張陳逞刁,有趙王從中牽制,還有何暇圖燕呢!”明明為自己計,反說為燕國計,真好利口。燕將乃進白 韓廣, 韓廣也信為真情,遂放出趙王武臣,依禮相待,并給車一乘,使廝卒御王還趙。張耳陳余,窮思極索,反不及廝卒一張利口,也覺驚嘆不置。趙王武臣,乃拔營南歸,馳回邯鄲。
救助趙國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王離攻趙,巨鹿守兵,日望楚軍入援。燕王韓廣派 臧荼率兵救趙。楚軍 項羽為總盟主, 破釜沉舟,大勝秦兵。
分封為王
前206年 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 燕國,借口韓廣功勞大,立韓廣手下大將 臧荼為 燕王,把韓廣遷為 遼東王,以無終(今天津 薊縣)為都。 分封天下如下:
沛公為漢王,得巴蜀漢中地,都南鄭。
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得咸陽以西地,都廢邱。
司馬欣為塞王,得咸陽以東地,都櫟陽。
董翳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
魏王豹徙封河?xùn)|,號西魏王,都平陽。
趙王歇徙封代地,仍號趙王,都代郡。
趙將張耳為常山王,得趙故地,都襄國。
司馬卬為殷王,得河內(nèi)地,都朝歌。
申陽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陽。
楚將英布為九江王,都六。
楚柱國共敖曾擊南郡有功。為臨江王,都江陵。
燕王韓廣徙封遼東,改號遼東王,都無終。
燕將臧荼從楚救趙,且隨項羽入關(guān)。為燕王,得燕故地,都薊。
番君吳芮,芮為英布婦翁,曾由布招芮,從羽入關(guān)。為衡山王,都邾。
齊王田市徙封膠東,改號膠東王,都即墨。
齊將田都從楚救趙,隨羽入關(guān)。為齊王,得齊故地,都臨淄。
田安故齊王建孫,下濟北數(shù)城,引兵降楚!為濟北王,都博陽。
韓王成封號如舊,仍都陽翟。
韓廣對此不服,不肯搬遷,結(jié)果于同年(前206年)被 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 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史書記載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
參見: 陳涉世家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參見: 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