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馬植(?-1126) 遼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區(qū))人。世為遼大族,官至光祿卿;兆(趙佶)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使遼,植獻“聯(lián)金滅遼”之策,童貫改其姓名為李良嗣。歸宋,又獻策曰:“女真恨遼人切骨,若遷使自登(今山東半島蓬萊縣)萊(今山東省掖縣)涉海,結(jié)好女真,與約攻遼,興國可圖也!被兆诖笙,賜姓趙,任直龍圖閣,加佑文殿修撰。宣和間七次赴金與阿骨打約定攻遼,加官光祿大夫。因反對收納張覺,被削職。欽宗(趙桓)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兵南侵,貶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處死。
馬植的祖先是漢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燕云十六州自西元937年被石敬瑭割讓給遼國,已經(jīng)將近兩百年過去了,馬植卻仍然無比的熱愛當初拋棄他的祖國。
趁著宋朝使節(jié)童貫訪問遼國的機會,馬植秘密晉見童貫,提出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計劃。這個計劃的震撼力,絕不亞于三分下的隆中對。
這個計劃就是:培植飽受契丹貴族欺壓的女真部落。
馬植帶領(lǐng)著部下,不斷秘密訪問女真部落,想盡辦法挑起女真與契丹間的矛盾。終于,完顏阿骨打起兵滅掉遼國。
但遠交近攻的策略,要有強大的力量作后盾。馬植遠離故國,沒有想到故國的軍事力量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燕京之戰(zhàn),潰散的遼兵仍然將宋軍打得潰不成軍。女真部隊因此繼續(xù)南侵,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雖然拯救祖國的計劃反而加速了祖國的滅亡,但馬植的愛國熱情和雄才大略,仍然應(yīng)該在歷史上留下大名,可惜……